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尺蠖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摘要:槐尺蠖是一种暴发性强、为害性和防治难度大的害虫,也是为害国槐最主要、最严重的一种食叶害虫。幼虫以槐叶为食,轻则抑制树木生长,致使树势衰弱,重则引起林木干枯死亡,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基于此,分析了槐尺蠖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并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营林措施、加强虫情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槐尺蠖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国槐[Styphnolobiumjaponicum(L.)Schott]是豆科槐属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树形高大、枝叶繁茂、绿荫如盖,同时,对二氧化硫、氯气和其他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抵抗力,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常作庭荫树和行道树,也可栽植于公园、建筑周边、住宅区草坪上及工矿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另外,国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例如,槐叶是一种中药,具有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槐花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花蕾可作染料;荚果外皮可制糖,果核可用作饲料或酿酒;种子可作饲料;木材富弹性、耐水湿,可供建筑、船舶、枕木、车辆及雕刻等用。
槐尺蠖[Semiothisacinerearia(Bremer&Grey)]是槐树植物常见害虫之一,属于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会在短时间内吃光槐树叶,并吐丝排泄,既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又会阻碍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威胁城市绿化生态安全[1]。近年来,槐尺蠖在华北、西北等地普遍发生,为害面积、为害程度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因此,加强对槐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
1槐尺蠖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
槐尺蠖又称槐尺蛾,俗称“吊死鬼”,属鳞翅目尺蛾科,是为害国槐的主要虫害之一,属于食叶性害虫,为害期主要集中在幼虫期。一般情况下,在北方地区槐尺蠖1年发生3~4代,具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见表1。
2槐尺蠖为害特点
2.1暴发性强
槐尺蠖是国槐树上的高发食叶害虫,低龄幼虫只取食叶表面,留下叶脉,食叶呈网状,5龄后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虫期90%[3]。若防治不及时,槐尺蠖会在1~2d内吃光整株树叶,只剩下光秃的树干。
2.2为害性大
槐尺蠖属暴食性食叶害虫,幼虫发生量大,依靠取食叶肉而生存,同时,幼虫常吐丝下垂,随风飘移,或下树转移为害。当风吹树叶或其他原因导致它们受到惊吓时,会吐丝吊下来悬在半空中,既会影响树木生长,又会影响国槐观赏和绿化功能,造成环境污染。
2.3防治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槐尺蠖各虫态发育期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4],害虫繁殖速度加快,繁殖代数增加,为害进一步加重。同时,国槐栽植面积不断增加,为槐尺蠖大面积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国槐纯林面临暴发成灾的可能,虫害防控形势严峻。
3槐尺蠖综合防治技术
在槐尺蠖防治过程中,应根据槐尺蠖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活习性,坚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3.1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3.1.1生物防治。
①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指通过生物竞争与食物链原理或相生相克,实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
达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性、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可在槐尺蠖严重发生地段,保护或适量释放胡蜂、土蜂、寄生蜂、麻雀等天敌,利用天敌有效控制虫口数量,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
②使用微生物菌剂。可于槐尺蠖幼虫刚出现时,每667m2使用50g的100亿孢子/g的苏云金杆菌菌粉兑水2000倍液[5],喷雾防治能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苏云金杆菌作为与化学农药相互补充的生物农药,具有杀虫专一、高效、低毒的特点,同时,还能保护害虫天敌,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光照、气候等因素会影响苏云金杆菌剂的药效,一般应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施用,严禁与杀菌剂、碱性农药同期或复配使用。
3.1.2物理防治。
①灯光诱杀。槐尺蠖成虫白天潜伏在灌丛中,夜晚出来活动,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可在4月中下旬-5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在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选无风、无雨、闷热天气于晚上20:00-21:00设置黑光灯,能有效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密度。
据统计,1个黑光灯一晚平均可诱杀害虫30余头[6]。
②捕杀幼虫。槐尺蠖幼虫具有受惊吓吐丝下垂的特性,可人工突然振动树体或喷水,使其受惊吐丝下垂,并掉落地面,然后再人工捕杀并集中清理。也可在老熟幼虫下树后,但还未入土这段时间集中清扫处理。
③人工灭蛹。老熟幼虫一般会在树冠阴影范围内的浅土层中(3~5cm)化蛹,于秋季(9-11月)或早春(3月)时间段人工挖蛹并集中处理,可极大减轻虫害为害。
④阻隔法。利用槐尺蠖在树下越冬后上树产卵的特点,于羽化前和下树越冬时,在槐树主干中间或偏上部位的平滑处,刮去老皮后,涂一个宽约10cm的粘虫胶圈,防止雌成虫上树产卵和下树越冬。
3.1.3化学防治。
槐尺蠖是暴食性害虫,幼虫以啃食树叶为生,此时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槐尺蠖幼虫共5龄,其中,4~5龄幼虫因虫体较大、虫皮较厚,对化学的药剂敏感性降低,影响了防治效果。因此,应抓住1~3龄幼虫这一关键时期,喷施20%灭幼脲3号1000倍液、20%菊杀乳油4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7]进行防治,交替用药,每隔7d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喷雾时注意喷洒均匀。
另外,当老熟幼虫掉落土层后,向土壤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并浅锄一遍土壤,使药剂颗粒进入土层,杀死化蛹幼虫,施用量为0.3~0.5g/m2[8]。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化学防治法时,坚决杜绝使用禁限用农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并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逐步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防治作业时,防治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护,确保人身安全。
3.2营林措施
3.2.1选用抗病虫害国槐品种。例如,‘金枝槐’‘金叶槐’‘龙爪槐’等,能大幅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3.2.2营造混交林。积极营造国槐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可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养分面积,增强林分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9],例如,将国槐与榆树、杨树、柳树、泓森槐等树种混交栽植。
3.2.3加强养护管理。其一,国槐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且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避免种植在黏度大、碱性强的土壤中。栽植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树木生长过程中适时追肥,改善树木长势,促进树木健康生长,提高抗虫害能力。其二,在北方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国槐多作为行道树,为破坏蛹的栖息环境,可在树干下堆砌规格2m×2m的树堰,并在人行道上铺设九格砖,降低幼虫孵化率[10]。其三,每年春季和秋季,修剪国槐树病虫枝、枯枝、过密枝、细弱枝等及附近灌丛,营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树形美观的同时,还能防止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3.3加强虫情监测预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内容,其防治水平和效果直接关系城市生态安全和宜居环境质量。为防止槐尺蠖大规模繁殖产生为害:一是城市园林部门应根据不同季节、天气等因素,建立槐尺蠖预测、巡查和防控机制,抓住虫情监测的最佳时间,组织技术人员持续开展槐尺蠖监测调查工作。在监测调查过程中,可对园林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讲解操作技术要点及监测方式,帮助其更好地监测与预防槐尺蠖。
二是每年春季,相关技术人员根据上一年冬季和当年初春的气温、降巡查时间、间隔时间,并合理安排巡查人员,对辖区游园、行道树、道路绿化带等进行仔细巡查,水等情况,预测当年槐尺蠖的发生时期、发生程度。三是建立健全植物生长季节病虫害巡查制度,划定重点区域、掌握槐尺蠖发生的地点、树种、面积及为害程度等,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槐尺蠖是为害国槐的主要虫害之一,具有暴发性强、为害性和防治难度大的特点。虫害严重发生时,会在一夜之间吃光槐叶,不仅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树木死亡,而且破坏了园林生态环境。针对槐尺蠖的防治,应在详细了解槐尺蠖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做好虫情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虫害,
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降低虫害为害的同时,促进国槐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