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设计

日期:2023-11-03 10:19:07     作者:段俊原    浏览:0    
核心提示:北川河是近几年西宁市最大的生态滨水建设项目,整体以“清水入城”战略为出发点,以“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为形象定位,对曾经脏乱差的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将整个北川河建设成有文化、有品质、有内涵、有特色的新型滨水景观风貌带,
做足水文章、打造绿色新地标——以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北川河是近几年西宁市最大的生态滨水建设项目,整体以“清水入城”战略为出发点,以“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为形象定位,对曾经脏乱差的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将整个北川河建设成有文化、有品质、有内涵、有特色的新型滨水景观风貌带,拓展西宁城市发展格局。通过对北川河设计及建设过程中的总结和思考,对定位进行深度解读,研究项目成败的利弊,为城市大型公共开放空间项目带来思考。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也是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北川新区是依托北川河发展而来的生态宜居城区,是西宁“双十字、多片区”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片区。在“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形象定位指导下,提出了“西宁城市特色滨水休闲区、城北片区综合活力中心”的功能定位,集合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特色商业、商务办公、生态居住和游憩水岸六大功能[1]。
 
北川河生态治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态保护、水利工程、景观建设、城市开发建设等多个方面,目的是通过对北川河的全面综合治理,打造新型滨水景观风貌带,拓展西宁城市发展新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打造西宁绿色城市样板和标杆。河道景观的建设成功与否,是新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新城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设计研究从城市出发,以景观为纽带,串联起整个新城的布局。规划、水利、生态等各个专业通力合作,解决高原城市地域局限与城景融合的矛盾、河道行洪与水体净化的矛盾、水系高差与亲水的矛盾等,构建以人为本的景观特色风貌及游憩体系,以文化点亮整条北川河滨水绿带,最终形成西宁最具颜值和发展潜力的生态景观新区。
 
1以公园为引导的城市开发模式
 
北川河在2013年建设之初就提出了“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的总体定位,定位中提到的“水、花、文化”三要素无不体现着城市公园化的理念,可以说是公园城市的初级版本。2018年2月,在视察四川天府新区时指出:“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2]”此后,成都市将这一理念写入新总规,明确提出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公园即城市,将公园的理念运用到城市的各类建设中,着力提升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具有公园风貌特色的城市[3]。公园系统是北川河新区建设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在业主的牵头下,形成由规划主导,园林、水利等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使得公园系统能够在规划前期积极介入,并引导整个地块的城市规划方向。新区总面积471.5hm2,北川河带状滨水空间面积高达269hm2,占比57%,建设区内道路绿地、街头及公园绿地面积约20hm2,二者相加绿地总占比达到新区总面积的61.3%。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设计
 
新区绿地形成“一河相伴、绿脉生长”的总体空间结构。北川河蓝绿景观带作为核心,重点打造北川河滨水景观带,研究其水面大小、绿带宽度、活动空间及与新城的关系,形成整个北川景观的基底。城市建设区依托南北向铁路绿带为主脉,利用冲沟、城市道路形成若干条生态廊道,呈东西向向两侧伸展,街头绿地、口袋公园作为补充和点缀,形成覆盖全区的绿色系统(图1)。
 
2水系净化及生态系统营造
 
要实现“清水入城”的战略构想,核心就是处理好水的问题。然而面临的问题很严峻,北川河是湟水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季节性洪水流量大,防洪要求等级很高。虽然西宁市政府对北川河源头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采砂等进行了集中整治,河道人为污染源治理效果明显,但由于现状河道窄、流速快、河水泥沙含量较大,水体仍然呈黄浊色,观感较差。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设计
 
要实现清水入城,首先就要解决防洪和沉砂问题。经过与水利单位的多次论证,为避免汛期对滨水景观的影响,提高滨水活动质量和景观效果,提出了将泄洪河道和景观河道分离的设计方案。即将河道分成内河与外河,外河负责泄洪与排涝,内河负责生态与景观。在河道上游建设泄洪河道分水闸,东侧为50m宽的泄洪河道,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与泄洪河道平行设置景观水体(图2)。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设计

景观水系在水闸下游设置约20万方的沉砂池,对水体中的较大颗粒物进行沉淀过滤(图3)。

静置后的水通过水坝流入18万方的自然生态湿地,以岛、湾、湖、溪、河、汊等丰富的水体形态尽可能延长水系的流经长度,以保证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图4)。

植物根系及微生物可进一步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经再次沉淀后通过6道景观水坝、5个大水面逐级净化水体。通过景观水坝,适当变化原有的水力坡降,形成生态河道与湿地湖泊相结合的连续生态水面,便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河流流速降低后降解污染物。分步处理后北川河的水明显变清了,到下游景观湖之后湖底已然清晰可见。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设计
 
北川河滨水绿地也是一块巨大的“海绵”,这块“海绵”具有渗透雨水的功能,既可以避免洪涝危害,又能有效收集雨水。通过这块巨大“海绵”,使得北川河年径流污染物削减70%以上,构成多形态、丰富的水系格局,改善了水环境,实现了清水入城。引入雨水收集下渗系统,利用场地高差,设置若干个低洼式绿地,形成生态式雨水沟,下铺卵石、碎石等形成有效的雨水下渗系统。

西宁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设计

绿道系统采用可透水沥青路面,广场局部采用可透水铺装及透水结构处理,增加地表水的渗透,保证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利用场地高差,尽量自然处理广场的竖向排水坡度,减少排水沟及雨水井的设置,降低投资成本。河岸绿地景观以生态性为前提,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生态景观,结合水生植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吸引多种鸟类及鱼类栖息。
 
>更多关于西宁河道景观设计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