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与城市花境建设探究

   2025-02-15 王娟0
核心提示:花境作为一种模拟自然界中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状态的艺术设计形式,不仅具有群落结构稳定、观赏期持久的特点,而且是一种高度体现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的花卉应用方式[1-2]。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由河
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与城市花境建设探究
 
摘要:基于第二届河南省(信阳)园林绿化花境竞赛(简称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实例,深入剖析了3项获奖作品——“悠悠固始·传承古今”“古驿新华”与“郑园·花漫如歌”的设计特色,从层次构建、色彩搭配、文化融合与植物配置等维度展开评析;归纳出城市花境建设的主要原则:突出景观主题,凸显文化特色;合理色彩搭配,营造独特氛围;科学植物配置,体现层次分明;注重空间层次,塑造渐变效果;合理应用园林小品,凸显情趣,以期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花境作为一种模拟自然界中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状态的艺术设计形式,不仅具有群落结构稳定、观赏期持久的特点,而且是一种高度体现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的花卉应用方式[1-2]。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农业交通建设工会主办,竞赛场地位于浉河南岸的南湖公园内,占地40100m2,以“花境让生活更美好”为设计主题,共有54个单位参与,打造了61个参赛作品。此次竞赛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还是一次技术和创意的较量。各参赛单位尽显匠心和技艺,运用富有地域特色的造境方式,打造出极具景观效果的“最美花境”。本研究基于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中的3例优秀作品,分析了各作品特色,并基于此提出了城市花境建设原则,旨在为园林景观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1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优秀作品评析
 
1.1悠悠固始·传承古今

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优秀作品评析
 
首先是层次感方面,该作品通过巧妙地布置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创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以地被植物为前景,低矮灌木植物为中景,以高大乔木为背景;同时通过石台+地被植物的组合丰富中景的展现形式,形成了层次感丰富的花境。此外,花境中部的石阶小品也形成了自然的视觉引导线,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加立体。色彩搭配方面,作品以绿色和黄褐色为主色调,使用白色点缀其中,既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又增加了视觉上的变化和趣味性。此外,作品还利用了植物的形态和质地增强视觉效果,将叶子形状各异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对比。作品中还使用了雾气装置,不仅可以增加神秘感和梦幻氛围,还有助于调节花境内的湿度,降低温度,为游客提供凉爽舒适的环境。最后,作品中的石阶和石墙也为花园增添了古朴的气息,紧扣作品主题,同时也提供了行走路径和边界定义。尤其是作品后景中的白色框架结构立于石墙之上,以由古至今的建筑材料映射了传承古今的作品主题。
 
1.2古驿新华
 
该作品最醒目之处当属作品中心的文字立牌,以“义马”为主题,通过文字标识和植物景观的结合,展现了义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融合。利用主题化的设计手法提高花境的辨识度和文化内涵。不同于“悠悠固始·传承古今”的简约色彩搭配风格,该作品花境中植物的色彩丰富多样,既有暖色调的红色和粉色花朵,也有冷色调的绿色植物。这种色彩搭配策略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反映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配置方面,花境中的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了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最后,园林小品方面,花境中搭配了少数煤精石,既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当地的煤矿元素和工业元素;又以传统信箱和现代火车体现了作为“丝路古驿”的义马市邮递行业的发展。
 
1.3郑园·花漫如歌
 
该作品主要以传统中式园林风格现代元素建设。花境的入口处设置一个黑色金属框架与茅草屋顶相结合的门廊,既突出了入口的标志性,又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给人一种宁静和古朴的感觉。花境内部通过木质栈道和花坛的组合,创造了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既满足了观赏需求,又起到引导视野和划分空间的作用。植物配置方面,花境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整体上以绿色为主,以少数紫色、红色、黄色植物作为点缀,景观效果极佳。
 
2从竞赛作品看城市花境建设

从竞赛作品看城市花境建设
 
2.1突出景观主题,凸显文化特色
 
园林花境的主题是其灵魂所在,它赋予了花境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内涵[3]。在设计花境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将其融入到花境的主题中。例如,古驿新华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驿站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山水画的元素融入花境设计,通过山石、水景和植物的搭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具体到地方,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花境。如洛阳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城市花境建设时则可以与古建筑相结合,凸显该地的历史文化古韵;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蒙古自治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城市花境建设时,可以与各自的民族特色相结合,弘扬民族文化。
 
