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江南园林空间转型趋势及5个原因

日期:2022-01-19 10:49:52     浏览:1    
核心提示:西方造园理念和性别平等观念的传入,促使江南园林在近代时期逐渐摆脱私人性质,园林公共性质增强,出现了城市公园、别墅园林等多种类型的公共和私家园林,并在内举办各类
空间转型趋势及原因
 
1.由性别尊卑向平等、由低效向高效空间的趋势
 
上述空间句法数据表明:近代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私家住宅园林内部以满足家庭生活、宴请宾客等功能的私人空间为主,延续了封建“男尊女卑”,女子“大门(宅门)不出、二门(中门)不迈”的性别观念。

为了保障家族女性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活动空间,女性空间处于园林内隐秘、偏僻的范围内,附属于男性领域,与周边节点的连通度较低,出入口较少,私密性较强。

江南园林空间转型趋势及5个原因


因此女性空间的全局整合度、连接值数据偏低,可达性和中心性较弱,利用效率较低,而男性社交活动区域可达性和中心性更强,园林空间句法数据存在明显的性别尊卑差异,空间整体利用效率较低。
 
西方造园理念和性别平等观念的传入,促使江南园林在近代时期逐渐摆脱私人性质,园林公共性质增强,出现了城市公园、别墅园林等多种类型的公共和私家园林,并在内举办各类节日庆典、学社聚会、划船竞赛等,满足了社会各阶级与多种社会角色的活动需求,不分性别的接纳游客,且常见女性游客来往其中。

此类江南园林追求便捷、通畅、可达性高的空间,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尊卑和空间限制,因此连接值、全局整合度数据较高,可达性和中心较强,空间整体利用效率增强。
 
由此可知,近代江南园林空间的全局整合度、连接值、协同度数据存在一定变化。这种空间转变的趋势表明,近代社会由男尊女卑向性别平等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空间由性别尊卑的差异化空间向性别平等空间发展,由低效空间向高效率空间的转变。
 
2.女性园林空间的近代转型原因
 
女性作为园林的主要使用者之一[4],其身份与空间需求的转变是推动江南园林空间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女性空间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性别体系中以女性为主的“妇从居”,奴隶和封建社会中父系性别体系中以女性为附属的“前堂后寝”、以女性道德为约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以及近代时期逐渐形成当前男女性别平等的空间。历次女性空间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时期的江南园林空间转型,其中近代社会呈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向性别平等观念的转变、女性由家内角色向社会角色的突破过程。
 
3.封建社会的家内女性权威
 
中国封建社会以男性结构为主构建宗族家庭,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制度,女性权利是被统治者与宗族有意否认和忽略的存在,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11“男尊女卑11,导致女性否定并牺牲“自我11、承担“妇道11。而事实上在以男女分工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作为自然经济体中的主要角色,在家庭内部拥有高度集中的权威地位。
 
如在《孔雀东南飞》与《颜氏家训》中提到母亲对儿子的控制与影响,证明了女性长辈的权威,这种隐秘的女性内部空间与权利为近代女性觉醒并突破家内园林空间限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4.女性的社会权利与空间扩展
 
在近代西方文化影响下女性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其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空间权重不断变化,女性空间有了新的注释。“兴女学11[131“女公民与国民之母11“废裹脚”等女性解放口号与措施,推动了宋庆龄秋瑾、张幼仪等女性身影在政治运动、教育改革、商业领域中不断出现。

江南园林空间转型趋势及5个原因
 
另一方面,租界公共娱乐区的形成无形中打破传统性别空间限制,常有“女堂倌”“女佣”在公共空间谋生,“大小女工,多自上海周围二三百之远”[15]奔赴上海织布局。女性角色由家内“闺秀”向社会“女公民”突破,向社会公共空间的扩展促使园林女性的空间转变,从而推动江南园林空间的近代转型。
 
5.结语
 
现有的园林研究多基于男性角度展开观察、体验、分析和思考,以女性视角研究园林现象的著述较为鲜见,从女性视角探讨近代江南园林空间转型,为进一步丰富园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下,政体变革、工业化发展、西方文化的涌入是引发园林空间、女性角色转变的深层原因,性别观念、女性角色与园林女性空间需求有了新的变化。
 
同时,当前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女性就业、婚姻、生育等问题的研究不断涌现,园林与性别观念、女性境遇、女性角色的联系和未来发展有待继续探讨。
 
标签: 江南园林
>更多关于江南园林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20 second(s), 331 queries, Memory 1.9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