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泉文化分析的济南地域性景观设计形态探析
陈衍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曾经繁荣的地域性文化渐渐没落,反映到景观设计上则是设计形式的趋同化愈发明显。景观设计的多样性这些年正在被工厂化的范式设计冲击。在此背景下,社会开始了对地域性景观的怀念,也开始了对设计形式的反思。近年来,“乡愁”“乡土”的设计理念被广泛使用,各地从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出发,纷纷开启了对地域性景观的探索。本研究从泉文化影响下的济南地域性景观形态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对现状的济南“泉文化”景观形态进行评价,并提出济南日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
1文化基因与地域性景观
1.1文化基因
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仿照基因创造了“文化基因”一词。在国内,最早使用“文化基因”一词的学者是朱文平,他把“文化基因”作为学术词汇加以应用[1]。“文化基因”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维度来解释文化现象,解读关于文化传承的问题。文化基因包含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所有典型性文化内容,体现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景观园林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空间,其形态自然也深受文化基因的影响。近年来,以文化基因视角进行的园林研究在学界层出不穷,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2种:一是通过文化基因的研究来分析文化表征;二是以文化表征为基点,返溯文化基因。本研究采用的是第一种研究方法,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来分析济南在“泉城”文化影响下的地域性景观形态。
1.2地域性景观形态的研究意义
信息时代使得人们的信息交互高度集中。在设计领域表现为设计形式的趋同化愈发严重,这也代表地域文化走向衰落。近年来,如何打破设计的趋同性,提高景观设计的空间异化,让人们重新感受到地域性景观的趣味成为设计师和景观学界共同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从当下济南景观设计中的泉文化入手,在揭示济南的地域性景观形态表达的同时寻找不足,以求得更有人文关怀的地域性景观形态设计。
1.3济南的地域文化
济南是史前“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大汶河三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大汶河等河流,水系发达,泉水众多。因济南坐拥“七十二名泉”,城内外风景灵动,所以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秀美济南的身影屡屡显现[2]。“家家垂柳,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都是描写济南的耳熟能详的佳句。风光秀丽的山水格局,“泉”“荷”“柳”的景观要素,是泉城济南最好的名片标签。
泉城八景通常指的是趵突腾空、明湖汇波、历山览胜、泺水棹歌、清河烟岚、灵岩探幽、百脉寒泉、九如听瀑,其中与水相关的有6处,与泉水相关的有2处,从泉城八景可见泉文化在济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泉城文化影响下的典型城市景观及要素
在泉文化的加持下,济南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泉文化在济南的地域性景观中占有绝对地位。人们在外部空间活动的动因主要分为对时空同化、时空异化的追求。地域性文化即是从时空异化的角度来吸引人们。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对济南的“泉文化”景观进行评价,为济南的地域性景观提升寻找路径。
2.1泉文化影响下的济南泉城广场


泉城广场是济南的第一个现代广场,长790m、宽280m,位于济南市老城区的中心,其南邻经七路,北通泉城路商业步行街景区,东临解放阁黑虎泉景区,西邻趵突泉景区(如图1)。经七路曾是济南的城市门面,其街道景观设计规格很高,泉城路商业步行街是老济南文娱活动的中心,解放阁、黑虎泉、趵突泉是济南旅游的必打卡地,可见泉城广场在老济南的地位很高,不仅连接了周边景区,还作为济南核心城区的纽带承担极大的人群聚集和分流功能。
从文化旅游的角度上讲,泉城广场西部的景墙和东部的文化历史长廊有诸多关于济南泉文化历史的讲解。从景观要素来看,泉城广场在中轴线上设计了一系列的人工喷泉景观,在文娱活动和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广场的喷泉秀是济南文旅的一大亮点。泉城广场中部还有一处地标性雕塑,是21世纪以来济南对外展示的名片,该雕塑是用“泉”字做的艺术化设计,济南人俗称“泉标”。“泉标”的设计因其易解读性和造型的独特性广受济南人民好评,并且很好地建立了济南人的文化认同感。对外宣传上,泉标也早已成为了济南的标志,与青岛的五四广场一样,是济南当代城建最亮丽的标志。因泉城广场毗邻护城河,东西皆是旅游必经的泉水文化区,在空间上,泉城广场也起到了非常好的过渡作用。虽然已经建成了20余年,但是泉城广场依然承载着济南的当代记忆,是济南当代地域性景观的代表。
2.2济南历史街区中“泉文化”景观
济南历史街区主要指济南护城河内的济南古城老街,集中于芙蓉街、百花洲、曲水亭街等街巷。泉文化在历史街区中有很浓厚的氛围,“家家垂柳,户户垂杨”就是描写济南的。泉城历史街区的建筑布局和巷院分布主要受泉脉影响,在空间上表现为“点线面”的布置,私密性泉井和公共性泉井散落于街巷,多条泉渠明暗相接联系各个部分[3]。泉井和泉渠都是历史开凿建设的,属于文化景观的范畴,现在济南历史街区仍有诸多居民生活,游客常能在旅游的同时看到街区内人的生活。
遗憾的是,历史街区中已有一部分因为景观规划改造的过度设计已失去了原有的风采。曲水亭街百花洲段,泉渠两侧本是老城区的居民,在片区未进行商业开发前,“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跃然纸上(如图2)。近年来,随着老城区的开发,曲水亭街两侧沿街建筑改为了小的门头商铺,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但委婉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已不见踪迹。与此类似的还有济南的王府池子,曾经池内游泳的老年人很多,是很有人情味的老城景观,但是随着城市的整治提升,王府池子早已无人游泳,曾经的文化风貌早已不见,老街巷也冷清了很多。
2.3“泉文化”影响下的济南趵突泉景区

