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成都东安湖公园山水空间怎么构建的3个方法

日期:2023-11-04 09:47:25     作者:杨钟亮    浏览:0    
核心提示:东安湖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部,龙泉驿区东安新城中心区域,北侧接汽车城大道、湖岸北路,东侧接东西城市轴线和规划A5线,南侧接湖岸南路,西侧接桃都大道。公园立项总规模5061亩(约337.40hm2),其中水面1634亩(约108.93hm2)。
东安湖公园山水空间构建
 
3.1项目概况
 
东安湖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部,龙泉驿区东安新城中心区域,北侧接汽车城大道、湖岸北路,东侧接东西城市轴线和规划A5线,南侧接湖岸南路,西侧接桃都大道。公园立项总规模5061亩(约337.40hm2),其中水面1634亩(约108.93hm2)。

东安湖公园山水空间构建
 
项目延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风范”“蜀川魅力”“成都特色”的基调,响应“公园中运动休闲,公园中生活娱乐”的目标,实现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打造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综合开放性公园(图5)。项目注重接续东安湖片区总体城市设计,保留望山景观视廊和城市通风廊道,贯通城市各级绿道系统,衔接大运场馆与驿马河绿廊景观空间,因地制宜地营造多样复合空间。项目最终定位为以秀美的自然山水为基底、多元的文化元素为内涵、丰富的休闲活动为特色,兼具农业灌溉和生态修复功能的开放型城市生态公园。
 
3.2因灌造湖
 
因灌造湖
 
基地西侧的东风渠为龙泉驿区域主要灌溉水源。东风渠12月—次年1月岁修期间,区域农田水源缺乏。因此,规划开挖东安湖,旨在调蓄水资源,为东风渠下游的东干渠、西江河流域提供农业灌溉用水补充。规划东安湖正常蓄水位504.5m,相应库容约为241万m3。根据预测,在东风渠岁修期间东安湖可提供35万m3农业用水,可满足西江河、东干渠流域2.24万亩(约1493hm2)农田灌溉需求(图6)。
 
基于周边道路、城市建设用地高程、亲水湖面设计及东安湖未来水源来源闸前水位标高(东风渠505m)等要求,借助GIS分析,拟定湖面标高范围在500.0~504.5m进行可行性研究。
 
基于减少开挖量的原则,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淹没区域成湖,最终确定最佳湖面标高为504.5m。根据东风渠水源保护,平安污水处理厂退让及周边河渠等现状刚性条件限制,优化湖区边界。在地形相对较低点连通2片水体,形成完整湖区。充分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综合考虑土方量,保证最少土方开挖,避免盲目扩张。结合洼地蓄水成湖,结合高地形成自然洲岛,从古蜀园林中提取出水系的10种形态成景:湖、河、溪、湾、池、渠、瀑、泉、涧、滩。
 
基于传统山水美学,东安湖公园水系梳理采用了“大聚小分”的理景手法,以“桃花堤”划分东部狭长水面,整合主湖空间,湖面旷而不空,给人“阔远”之感;以大小不一的洲岛作为骨架分隔西部水域,形成若干形态各异的湖面,各个湖面由西至东如同珍珠串联相缠,水系“深远”而不知尽头;南部水面狭窄之处,岸矶曲折交错,洲岛聚散相呼应,水呈潆洄之势,缥缈迷离不知深浅,带来“迷远”之趣。
 
基于风景旷奥理论,营造旷奥开合的空间是构建东安湖公园山水格局重要的一环。园内山水布置“左山右水”,人入山怀似入深谷大壑,山岛隔水,亦将园林内外空间隔离开来,代入城市山林之境,为营造旷奥兼具的山水空间做铺垫;“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故园内于池上理山,主山以抱月之姿屹立水面,具有高下俯仰之势,岛屿顺水相环,与主山一同营造奥如空间;山因水活,泉池溪涧自山体潺潺入湖,绕山流转,以其疏朗之水象,奠定“奥而不邃”之意境。园内“右水”辽阔浩渺,水面以长堤跨之,亏蔽山水全景。长堤以西,结湖造景,水面开阔宁静、水汽氤氲。



长堤以东设置条形洲岛沿南北延亘,营造“幽”景,在收束视野的同时外延水面空间,一隐一显,以小水面的幽远“奥景”衬托尺幅千里的“旷景”,旷而不敞,以自然质朴的水系理法进一步丰富水体景观。场地如卷,群山岛屿如墨,光影明晦流转,旷奥交呈构图均衡,四面山水景观皆可游可赏,形成完整的山水格局(图7)。在保证湖区水质方面,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控、改、构、提、增、维”等措施保障湖区水质,构建景水交融与生态建设于一体的山水空间。
 