2.2合理色彩搭配,营造独特氛围
 
色彩是园林景观中最直观、最有感染力的元素[4]。不同的色彩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感和情境体验式,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花境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首先是主色调的选择,主色调决定了整个园林的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主色调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如我国传统园林常用的大地色、青翠色等,给人一种亲和自然、恬淡秀美的感觉;西式园林常采用丰富多彩的色彩搭配等,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情绪高涨的视觉效果。其次为,辅助色的搭配,辅助色是点缀在主色调之上的亮色,能为园林增添生气和变化。常见的做法主要包括采用互补色对比,运用同色系不同明度、纯度的搭配等,形成色彩的层次变化。

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与城市花境建设探究
 
色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光线、天气的变化,同一种颜色会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如晨曦时分,花草都会笼罩在朦胧的晨雾之中,颜色更加柔和而富有神秘感;阳光正午,则展现出最鲜艳夺目的一面;夕阳西下时,又会沾染上温暖的橘红余晖。在进行色彩搭配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最后是园林与周边环境的色彩融合,在设计园林色彩时,还需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比如城市园林中,可以与周边建筑的色调形成呼应;而乡村园林则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等。只有色彩能够协调融合,园林景观才能与环境相得益彰,达到同构之美。
 
2.3科学植物配置,体现层次分明
 
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是打造层次分明、生机盎然园林景观的关键所在。植物作为景观的主体元素,其选择与组合直接决定了景观的整体格调和观赏效果。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理习性、形态特征、色彩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有机融合,精心设计,方能彰显出景观的立体层次之美。首先,高矮有致是塑造空间层次的基础,在植物选择时,应在遵循植物生理习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植物高度。其次,通过造型树木的点缀,可以在园景中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景观节点,增添趣味性。规则修剪的绿雕造型与自然疏朗的树型相映成趣,让单一的植物景观亦可兼顾观赏与实用;在植物选择时可采用耐修剪、可造型的植株。再者,合理选配不同的株形、冠幅和叶形植物,既可充实景观的立体感,又可通过疏密对比增添意蕴。此外,植物的季相变化也是体现层次之美的重要因素[5]。景观设计时,应合理选择不同的草本花卉、落叶乔木和常绿植物等,利用其花期、叶色和枝形的时序变化,为园景注入四季变换的动态之姿。如春季可选芍药、矢车菊等花期较早的草本花卉,搭配开花较晚的紫云杉、西府海棠等植物,形成合理的时间搭配;夏日可铺植矮生地被,与周围的绿树红墙形成对比;秋季可利用银杏、枫香等植物的黄红亮丽色彩,与常绿植物的深沉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入冬后,利用松柏常青以及部分落叶灌木的枝干肌理,也可塑造出一种清雅淡素的意境。
 
2.4注重空间层次,塑造渐变效果
 
首先,在平面布置上,应科学划分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区域。近景区域通常由低矮的地被植物和小型灌木构成,可与游人形成直接的亲近互动;中景区由中等高度的灌木丛和盆景树构筑,起到过渡和疏导的作用;远景区则以大型乔木或高耸的竹林为主体,构成花境背景。3个景区的高度和密集程度逐级递增,层次分明,使得整个花境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渐进式的深邃感。其次,在垂直方向的层叠中也可体现出递进的空间层次感。在地面铺以地被植物打底,形成最底层的平面景观;中间再叠加各种矮灌、灌木和盆景树木,将空间切分为不同的高度层次;最上层则留有大树的树冠和空间,形成壮阔的顶景。不同高度的植被像一叠叠的绿色马蹄,错落分布其中,给人一种蓝天白云之下、林木掩映之间的层层递进之感。最后,通过强化视线的导向,借助花墙、墙体、曲径通幔等的造景手法,分割空间,形成渐变式的视觉通透感。游人在行进中,视线会被引导着前行,遇到一重又一重的隔绝与突破,使得空间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展现在眼前,既满足了视线的延伸,又增加了探索的乐趣。
 
