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布局特征探究

   2025-02-09 李双1
核心提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是介于长沙、株洲和湘潭3市之间的大型绿地,是长株潭三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两型社会生态示范区,在凝聚城市资源、调节区域环境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布局特征探究
 
摘要: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背景,运用POI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研究分析长株潭绿心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进。结果表明,寺庙在长株潭绿心整体尺度呈现均衡分布和“多核心单一分布模式”的态势;在长株潭绿心“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集中程度表现为“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分布格局;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分布地理环境特征:寺庙空间分布具有近水系、低海拔、植被覆盖率较高。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是介于长沙、株洲和湘潭3市之间的大型绿地,是长株潭三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两型社会生态示范区,在凝聚城市资源、调节区域环境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心”被称为城市的肺,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除具备城市绿地相关功能和作用外,它还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价值[1]。因此,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长株潭绿心区域可持续化的一系列政策推出,绿心形成了初步生态产业,但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益冲突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过程中,若地方传统文化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可能丧失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2]。
 
寺庙是一个地区宗教思想发展、宗教文化传承、社会文明积累的直接见证,寺庙空间具有“活的历史”性[3]。城市寺庙在城市绿心生态系统中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而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中地方认同感构建对当地居民具有道德唤醒意义[4],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保护生态系统其他服务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精神气质的影响通过人类的宗教活动反映[5]。因此,本研究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为背景,探究长株潭绿心寺庙的分布特征,旨在为绿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研究对象和概况
 
长株潭绿心位于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汇中心,总面积528.32km2,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自然资源21处,人文资源19处[6],涉及45个历史文物古迹。其中,城市寺庙空间包含当地的文化和重要物种资源,选取寺庙作为研究对象,对协调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和经济发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数据和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高德开放平台POI数据,采集了26个寺庙的地理坐标数据,考虑到地理信息数据和实地数据可能有偏差,因此,通过实地调研,查阅《善化县志》《长沙市志》等文献古籍求证,最终得到27个寺庙为有效数据。具体数据来源:(1)寺庙点数据、人文自然景点数据汇编通过高德开放平台进行POI爬取;(2)行政区划矢量图、数字高程归一化及植被覆盖数据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空间分辨率为30m;(3)水系数据源获取于0penStreetMap(0SM)。
 
2.2研究方法
 
2.2.1最近邻指数。最近邻近值常用于分析点数据的空间分布。
 
ANN=1时,是随机分布类型;ANN>1时,是均匀分布类型;ANN<1时,是聚集分布类型。ANN为寺庙平均最邻近指数;DO为寺庙之间平均观测距离;DE为随机模式下寺庙之间的平均距离。
 
2.2.2不平衡指数。虽然近邻指数法可以说明长株潭寺庙分布的总体聚集或分散情况,但可能无法完全描述其各自的分布模式,而不平衡指数则有助于考察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差异。
 
不平衡指数S介于0~1;S=0,表明分布均衡;S=1,表明分布集中。n为行政区的个数,Yi为指定行政区内寺庙数量在绿心内所占比重由多到少排序后及至第位的累计百分比。
 
2.2.3地理集中指数。是研究长株潭绿心寺庙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
 
取值在0~100,值越大,寺庙分布越集中;值越小,则寺庙越分散。G为寺庙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行政区或管控区内的寺庙数量;T为绿心内寺庙总数;n为行政区或管控区的数量。
 
2.2.4核密度。核密度分析被认为是评估空间密度的有效空间统计工具。
 
核密度估计值越大表明寺庙分布越密集。f(x)为核密度估计值;n为研究区域寺庙总个数;h为搜索半径,h>0;k(x)核函数;x-xi为待估点到样本点的距离。2.2.5GIS空间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的加权叠加分析等功能,探究绿心寺庙空间分布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特征,从而找出其优化策略。
 
3结果与分析
 
3.1空间分布类型
 
运用最近邻分析方法,采用两点垂直距离的曼哈顿距离法计算,经ArcGIS10.8计算,得到ANN为1.42,P值<0.01,绿心寺庙分布呈典型的均匀分布格局。另外,引进不平衡指数公式,长株潭绿心寺庙分布于长株潭三市部分的不平衡指数(S=0.22)更接近于0,进一步验证了寺庙在长株潭绿心分布均衡的特征。
 
3.2空间聚集特征
 
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长株潭绿心寺庙三区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G=67.18,G>GO)。所以,寺庙在绿心三区管控下较集中分布,且集中分布在禁开区,分布在控建区的最少,绿心在三区分布集中程度呈现“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的格局。
 
3.3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
 
本研究还通过核密度分析揭示长株潭绿心的寺庙分布模式。由图1可知,展示了26个寺庙的分布空间格局,从绿心整体尺度看,寺庙的分布呈“多核心单一分布模式”,多核心分散恰好证明其均衡分布的特点;从“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3个分区尺度看,拥有的5个核心组团分别都位于禁开区和限开区,而控建区寺庙分布较少,未能形成集群。
 
3.4空间分布地理环境特征

空间分布地理环境特征

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布局特征探究
 
寺庙作为“古绿地”极有可能是许多稀有植物群落或是大型遗产树木的栖息地,因此,分别对长株潭绿心DEM、水系以及植被覆盖进行提取、叠加分析。由图2、图3、图4可知,(1)绿心寺庙集中分布在150m以下的山地,其中,50m以下的寺庙共6座,占23%,分布在50~150m范围内的寺庙最多,共18座,占69%,分布在150m以上的寺庙最少,海拔最高的寺庙位于200m以上的山脉,仅九郎寺1座,位于九郎山的东侧;(2)离水体越近,寺庙分布越多,缓冲区500m分布的寺庙15个,占整个绿心寺庙总数的55.5%,所有寺庙都分布在1500m以内;(3)占96.3%的寺庙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所以,植被覆盖对寺庙的影响是正相关。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的视角,以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分布特征:(1)绿心寺庙空间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绿心区域的禁开区和限开区,但在整个绿心呈现均衡分布模式,核密度呈现出“多核心单一分布”的态势,5个组团核心区都位于禁开区和限开区,表明寺庙的地理取向和宗教取向于远离尘世的自然空间。(2)绿心寺庙空间分布地理环境特征:寺庙分布在自然山林之间,海拔过高或过低导致地势险峻,限制了寺庙基本发展;水系旁容易形成聚落,有利于寺庙香客进香等宗教活动;植被覆盖度与寺庙分布呈正相关。
 
4.2讨论
 
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视角上,结合了前人的风景园林和人文地理视角研究基础,梳理了长株潭绿心寺庙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寺庙文化服务空间价值意义,为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规划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价值,得到长株潭绿心寺庙文化服务价值保护和发展策略。
 
(1)数字化保护寺庙文化价值。长株潭绿心寺庙均衡分布在长株潭三市,成立长株潭城市融合行政部门,内设专项调研组,对每个寺庙建立数据库文档;
 
(2)使寺庙生态资源实现共同利益者开发。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原则,顺应时代经济变化,促进寺庙文化价值正向发展;
 
(3)系统性保护寺庙文化价值,建立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体系。另外,由于样本数据量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的特殊性,样本数据是否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可以尝试估算寺庙生态敏感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例证寺庙生态价值的同时,建设独具湖湘文化的宗教生态旅游廊道,从而为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其他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参考。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