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羌特色城中村原来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2024-12-10 林有彪3
核心提示: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逐渐成为城市更新与改造的焦点,由于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逐渐成为城市更新与改造的焦点,由于历史原因和规划落后等因素,城中村存在着环境差、基础设施欠缺、社会治理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新羌特色城中村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城中村的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1项目背景
 
1.1区位分析
 
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被赋予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使命,基于基地大面积的基本农田用地属性,在提升改造中需要注意基本农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1.2基地分析
 
新羌特色城中村原来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新湖街道新羌社区,南毗新阪头河,北倚新羌数千亩基本农田,紧邻光明科学城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两大重点项目,发展潜力较大,配套建设待完善,社区内自然环境优越,有大量基本农田用地,结合基本农田用地现状,农业娱乐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见图1)。
 
1.3总体设计
 
新羌特色城中村原来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设计通过“一核:中山大学核心片区;一环:浪漫田园慢行体验环;五村、多节点的设计:畔湖、新屋、红湖、北岗、羌下”的整体景观结构对新羌社区进行提升改造,其中“一核”即中山大学核心片区改造提升160837m2,“一环”即道路及沿线提升田园风光慢行体验环。以山水田园风光和中大建筑风格为基础,通过加强景观建筑,改善辅助设施,以促进教育和娱乐目的的平衡和可持续的环境(见图2)。
 
1.3.1建筑立面升级
 
新羌特色城中村原来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在规划与设计商业街区时,我们充分融合岭南文化的核心元素,旨在构建一个独具魅力的活力商业空间。通过提炼和简化岭南传统骑楼的经典元素,我们巧妙地将骑楼的形式与现代商业通廊相结合,从而营造一种浓郁的岭南风情商业界面。这一举措不仅彰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商业街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成为一处集文化、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见图3)。
 
1.3.2景观增强
 
项目聚焦于紧邻学校与科学城的特色城中村改造,旨在通过三大核心目标实现全面升级,环境改善是关键一步,计划通过精细的景观设计,使新破头入口公园成为引人注目的校园门户,滨水区的改造将打造一个宁静迷人的水上休闲空间,配备步行道、座位区及丰富的绿色植被,为师生及访客提供理想的休憩场所。
 
在绿色空间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绿化建设,引入本地树种与植物,构建繁茂而宜人的生态环境,既有利于自然生态的平衡,也为人们提供放松与娱乐的理想之地。花园区域与绿色草坪的增设,将使整个区域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交通与进出设施的改善也是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有的绿道路网进行全面升级,不仅注重道路的实用性与便捷性,将绿色景观融入其中,使通勤与步行成为一种享受。新车站的设计将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提供舒适的休息点,同时加强整个校园区域的美学连续性。沿着主要道路,还将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通过统一的风格与设计元素,营造一种有凝聚力且吸引人的视觉体验,让每一次穿梭于校园之间都成为一次美的旅行。
 
1.3.3生活点和社区融合
 
(1)教育服务升级
 
考虑到科学城和两所知名大学的新人群需求,建议在改造后的建筑中引入更多与教育相关的业态,如学术书店、创新工坊等,以满足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学术需求。
 
(2)科技创业孵化。
 
随着科学城的发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建议在改造后的空间中引入科技创业孵化器、创业咖啡斤等,为新创公司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3)文化娱乐休闲为平衡教育和娱乐目的,建议在校园内增设文化娱乐设施,如艺术画廊、电影院、音乐厅等,以及提供各类休闲服务,如健身中心、瑜伽馆等,以满足师生的日常休闲需求。
 
1.3.4智慧社区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社区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提升新羌社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计划引入一系列智慧化设施与服务,将建立社区智能管理平台,集成物业管理、环境监测、安防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社区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2项目目标与实践
 
2.1项目目标
 
2.1.1空间优化
 
(1)目标

新羌特色城中村原来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保留基本农田,优化社区生活和公共空间,加强绿地和景观设计,创造更好的休闲环境。增加和优化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停车设施,升级和增加基础设施,如公共厕所、休息点和销售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2.1.2提升社区文化
 
本项目位于城郊,拥有得天独厚的远山—田—村—城的自然景观和多个自然村的集群。这里农田完好,村落古朴,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桥梁。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出一个集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振兴方案。结合文化(岭南文化、侨民文化)、产业(光明科学城)、教育(中山大学)及自然山水田园资源,一城一校一区与新羌的大自然田园风光,共同构成新羌的壮美景象,同时结合美丽新湖、人文新湖、科教新湖、产业新湖的街道定位,打造最具活力的校区商业文化圈,最具氛围的浪漫田园慢行体验环,最终呈现一个自然、宜人、多元、活力的新湖新风景新名片。每年举办包括社区节日、文化研讨会和季节性庆祝活动在内的系列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公共空间。
 