3.3借水成山

成都东安湖公园山水空间怎么构建的3个方法
 
根据填挖土方就地平衡原则,规划将营造东安湖挖出的土方进行堆山处理。经孟兆祯院士指导(图8),综合考虑公园整体空间布局,对园内山形加以重塑,以重现古蜀山水:结合场地实际,在最佳观山(龙泉山)处起一主峰,搭配两次峰,四配峰形成山水骨架,组织和分割空间,营造出多维度的立体感受。园内主峰“高远”,重在巍峨挺拔,位于西区中部引领全园,仰望有嵯峨之势,却无压顶之威;次峰、配峰于主峰之侧环绕起伏、随势赋形,峰峦岭岫相互衬托,其掩映变化颇有“深远”之感;眺望远处山峰,山脉“平远”,以水缠绕更显绵亘不绝,山环水抱,峰峦主次分明,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山水格局(图9、10),将游人带入东安湖公园的山水画境。
 
公园以两山夹水“起景”,西面半岛临水处绵延缓和,东面岛屿由西往东逐步起势,在构建高低错落的山体景观同时为全园形成障景。水系以岛分流,一条狭长曲折,两面岸线相收束;一条较为开敞,辅以岛洲点缀,将近水与远水相隔。“起景”欲扬先抑,山水景致藏露变化,翳然林水难以一眼望尽。
 
随着山水空间推进,“承景”序列相继展开,此段山脉趋于平缓,而水面开合变化极为丰富,水系形态先由山涧清泉、池水浅滩过渡至平静湖面,又陡然收束为渠,视域范围随山水地形在开阔与狭小之间辗转往复,山水互成使其气脉连贯,有寻幽探胜之趣。
 
越过重叠山峦,“转景”得到一片开阔湖面,作为东安湖公园空间序列的高潮,湖面辽阔平静,上有水雾缭绕,前段狭谷幽涧的封闭感在这里得以释放;水中堆筑岛屿、营造长堤划分空间,层次丰富更有水远不尽之意。
 
“合景”之处,山屏湖外,倒置于湖水之中;岛屿萦绕,相互呼应,再度将其分隔成大小不同的水面,至此形成完整的山水序列。“起承转合”4个景观空间彼此衬托、相互渗透,山形水系在虚实藏露之中转折多变,言尽而意无穷。
 
3.4山水成景

山水成景
 
结合山水骨架及该片区的古驿文化、林盘文化等,构建东安湖公园“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特色景观(图11)。
 
“蜀巴古道”兴起于汉代的邮传制度,繁荣于唐宋,是蜀郡(成都)通往巴郡(重庆)的官道。由于成都到重庆要往东南方向走,所以成都民间也将其称为东大路。龙泉驿是成都东出第一驿站,公园所在龙泉驿区因此得名,古驿文化成为区域标志性文化。结合“驿”之停留、休憩的内涵,组织公园游赏路线中的停留空间,并以“驿”命名。例如,在东安湖面设长堤连接南北两岸,结合龙泉驿的桃花文化,植桃花于堤两侧,形成跨湖的动观游览路线(图12)。

成都东安湖公园山水空间怎么构建

长堤南北端分别设有“桃源驿”和“荷风驿”2个静观景点。北端成蹊岛上规划有桃李书屋,置入书吧及茶饮功能,成为春季桃花盛开时读书品茗之驿(图13)。南端遍植荷花,其间置入曲桥、平台和廊亭,成为夏季乘凉观荷之驿。
 
林盘是成都地区独具特色的乡村聚落形式,由林、田、水、宅四大要素构成,是成都人民诗意栖居的典型代表。公园将林盘文化的元素演绎为林、田、水、筑,对基地内原有的部分林盘空间加以保留,并赋予其公园服务功能。以混合林和特色林作为“林”元素的拓展;以花田和草坪延续“田”的大地肌理;以水潭和小溪呈现“水”的动静变化;以游憩建筑、服务建筑和商业建筑作为“宅”的功能外溢。

例如,东安竹语景点位于公园西北部半岛之上,保留原有林盘植物并融入公园植物景观体系中,增加竹林构建竹境特色;在原住宅基地上修竹林茶室、公厕及驿站等建筑。半岛中竹林茂盛、鸟语清幽,散落其中的建筑或为茶艺体验的室馆,或为赏景静思的水榭,或为待舟水游的码头驿站,林盘生活的恬淡闲适在此可知可感(图14)。
 
4结语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形水系理法和优秀园林案例,启发了成都东安湖公园的山水空间构建。东安湖公园尊重场地基底,结合区域灌溉生态需求,因灌成湖;根据填挖土方就地平衡原则,借水成山;融入片区古驿文化、林盘文化等,山水成景。基于传统山水美学,延续场地文脉,设计城园山水视廊,打造了一个兼具景观游赏和生态修复功能的开放型城市公园(图15)。
 
致谢:感谢东安湖公园建设指挥部、孟兆祯院士、沈济黄大师、包志毅教授、樊丽娟老师、嘉楠老师及设计项目组提供的帮助。
 
>更多关于东安湖公园山水构建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25 second(s), 142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