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澳大利亚植物园的造园风格

日期:2022-01-21 19:11:48     浏览:1    
核心提示:尽管在澳大利亚仍然存在极少量的建于19世纪的完整的“花园式”园林,在澳大利亚植物园中依旧可窥“花园式”风格的影响。
澳大利亚植物园的造园风格
 
澳大利亚的城市景观和植物园设计首先受到18世纪英国“风景如画式”(Picturesque)和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花园式”(Gardenesque)风格的深刻影响[24](表2)。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时代的殖民时期植物园的设计与规划,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驯服和适应荒野的过程[19]。
 
作为英国风景园林风格的一部分,“风景如画式”指“如画般”。它由绘画理论演变而来,展示对自然的崇拜,将艺术和自然风光(和植被)结合在一起。不规则的布局、弯曲的小路、粗糙的岩石和丛生的树木是“风景如画式”风格的核心元素。如诗如画的先决条件并不取决于它是经过改造的还是自然的,而是其是否具备成为风景画的能力。

澳大利亚植物园的造园风格

“殖民时期的风景如画”这一概念被用来描述澳大利亚的风景足够如画,而不需要任何人工的改进[19]。因此,尽管许多“风景如画式”的园林由人为设计,而非自然之作,但不可否认,这种风格直接促进了人们对荒野与自然不可替代的欣赏态度[4]。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的“自然”特指英国的“自然”。在澳大利亚,“风景如画式”的设计原则适用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中。JackyBowring以新西兰为例,将这种类型的“风景如画”定义为“皮钦–风景如画式”(PidginPicturesque)。她以语言为隐喻,把“母语”比作“英国的自然环境”,把“本土语言”比作殖民地的“自然环境”。“皮钦–风景如画式”是英国“风景如画式”风格和殖民地的本土环境的结合。

澳大利亚植物园的造园风格

这种语言的变化源于当地的建筑、地形和植被[25]。与新西兰极为相似,澳大利亚的“风景如画式”风格同时具有“进口的风景如画式语言”及“基于自然环境的本土语言”的特质[25]。这种“舶来品”与“本土环境”之间的交流是“风景如画式”风格的核心,其最突出影响体现于墨尔本皇家植物园部分区域的设计(图1)。
 
“花园式”风格于1832年由苏格兰园丁JohnClaudiusLoudon提出[26]。“花园式”的核心是运用博物馆展览的方式和折衷主义的原则来展示外来植物,以热带及亚热带物种为主。“花园式”风格认为群植使植物争夺光线和空间,从而限制它们的生长。因此,与“风景如画式”的植物群植偏好不同,“花园式”的特点是单株种植而非大规模种植[27],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植物园展示新外来物种的流行形式[28](图2)。

1857年,查尔斯·摩尔在悉尼皇家植物园减少了植物种植面积,以实现种植更有规律地长期发展[4]。“花园式”风格植物园的愿景是基于几何路径,将游客引向散落在草坪上的异国情调的乔木和灌木或通向花毯和池塘。尽管在澳大利亚仍然存在极少量的建于19世纪的完整的“花园式”园林,在澳大利亚植物园中依旧可窥“花园式”风格的影响。
 
植物园设计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分类展示和植物收藏上。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花园式”对外来植物、几何和对称布局的特殊偏好,以及尝试多种观赏物种的愿望。例如,悉尼皇家植物园和阿德莱德植物园就是“花园式”布局的典范[4]。

澳大利亚植物园的造园风格
 
澳大利亚的植物园和公园受到人们对观赏性园艺的偏爱和对自然特征的追求的影响,融合并推进了“风景如画式”和“花园式”2种风格,这种融合也是对艺术和自然热爱的结合[29]。装饰特征(不寻常的颜色、形式和质地)与植物群落的“自由”(非几何)配置相结合。阿德莱德植物园使用了“花园式”的元素,配有花坛和花圃。其布局既非几何也非自然,被称为“不规则对称”布局[21],也就是说轴线的两侧无须具备相同的大小或形状的植物组团,两侧植物组团的比例根据功能和实际设计需要而变化。
 
在澳大利亚的众多殖民时期的植物园中,可以看到很多热带和亚热带植物自然群植的例子,它们作为一般近景,并与以水体(例如湖泊)为视线焦点的远景相结合。由于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随着19世纪中叶亚热带植物的流行,澳大利亚的植物园逐渐开始注重对亚热带植物的栽培。悉尼皇家植物园的CharlesMoore提出了使用“自然式群植”的方法种植棕榈树和蕨类植物[19](图3),这种自然式群植方法同样表现为植物在同质化的草坪上进行的自由排列(图4)。
 
>更多关于澳大利亚植物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41 second(s), 359 queries, Memory 2.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