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日期:2023-11-04 10:19:13     作者:魏成    浏览:0    
核心提示: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区选址于220km2的“华北之肾”——白洋淀北部,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3.1雄安环起步区生态堤的建设背景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区选址于220km2的“华北之肾”——白洋淀北部,9条河流在此汇入白洋淀,古来便有“九河入淀”的水生态格局。丰沛的水资源是新区构建蓝绿空间的基础,而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防洪排涝压力。环起步区百公里生态防洪堤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雄安环起步区生态堤的建设背景
 
雄安新区起步区四周被南拒马河、萍河、白沟引河及白洋淀围绕,呈四水绕城的格局。生态防洪堤规划长度约100km,设计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它将雄安新区起步区围合在内,形成约369km2的保护范围。是雄安新区起步区最重要的安全防线(图3)。
 
3.2生态修复与风景营造
 
3.2.1打造生态网络——以点带线,以线串面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生态堤支撑起了起步区的生态骨架。尽管只是起步区的“绿色外环”,但正是这个绿色的闭环将起步区内部纵横的生态廊道和斑块编织起来,构成“一核、一环、三纵五横”的生态格局(图4)。
 
“一核”是以大溵古淀为核心,通过引水、布绿、湿地净化等措施,恢复大溵古淀。起步区的涝水自北向南汇入古淀蓄水,作为稳定水源。淀区水位较高时,可向芦苇湿地和森林湿地输送,对城镇聚落形成保护功能,即生态弹性区域。
 
“一环”是以生态堤为骨架的绿环,围绕起步区近百公里的重要生态廊道,具有生物栖息地、生物迁移通道、防风固沙、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等功能。生态防洪堤沿线作为生态廊道,基本宽度规划为200~400m,重要节点部分扩大至600~1200m[11]。
 
“三纵五横”是内部生态廊道系统,并与生态堤外侧的排沥沟和截渗沟一起,将起步区及邻近地区的水系串联起来,形成防洪圈范围的内水系网络。通过穿堤建筑物,将起步区内部水网与外部水域进行连通。
 
3.2.2铸造生态基石——退耕还淀与取土筑堤
 
早在商周时期,先民就开始在白洋淀开垦野田。当地居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大量围淀造田来增加耕地面积,这样人为扰动直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颁布禁令禁止围淀造田为止,此时已有大量淀区变为田畴[12]。20世纪70年代初的“向洼地要粮、向淀地要粮”的行动则进一步导致大量淀区被农民开垦为农田,尤其是地形较高、受水量变化影响较大的区域,湿地面积大为减少,影响了湿地的生态作用。
 
为了改善湿地生态功能、扩大湿地面积,在堤外区域,设计将现状占淀农田恢复成湿地;在堤内,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大潜淀和小溵淀,通过新新河、大张庄河等人工河流沟通串联六大淀(藻苲淀、白洋淀、烧车淀、大溵古淀、大潜淀、小殷淀),淀淀相连,形成统一整体。一方面增强水体自循环能力,另一方面以多级滞蓄的方式疏解起步区的滞蓄压力。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生态堤的修筑刚好能消解因退耕还淀及河道清淤所产生的大量土方。退耕清淤筑堤的过程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简单的挖填土方,而是对整个蓝绿生态廊道生境的塑造。设计通过地形整理改变原有河道、临淀水岸平直呆板的岸线,从堤顶-堤坡-堤角-水域形成连续而富有变化的场地,构建出缓坡、滩地、水湾、岛屿、水塘等一系列生境,为后续场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及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打下基础(图5)。
 
3.2.3构建绿色骨架——四季兼顾,多彩森林
 
生态堤绿色骨架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大尺度、连片的方式形成防护体系,从“一棵树的价值”提升到“一片林的价值”,以此打造城市水岸森林。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在植物季相上考虑春季观花,塑造花溪与花堤景观;夏季亲水,着重强调荷塘与芦苇荡等水生植物景观;秋季应用色叶树,展现层林尽染的红叶风光与硕果累累的黄金稻田;冬季则用松柏形成不畏严寒的针叶林景观。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这些植物设计形成不同的景观在形、色、线、面上的不断演变和重新组合,创造了景观空间在系列性、整体性及时间序列上的美感,营造出多彩缤纷的“四季大堤”。沿堤植被类型分为森林、淀泊和林田三大特色斑块,分段展现地域特色,形成“四季物语”(图6、7)。
 
森林斑块以常绿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体现浓荫滴翠的森林风光;淀泊斑块以开花乔灌木及水生植物为特色,保留大量荷花,展现接天连日的湖淀景色;林田斑块以色叶树及果林、农田为主要特色,保留原有稻田、麦田等,勾勒广袤自然的田园画卷。
 
3.3勾勒雄安之道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在完善的生态格局之上,设计依据生态堤所对应的各个片区的区位条件、生态基底及城市功能组团的不同特点,构建不同的特色风景段落,包括:星野绿原·南拒马河段、都市艺文·白沟引河段、淀泊风光·新安北堤段、户外郊野·萍河左堤段、田园林岗·西北围堤段(图8)。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沿堤布置五道双线(车行道、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探索道、游船线、手划船线)游赏体系,串联各级驿站、节点公园、风景林地、休闲草地、户外剧场、健身场地、自然博物馆等不同的场景和风景,形成珍珠项链般的带状蓝绿廊道(图9)。
 
3.4因景入画的节点规划

因景入画的节点规划
 
生态堤的特色节点规划充分考虑与城市的衔接,尤其注重将场地自身的风景资源特色与人的游赏、审美需求结合,尊重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保留旧堤;因地制宜,构筑新堤,将“人”置于场景之中,塑造四季不同、步移景异的百里长卷(图10)。
 
雄安生态堤的设计实践既遵循了生态文明之道,也践行了多规合一的规划之道,更是对雄安高质量发展之道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雄安生态堤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由联合设计团队完成的《河北雄安新区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也获得了2019年河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环起步区生态堤局部区段也已竣工并获得一定成效(图11)。
 
>更多关于水利堤防的公共园林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