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依托于三陆复兴国立公园的区域复兴理念与举措

日期:2023-11-07 22:37:22     作者:李正祥    浏览:0    
核心提示:认为三陆地区⑦是具有统一地质背景的整体[22],但还存在较大保护空缺。其以陆中海岸国立公园为主体,阶段性地纳入周边生态与景观价值较高的种差海岸阶上岳、南三陆金华山国定公园等自然公园,整合为拥有28537hm2陆域面积和64500hm2海域面积的三陆复兴国立公园。
依托于三陆复兴国立公园的区域复兴理念与举措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灾后重建对策,如颁布《东日本大地震复兴基本法》等法律和行政文件;组建复兴厅等政府机构;进行临时住宅建设、灾害废弃物处理等应急和恢复工作;设置“国营追悼·祈念设施”等灾害纪念和科普体系等,作为社会面应对地震和海啸的举措。
 
除上述传统的灾后重建对策外,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日本环境省⑥将地震和海啸的破坏危机转变为契机,于2011年5月18日公布“环境省面向东日本大地震复兴的基本对应方针”(日语:東日本大震災からの復興に向けた環境省の基本的対応方針),提出在整合优化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自然公园的基础上,建立“三陆复兴国立公园”的计划,力图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层面为区域复兴作出贡献。
 
2.1依托于自然公园整合优化的区域复兴基本理念
 
日本环境省提出,东日本大地震后的“绿色复兴”是要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东北地区原住居民在长年生产生活中累积了与自然共生的知识与技术,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东北地区确定了区域复兴的理念,即充分利用自然恢复力,发掘地方自然文化,重视灾害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恰当利用自然公园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营造丰富的体验,多途径地将应对地震的经验、知识及地域文化传达给后世。
 
2.2三陆复兴国立公园驱动的区域复兴措施
 
2.2.1基于系统保护观的整合优化和生态系统监测
 
自然保护与修复工作方面,三陆复兴国立公园实施以下举措。
 
1)扩大自然保护地范围,实施统筹管理。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环境省对该地域的自然风景资源进行重新评估调研,认为三陆地区⑦是具有统一地质背景的整体[22],但还存在较大保护空缺。其以陆中海岸国立公园为主体,阶段性地纳入周边生态与景观价值较高的种差海岸阶上岳、南三陆金华山国定公园等自然公园,整合为拥有28537hm2陆域面积和64500hm2海域面积的三陆复兴国立公园。陆域面积较之前的陆中海岸国立公园扩张了一倍有余,进一步加强了森林、村落、河流、海洋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合理划定保护分区,促进生态系统再生。除了将该地区具有较高生态、景观价值的区域作为特别保护地区进行最为严格的保护之外,环境省设定了第一到第三类特别地域,以及海域公园⑧,对应不同强度的保护对象和策略[23],避免在自然扰动概率较高的区域进行土地开发,以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遍布于自然公园中的里山、里海这类与人类活动密切关联而维持的生态系统,环境省提供再生体制建设和具体技术指导,如“宫古湾里海复兴计划”“里海复兴计划制定指南”等,在利用科学手段保护丰富的生态系统的同时,也推广以覆沙、疏浚,以及基于保护遗传分化角度移植同一地区的种苗等人工方式促进生态恢复至灾前的状态[24]。
 
3)建设生态及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共享监测信息。为全面掌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生态系统损伤状况、科学开展恢复工作,三陆复兴国立公园建设了具有系统性、应急性、共享性的生态监测系统:系统性强调全面掌握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并将因灾害影响而衰退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应急性是指能够通过监测系统迅速掌握各类发生在公园范围内的突发灾害及其造成的遗迹的位置、形态等信息,明确地震和海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指导应急措施及重建,例如,经监测,人工干预的滩涂、防潮林等生态系统体现出较高的韧性,这使得区域内对防波堤等大规模灰色防灾设施的建设也更为克制[5-6];共享性是指监测数据的开放与共享,监测数据纳入日本“监测1000”的国家级监测项目数据库,所得成果可与行政调查的信息一同整理成为档案,并产出“重要自然地图”,促进科研机构与社会各界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2.2.2整修基础设施与新设项目,驱动地方经济复苏
 
日本《自然公园法》第1条规定,对于自然公园,在保护的同时也要追求其利用价值,国立公园的总体规划亦分为保护规划和利用规划。因此,震后语境下的三陆复兴国立公园强调修复硬件环境、活用自然资源,并将其作为驱动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恢复发展的基础。
 
1)在基础层面进行广泛而系统化的设施修整和提升,助力游憩再生和地域复兴。公园在灾后总体经济环境受限的条件下,借鉴传统的技术和地域性材料应用经验,尽可能使用来自灾害废弃物的再生材料,快速集中地进行受灾基础设施的修复。如将海啸堆积物和混凝土碎屑再生利用为建造地基的填土材料;海岸人行道加高的混凝土工程使用以灾害废弃物作为燃料制作的水泥等。同时,推进设计多语言信息设备、构建多样的公众参与、建设平灾结合的避难场所等信息化、公众化、安全化对策的实施,健康、系统地再生原有的景点。
 
2)建设自然步道,沟通人与自然、地域与地域。地震和海啸不仅影响核心景点,还破坏道路和沿途自然景观,而可达性与交通体验会切实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陆奥海风步道(日语:みちのく潮風トレイル)是三陆复兴国立公园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原陆中海岸自然散步道转化而来,从青森县八户市芜岛规划至福岛县相马市松川浦,是村落道、林道等既存道路的整合,将使用者和自然环境、居民生活、地震遗迹等各种要素连接起来。为了促进步道的有效利用,除整备标识、厕所、信息咨询所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外,还考虑了连接附近兴趣点的分支线路和铁路等其他交通方式(图2)。

依托于三陆复兴国立公园的区域复兴理念与举措

陆奥海风步道作为东北太平洋沿岸自然步道,与东北、北海道、首都圈自然步道等一同构成了日本长距离自然步道系统。此外,也会在灾后复兴背景下将其作为避难道路服务周边村落(图2)。
 
3)有机结合地方生态文化的游憩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建设。相较于美、加、澳等国家,日本自然公园范围内人口密度更大、社区更为密集,震后生计是区域复兴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活用自然”是国立公园整合优化后开展生态旅游所倡导的理念。当地观光业可以借由与渔业从业者的密切合作,利用渔船等产业基础设施进行特色产业体验,拓展从海域欣赏陆地的新体验型视角,活用“食物”等资源,促进当地农林水产业联合发展,从更开阔的视野扩展震后社会就业问题的应对之法。
 
2.2.3里山·里海田野博物馆与“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基于对森林、村落、河流、海洋关联性的认识,三陆复兴国立公园将核心及周边区域的里山、里海区域,以“里山·里海田野博物馆”(日语:里山·里海フィールドミュージアム)试点的形式组织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恢复里山、里海生态系统,开展生态旅游,展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智慧和传统文化;着重结合震后语境,进行遗址遗迹保护、过往灾害信息展示等工作,提升公众对于生态文化、灾害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综合认知。同时这一模式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确保震后生计供应。
 
除此之外,三陆复兴国立公园以“自然环境的构成和自然过程的机制”“各类生态系统的联系”“地域生活”“自然威胁”和“防灾减灾”等为主题,进行博物馆、游客体验中心等自然教育设施建设,与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及相关组织合作开展研讨会,并设立奖项激励,以推动“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ESD)。此外,在普及生态环境与地震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还可广泛获得地方对自然步道路线设定及管理维护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标签: 复兴国立公园
>更多关于复兴国立公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78 second(s), 141 queries, Memory 1.3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