2.2具体实践
 
 
2.2.1土地合理开发与空间优化
 
(1)保留和升级基本农田
 
划拨80937m2现有农田,用于建设农业休闲公园、农场旅游和农业车间等设施,通过景观美化和互动的特色,增强吸引力。
 
(2)生态农场
 
配置121405m2现有农田,用于开发生态农场,实施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包括有机农业方法和农业生态学原则,与当地学校建立可持续农业教育项目伙伴关系。
 
2.1.2提升绿化与景观设计
 
(1)绿道建设与改善
 
通过沿着绿道种植物,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利用本地物种和开花植物增强生物多样性和吸引传粉者,采用带有土壤水分传感器滴灌系统,优化用水量,减少25%的消耗。将道路宽度扩大1.2m,以容纳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使总宽度达到4m,沿着绿道设置骚站,引入太阳能通路照明,提高能见度,提高安全性,降低能耗50%。
 
(2)滨水景观设计
 
为提高区域的环境质量及生态可持续性,计划建造一座占地面积为150m2的生物洼地,旨在雨水径流进入水体前进行高效捕获与处理,将安装容量达300m“的水景设施,旨在提升区域审美价值,并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还将实施雨水收集系统,该系统将收集并储存多余雨水,以供灌溉之用。在休闲区域开发方面,规划占地800m2的指定区域,内含座位区、小型圆形剧场及儿童游乐区。为践行环保理念,采用回收塑料木材及渗透性铺装材料,以促进环境的有效管理,设计过程中将深度融入当地艺术品与文化元素,以彰显滨水区的独特遗产与身份,进一步提升其区域吸引力。
 
在绿化与景观设计的提升方案中,重点实施绿道建设与改善以及滨水景观设计两大关键举措。绿道建设旨在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步行与骑行环境,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而跌水景观设计则通过对生物洼地与水景的精心打造,实现雨水径流的有效管理,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同时,休闲区的多元化开发将极大丰富滨水区的功能,提升其文化价值与区域吸引力。这些综合措施将为构建生态友好、文化多元且功能完备的公共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2.1.3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1)停车设施的优化
 
新建6个机动车辆停车场,共计745个停车位,实施带有传感器智能停车系统,监控可用空间,引导司机到空地点,减少搜索时间30,在2个停车场设置电动汽车充电站,以促进校园的可持续交通。在校园入口和文通繁忙附近为非机动车和自行车指定特定的停车场,安装可容纳100辆自行车的有盖自行车架,以防止盗窃和天气损坏。建立9个自行车骤站,配备气泵和基本维修工具,以支持骑自行车者,并鼓励自行车通勤。
 
(2)基本服务设施的分布情况
 
沿绿道安装8个新公共厕所,增加卫生间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采用节水的固定装置,以减少20%用水量,并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在流行的步行路线上设置3个休息点,配有座位区、阴凉结构和饮水机,使用户感到舒适,建设6个销售点,提供零食、饮料和校园商品,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在每个销售点实施废物分离箱及回收站,以促进校园可持续的废物管理做法。
 
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方面,本次改造项目采取全面而细致的措施,以优化用户体验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校园内的照明系统。沿绿道增设路灯,不仅提升夜间行走的安全性,还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节能降耗,在关键路口和人流密集区域增设安全监控设施。
 
2.1.4关注生态与文化
 
(1)生态恢复与保护
 
为强化生物多样性并构建本地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在保留现有植被的同时增加本土草本植物品种,增加植物多样性,在增添色彩与美感的同时,吸引传粉者和有益昆虫。为减轻人类活动对敏感区域如水体和绿地的影晌,将在其周围建立生态缓冲区,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在生态恢复与保护方面,持续探索更为精细和全面的方法。除增种本土植物外还计划引入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以进一步稳固和扩展这一绿色生态网络。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花园和渗透性路面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同时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不仅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还能有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在树木和花卉的种植区域,将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如绿带、桥梁和涵洞,以确保野生动物能够自由迁徙和繁殖,定期对栖息地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满足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
 
(2)社区文化改善
 
新羌特色城中村原来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在新羌特色城中村的核心景观区域,计划精心布置雕塑小品,融合历史故事、传统主题和社区故事,旨在弘扬该地区的独特文化遗产,进一步培养居民的社区自豪感。为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探索欲望,将在雕塑和墙壁中巧妙地融入互动元素,如配备音频指南或增强现实功能相关联的二维码,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并体验这一独特的艺术文化景观(见图4)。
 
(3)推广社区活动和文化活动
 
组织双月一次的社区活动,如艺术节、音乐会和美食节,将居民聚集在一起,促进社区参与。每季度举办一次文化活动,以展示新羌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表达,与当地艺术家、历史学家和社区领导合作,共同创造反映社区独特身份和遗产的文化项目,促进包容性和社会凝聚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新羌特色城中村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规划设计和项目实践,提升城中村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增强社区文化、提升建筑立面和景观设计,实现城中村的全面升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希望借此研究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作者单位: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