2.5合理应用园林小品,凸显情趣
 
园林小品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应用园林小品不仅能丰富景观层次,更能增添园林的情趣性,为游人营造别有洞天的体验。园林小品的选择和布置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等实际情况确定。如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中,可以采用假山、流水、亭台楼阁等传统园林小品;而在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则可以运用当代艺术小品、景观雕塑等,与周边建筑群相映衬。无论选择何种小品,都应该与园林整体环境风格协调统一,互为衬映,避免格格不入。
 
园林小品布置时,应做到合理分布,错落有致。在园林中巧妙布置各种小品,能为游人营造出处处有景的惊喜体验。可以沿着主要游览路线,在适当位置错落分布园林小品,吸引游人驻足欣赏;也可以将其半遁半现,隐藏在园林的曲径通幽处,唤起好奇心引导游人深入探索。无论如何布置,都要突出重点,避免过于密集而显得杂乱无章。
 
园林小品并非单纯的装饰品,优秀的园林小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如悠悠固始·传承古今中应用的石墙与现代结构结合,古驿新华中煤晶石、现代火车的应用,郑园·花漫如歌中茅草庭廊的应用,均体现了一定的当地的文化底蕴。因此,设计时应该深入探究小品的内在寓意,赋予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让游人在欣赏之余还能开卷有得、怡情养性。
 
园林小品的造型应该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设计元素。同时工艺也要讲究考究,选材用料可使用优质耐久的天然材质,细节处理要精细入微。不仅能展现出园林小品独特的审美价值,更能使其防风化、耐腐蚀,经久耐看,避免影响整体园林的美观程度。
 
最后,园林小品绝不应该是生硬单薄的摆设品,而是要充满人文气息与生命力。设计师可以将小品赋予动态的形态,如流水飞瀑、仿生雕塑等,从而增加小品的动感;也可以植入诗词佳句、民间故事等人文精神,让小品具有温润亲和的人文情怀,使其与园林有机融合,成为园林灵魂的体现。
 
3城市花境建设展望
 
每个城市的花境都应有其独特的主题,紧密围绕城市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进行设计,通过花境讲述城市故事,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R技术,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通过手机扫描获取更多关于花境背后的文化信息,提升互动性和教育意义。色彩搭配除了考虑季节变化外,还可以通过智能调控的照明系统,在夜晚展现花境不同的美,延长其观赏时间,同时通过灯光色彩变化与花境交相辉映。植物配置可遵循生态原则,选择本土植物为主,兼顾观赏性与生态功能,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植物生长环境,实现精准养护管理,确保花境的长期稳定和生态效益。园林小品方面可通过互动装置、艺术雕塑等形式,激发公众的参与兴趣,提升花境的情感价值。同时关注无障碍设计,确保所有人群都能舒适安全地享受花境带来的美好体验。
 
4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河南信阳园林花境竞赛中的3个优秀案例,不难发现,成功的城市花境建设不仅是植物的堆砌,而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美学、生态科学与文化传承的综合艺术。悠悠固始·传承古今、古驿新华、郑园·花漫如歌等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花境设计的精妙之处,不仅强调了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现代发展与传统韵味的完美融合。城市花境建设时,应注意:
 
(1)突出景观主题,凸显文化特色;花境应充分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元素,赋予其独特的个性和内涵。
 
(2)合理色彩搭配,营造独特氛围;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增强视觉冲击力,还能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主色调的选择决定了整体基调,而辅助色的点缀则丰富了变化层次,结合不同的光线和环境条件加以把控。
 
(3)科学植物配置,体现层次分明;应充分考虑植物的高矮、造型、叶形、色彩等特征,有机融合并注重与季相变化的结合,展现出生机盎然、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4)注重空间层次,塑造渐变效果;通过平面布局和垂直层叠的合理分割,以及视线引导的巧妙运用,可使空间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渐进递进,增添探索的趣味性。
 
(5)合理应用园林小品,凸显情趣;合理选择与布置园林小品不仅能丰富景观层次,更能增添园林的文化内涵和情趣韵味。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