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趵突泉边建了“泺源堂”,并留下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到趵突泉水后,便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如图3)。
趵突泉的形态为经典的自然式涌泉,3股泉水几近成线。景区内的景观铺地十分有特色,在纹样图案的设计上多有文化象征的寓意。
近年来,趵突泉景区内也有局部的现代景观改造,最为经典的是一处“清泉石上流”的景观,因趵突泉内泉眼众多,进入园区,高大乔木的树荫下总能感觉到氤氲水汽,景区的地面上也常有水渍的晕染。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趵突泉景区总比外围的城区清凉很多。“清泉石上流”在保证这一景观小气候的条件下,以石材汀步为主要材料铺装设计。石材汀步均采用抛光面的制作工艺,水渍溅到汀步时,趣味正浓。从景观体验上来讲,“清泉石上流”的设计提高了场地与游人的互动,这一片区是小孩乃至大人都愿意去的互动性游戏场所。趵突泉景区原有的景观硬质部分是以大块的材料平铺设计,石材汀步的融入提高了景区游览的趣味性。从文化意境上来讲,“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十分直观,符合当代快餐式高速信息交流的时代背景,符合人们内心的欲求。而且“清泉石上流”的直观体验也增强了景区游人对济南深厚泉文化的感知(如图4)。
在趵突泉景区内营建“清泉石上流”后,济南的五龙潭景区、黑虎泉景区等其他泉文化相关的风景区也有类似的景观营造。这种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大幅提升了地区的旅游吸引力,有利于地域性景观形态的发展。泉城济南也因此讲出了更好的泉城故事。
2.4济南市政建设中的“泉文化”景观
除了以上讨论的部分,济南市政建设中也不乏地域性文化设计的影子。主要体现在市政防护栏杆和中心城区的特色铺装上。

济南中心城区的市政栏杆多有“泉”字的纹样,主要在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绿化带边缘使用,栏杆的高度基本在70cm左右,有很好的识别性。“泉”字纹样的大量使用大幅提升了泉城景观的异质性和泉城文化的认同感(图5)。
济南中心城区在市政石材铺装上也多有泉城文化的展现,旅游漫步道上多有“泉”的字样;地面的铺装多有风景名胜的指示性地标;宽厚里附近的市政道路还有泉水图案的石材雕刻。
3地域性景观的提升路径
人的行为是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如环境心理学中的“了望———庇护”理论所述,在景观中人既是观赏的本体也是被观赏的对象。地域性景观的消亡是过度的商业开发和趋同性设计的必然结果。过度的商业化会打破原有居民生态,破坏了地域性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行为的内与外都受到了影响,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人们的行为有了变化,商业破坏了原有的生活环境,居住的载体发生了变更,地域性的文化景观自然就消亡了。物质载体的缺失使得精神寄托无处落脚,“乡土”的氛围在经年累月后只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
从景观形态来看,过度的开发改造会造成景观形式多元化的丧失。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却又千篇一律的老城区美食街就可见一斑。济南的芙蓉街、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西安的回民街等都是同一种旅游开发方式的产物,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复苏,这类同质性景观对人们的吸引力早已大幅下降。本研究认为承载着乡愁的地域性物质载体的景观风貌的保留在城市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景观形态可以升级,但是不应打破人们原有的文化性活动。济南与泉的生活已经淡化了,老城泉水人家的“乡愁”也就无处可寻了。
现代的生活节奏无法逆转,快速的交通通勤和高速的信息交织使得曾经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只能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相应地,地域性人文景观也很难再现。人们只能从表面的设计来纪念或再现地域性的特征。泉城广场的设计是“泉文化”现代地域景观比较成功的案例。作为城市的地标,泉城广场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了地域性的文化,开门见山,从景观要素来看,其大量的喷泉设计也呼应了“泉”的主题。趵突泉景区的设计也值得参考,其设计也是以景观要素的强化为重点,每处细节都在用“动水”来暗示或呼应泉的主题,将泉城的地域特征通过环境烘托出来。城市的市政设施也是地域性文化体现的关键。市政设施的规模很大,是市民和游客每天都会接触的公共空间,地域性的文化符号可以强化地域性的景观特征,所以主题性的统一市政符号也是地域性景观提升的关键。
4结语
“泉”文化视野下的济南地域性景观总体展现了济南的泉城风貌,尤其在景观设计的细节上很出彩,在往后的文化景观营建上需要着重考虑“乡愁”的保留。
地域性的景观形态设计首先要确定一个统一的核心,这个核心往往是从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中提取的。确定了地域性景观的核心要素后,可以根据该核心要素开展发散性的设计,同一城市区块下的不同地块最好使用区块内相似类型的景观形态。对于新建的景观空间,地域性的核心要素可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既可从大空间中开门见山地进行表达,也可以从小细部的设计中暗示使用者,在要素的设计上也要突出主题,可以采用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在较早的城市建成区或历史街区中,地域性景观形态设计要注重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在不破坏原有居民生活习性、保持总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可进行小尺度的景观微更新,在其中可加入地域性的主题符号。在市政建设中,地域性景观图样对提升地域景观的异质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认同感,提高城市的空间异质性,有利于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增加地区内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