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风景园林专业遗产保护课程思政的3个融合路径

日期:2023-11-11 21:34:04     作者:李果    浏览:0    
核心提示:结合风景园林遗产地属性特征、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与教育目标,可以从生态、文化和精神3个层面开展思政教育。生态和文化教育以显性思政教育为主,其中生态教育主要包括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自然美学教育
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4.1教学内容融合
 
结合风景园林遗产地属性特征、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与教育目标,可以从生态、文化和精神3个层面开展思政教育。生态和文化教育以显性思政教育为主,其中生态教育主要包括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自然美学教育,文化教育涉及历史文化教育、艺术美学教育和哲学思想教育。精神教育主要体现为隐性思政教育,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精神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以不同类型遗产地案例为导向,在遗产的发展历程、资源本底特征、遗产价值、保护和资源利用知识点教学中,通过生态、文化和精神教育,实现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的统一,以达到思政教育目的。
 
4.2教学方法融合
 
1)知识传授与育人相结合。在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思政教学中,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教师要注重挖掘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保护教育方面的内容,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等方面理论和案例进行重点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然和文化保护意识、生态法治观念和文化自信等,增加学生在遗产保护方面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教育与自我思辨相结合。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遗产保护的价值、方法和目标等,厘清风景园林遗产的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取遗产保护案例,通过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比较研究,思考遗产的价值、保护与利用现状、面临困境和改进措施等,实现由教师自上而下的遗产保护重要性教育,向学生自下而上的主动关注遗产保护转变。
 
3)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布置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开展风景园林遗产地的调查,实地感知遗产价值特征和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加深对遗产保护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与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展开面对面交流、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人们的需求,思考如果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
 
风景园林专业遗产保护课程思政的3个融合路径
 
4.3教学资源融合
 
当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合理选取风景园林遗产和思政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风景园林遗产网络感知和体验学习,加深学生对遗产属性的理解和价值的认识,提升思政育人成效。主要资源包括:
 
1)风景园林遗产宣传片、纪录片等影视艺术资源,能够可视化呈现遗产的历史变迁、保护历程、社会环境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多角度再现遗产保护的历史情境,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其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辨,推动学生主动关心遗产保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2)国内外高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知识点丰富且内容更加全面,能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技术,辅助学生保持日常的自主学习,同时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3)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和典型事迹等思政教育网络资源,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引导学生从保护主体角度分析遗产问题和解决途径,激发学生遗产保护兴趣,引导转换学生惯性思维,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
 
4.4教学评价融合
 
将课程思政融入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评价,是判断学生遗产保护显性和隐性思政素养提升情况的重要途径。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能力水平的传统方式,不能良好评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因此,需要建立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
 
1)在显性思政教育层面,以写作课程研究论文的形式,扩展学生获取遗产资料数据的途径,引导其积极开展遗产保护科学研究,并通过论文了解学生对遗产资源特征、属性价值、保护和利用的理论、方法、技术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显性思政育人目标,评价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平衡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独立见解。
 
2)在隐性思政教育层面,通过课堂的遗产案例分析汇报和小组讨论、课后的网络资源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结合隐性思政育人目标,评价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是否得到明显提高。
 
3)在综合素质能力层面,学生通过对遗产地开展实地调研,厘清遗产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现状,感悟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内涵,培养自身对遗产的兴趣与关注度。根据对遗产地的调研报告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遗产保护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
 
5结语
 
目前,专业课程思政融合途径尚无统一模式,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从风景园林遗产的自然和文化属性出发,以案例研究为导向,从生态、文化、精神教育3个层面探讨思政融合路径,发挥显性和隐性思政育人作用,是培养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领域综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标签: 风景园林课程
>更多关于风景园林课程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90 second(s), 138 queries, Memory 1.3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