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FCE的大学校园疗愈景观提质设计研究
邓盛勇,廖建军*(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为改善和优化大学校园疗愈景观系统,以南华大学红湘校区为样本,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疗愈景观的设计原则,调研4个准则层因子,即空间环境、空间体验、空间功能、空间形态,将其进一步划分出12个指标层因子,搭建完整的景观评价模型,并通过实地考察,选择具备典型意义的样本,以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经过对校园疗愈系统全面的评估,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疗愈景观系统被评定为Ⅲ级,整体上属于较一般的状态。
主要的存在形式,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概率也越来越高。高校虽然设置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疾病的污名导致学生不愿寻求帮助,因而其利用率极低。所以高校在建设时都会考虑到疗愈景观的存在,对于疗愈景观的需建设美丽的校园景观对于高校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需求,还可以为师生和游客带来心灵上的愉悦,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近些年,高校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抑郁症是其求越来越大,高校校园更加注重疗愈景观的建设。本研究在调查问卷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校园景观评价模型,对校园疗愈景观进行评价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提质设计,该分析为校园疗愈景观的提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1]。
1评价对象与内容
1.1评价对象
研究对象是南华大学红湘校区,位于衡阳市老城区市中心地段,办学年限较长,占地93.33hm2,周边环境较为繁华,建筑形式体现衡阳市的文化底蕴,但同时也过于陈旧。因为校园建设时间较长,且校园较大,景观建设也很多,学校优势专业为医学专业,因而建造时考虑到疗愈景观,学校内存在很多疗愈景观,但是考虑得还不够全面,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校园景观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
1.2评价内容
通过运用生态学、基础美学、环境心理学等理论,对校园内景观进行检验测评,得出结论,为高校景观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学校的景观改善i2i。景观评价中最难的就是将其量化,一处景观的好坏很大程度受主观成分的影响,而大学校园的景观功能性更加重要,例如更强的历史人文特征,同时若研究疗愈效果,这种抽象性也加大了评价的难度。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此提供定量评价,为其提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评价方法
将层次分析法、Liken量表、问卷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融合,对整个景观评价过程作出全面而探入的分析。其中,筛选评估指标至关重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体系,并按照每一个评价因素决定其权重;而Liken量表则可以用于评估每一个评价因素的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评价结论。
AHP(层次分析),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发明’31。他将定量与定性技术有机融合,构建了一种具有高度可靠的、复杂的多元决策模型。这种方法可以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分层进行分析,先建立这一系列问题之间的联系,然后结合实践经验将复杂的问题两两进行对比,获得权重值排序,
从权重排序中可以看出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对研究问题提出优化性设计141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情况,并通过变换和最大隶属度来实现对事物的客观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够更准确地识别事物的特征,而且还能够更好地评估事物的整体状况,它通过对事物的客观评价和对事物的综合评价,更好地发现事物的潜力,能更有效地指导工作,优化校园景观[5]。
3评价过程
3.1评价因子选取


以往对于校园景观评价系统的评价因子选取大部分源自城市景观评价系统,尽管校园属于城市的一部分,但是其并不完全等同于城市系统。本研究是校园景观中的一部分:疗愈景观的研究,更要参考专业的评价因子。经过系统地分析,将影响空间体验、环境、功能和形态的共性因素归纳出来,并将这些因素作为准则层来衡量,确定地形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公共设施、周边建筑等12项指标,建立指标层,得到校园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3.2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为明确影响因子指数的权重关系,采取层次分析法,通过咨询10位南华大学教授,以1~9度标度法,收集了100份有关影响因子的调查问卷,并与教授们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更好地评估影响因子的价值。教授们根据每个因素的评估结果,构建了相应的评价因子指标,最终完成层次排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计算,可以获取每个评估指数的最优权值[6]。

首先,通过分析不同层次的特征,确定每一个层次的优劣势,并根据它们的特征确定每一个层次的权重。例如,第1个层次的特征可以用来衡量它在目标层A中的影响力,第2层次的特征可以用来衡量它在准则层B中的影响力,第3个层次的特征可以用来衡量它在指标层C中的影响力。在一致性检测过程中,CI=(λmax-n)/(n-1),即n的值。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取值参见表2。CR=CI/RI,即CR<0.10,说明该矩阵的统一性较高,但是,若CR<0.10,说明该矩阵性不够一致,因此必须重新评估该矩阵的统一性[7]。
在准则层,通过使用和积法来构建四阶判断矩阵,以评估空间环境、形态、体验和功能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出的特征向量为(0.586、1.112、1.482、0.821),而这4项的权重值分别为:14.638%、27.805%、37.038%和20.520%。通过对特征向量的分析,可以计算出最大的特征根(4.207),从而得到CI值(0.069),其中RI的值为0.89,因此CR=0.078,CI<0.10,经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将所有的计算结果汇总(表3)。指标层的CR<0.10,一致性检验通过。
3.3给出模糊综合评价评语集
Likert量表包含I、Ⅱ、Ⅲ、Ⅳ和V5个态度选项,测试者可以根据这5个选项来确定最佳的评价标准,从而构建出一个模糊评语集,即V=(V1,V2,V3,V4,V5)[8]。此次发放问卷调查,共邀请了南华大学红湘校区在校师生100人,包括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景观设计学生以及其他教职工和学生,收到有效问卷共9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8%。将问卷分值取平均数进行统计。
3.4模糊综合评价评判
对景观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指标隶属矩阵,接着进行2次模糊评估,以下是模糊评估的详细计算步骤:


第一,对受访人第一,对受访人员的回答以及调查问卷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疗愈景观评价表(表4)。
第二,进行一级模糊评判:Y(1)=T×R1=[0.0000,0.0467,0.4727,0.4807,0.0000]Y(2)=T×R2=[0.0717,0.2200,0.6170,0.0913,0.0000]Y(3)=T×R3=[0.0000,0.0000,0.5093,0.4907,0.0000]Y(4)=T×R4=[0.0000,0.0000,0.4960,0.5040,0.0000]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疗愈景观空间体验的评价等级为Ⅳ,即评价较好;空间环境的评价等级为Ⅲ,即评价一般;空间功能的评价等级为Ⅲ,即评价一般;空间形态的评价等级为Ⅳ,即评价较好。
第三,根据一级模糊评估结果,将Y(1)、∣Y(2)、∣Y(3)、∣Y(4)组合成二级模糊评估隶属矩阵,以此来进行第三、四级模糊评估。
Y=T×R=[0.0179,0.0667,0.5238,0.3917,0.0000]经过二级模糊评估,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校园疗愈景观被评定为Ⅲ级别,表明其疗愈程度一般。
4评价结果与分析
4.1空间体验结果分析
从空间布局合理性、空间交通可达性以及空间体验舒适性3个方面进行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疗愈景观空间体验分析,得出的总体结果为较好,校园内有多处小型的疗愈景观,空间的布局与利用较为合理,舒适度较高,但交通可达性较差。
对于校园疗愈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空间体验来说,人的五感往往对环境较为敏感,环境通过刺激五感使得感官上更加舒适和放松,对此进行研究,想达到标准,可以通过去营造环境给人以舒心的感受[9]。疗愈花园、屋顶花园等就是最常见的设计手段,屋顶花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花,刺激人的各个感官,起到了疗愈的效果,人也会更加舒心,心情也会更加美丽,病情会得到缓解。花园中的任何事物都会刺激人的感官,例如花园中的植物芳香对人的嗅觉有影响,花园中的野生动物对人有听觉的影响等。五感体验不是各个感觉器官的简单存在,而是环境通过刺激人的大脑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感觉体验[10]。疗愈景观中的感官体验也是如此,环境作用在人的思维,通过一些方式方法,使得五感(包括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得到综合的享受。
4.2空间环境结果分析
从周边建筑适配性、公共设施完整性以及环境色彩协调性3个方面进行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疗愈景观空间环境分析,得出的总体结果为一般,校园内建筑建造时间较早,与周边景观适配度不高,公共设施也都较老旧,但色彩上协调性很高。
空间环境有很多物质存在,且大部分对人的感官都有刺激。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光、声、色彩、材料等,甚至影响疗愈的效果。环境中存在的光可以分为自然光以及人造光:自然光主要与采光和建筑朝向2个元素有关,采光如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光感在产生层次和美感的同时让环境更加明亮;建筑朝向,因为南北半球以及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的角度不同,建筑的影子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光的明暗,所以在构筑物的摆放上要考虑建筑朝向。声要考虑噪音的影响,研究显示植被有很好的降噪效果[11]。绿化带的结构模式不同,降噪的功效就大大不同,绿化带的层次结构越复杂多样,植被间的组合越复杂对声音传播的反射和吸收作用越大,降噪效果越明显[12]。植物色彩要考虑到冷色调环境以及暖色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等。
4.3空间功能结果分析
从文化传承性、空间疗愈性以及历史底蕴性3个方面进行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疗愈景观空间功能分析,得出的总体结果为一般,校园内景观的疗愈性不明显,暂时体现不出效果,但其体现出的校园文化传承较好,历史底蕴较深厚。
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温馨感受的校园非常重要。应该结合本地的文化和历史,并吸收其他大学和社区的优秀传统,这样,可以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温馨感受的校园,吸收各种现代和传统元素,使大家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大家得以更加专注和深刻理解这里的魅力和传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们觉得自己与学校紧密相连,并获得心理治愈[13]。
4.4空间形态结果分析
从地理空间多样性、肌理多样性以及植被多样性3个方面对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疗愈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得出的总体结果为较好,校园内疗愈景观除了肌理表现得不明显,其地理空间上,地形起伏明显,植被种类多样。
对于校园疗愈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空间形态来说,交往空间的设置十分有必要,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形式疏解学生心理压力。从交往层级的角度来看,空间形态可进行多个层面的划分,一是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便需要私人空间进行自省或发泄;二是向心理咨询老师或三两好友进行倾诉,则需要尺度适中且较为开阔的空间;三是通过与众多同学的集体活动来缓解自己的枯燥或紧张等消极情绪,则需要设置集体活动空间,兼具开放性与安全性[9]。
5结论与讨论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结合,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评估南华大学红湘校区校园的疗愈景观。结果表明,空间体验和空间形态对于疗愈景观的建设至关重要,总体评价结果为一般。
在中外大学校园风景对比中看到,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景观保存和运用较为完整,创造出天然化的园林空间,而欧美大学校园都较为人造化,如修剪水平的草地、几何形状的小路等[14],这虽与人文差异相关,但应该在保存我国园林空间特点的同时,认真学习他国人工化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大自然优势,使得环境性与人道性共存。西方人在研究疗愈风景上较为早,应探索研究西方人的风景是如何达到疗愈功效的,以此来应用到国内的疗愈景观设计上。
对校园进行景观设计是必然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有疗愈景观是必要的。随着高校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疗愈景观能带来一定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疗愈景观评价的定量分析,为校园疗愈景观设计提出提质建议,为校园疗愈景观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