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昆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 PenJing8

基于生态理念的昆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2025-09-04 宋雪丽0
核心提示: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更承载着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任。以昆明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
基于生态理念的昆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项贞,宋雪丽(云南交投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更承载着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任。以昆明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生态理念,提出了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促进昆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特别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融入生态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多处城市湿地公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湿地公园面临生态环境破坏、景观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保护并恢复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自然与城市交融的特殊空间,其景观设计应融入生态理念,这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与优化。生态理念可以看作是一种追求和谐、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要求在景观设计之初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1]。
 
1.1树立整体性的生态观
 
将湿地公园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不仅是一片用于观赏或休闲的绿地。在这个系统中,水体、植被、土壤、微生物以及各类野生动植物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1.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前,应深入了解湿地的自然演替规律,如水位变化、植被更替等,并在设计中尽可能模拟这些自然过程。例如,通过设置不同的水深区域,为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通过合理搭配布局植被,模拟自然的植被群落结构,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能力。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优先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和本土植物,减少对外来资源的依赖。同时,关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废水的处理和回用等,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2]。
 
1.3体现“以人为本”
 
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且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营造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市民游憩需求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
 
2昆明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昆明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12月,全市湿地面积62403.27h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8249.31hm2,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3]。近年来,昆明市大力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清退湖岸线外延200m内的农田、鱼塘、房屋等,用以恢复、建设湿地,有效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强调对湿地公园建设的科学规划与管理,颁布实施了多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等,确保湿地建设、栖息地修复及管护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此外,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依托域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湿地公园打造成热门旅游目的地,如捞渔河湿地公园、宝丰半岛湿地公园、海东湿地公园等,以扩大就业,促进当地居民增收。
 
 昆明市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昆明市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原本广阔的湿地面积逐步被压缩,湿地生态景观趋向破碎化,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例如,滇池周边存在大量的湿地,是一个生态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区域,近年来发现26种外来入侵物种,包括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及昆虫、软体动物,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环境,造成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4]。
 
3.2水资源管理问题
 
水资源是湿地公园的生命线,但昆明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正遭遇重大挑战。据统计,2020年昆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8.2%,反映了昆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以及城市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水资源高开发利用率往往伴随着资源枯竭、水质下降等环境问题,对昆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3.3环境污染较严重
 
有研究表明,昆明市湿地公园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不断富集,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会影响人体健康。
 
3.4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昆明市湿地资源监测数据可知,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昆明市湿地功能退化问题较为突出。
 
4基于生态理念的昆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4.1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生态廊道与绿色缓冲区规划、丰富物种多样性2个方面入手,提升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一方面,可根据昆明市地形、水系以及现有植被覆盖情况,选择关键的连接点来设置生态廊道,并种植乡土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不仅能形成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而且能增加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为多种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5],能极大提高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自然湿地群落结构设计中,可根据昆明市气候条件,合理引进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富有生态意义的外来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以及旱生植物等,旨在打造复合植物群落,构建一个稳定且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
 
4.2优化水资源管理
 
4.2.1设置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多种类型的雨水收集装置,例如,雨水花园、渗透井等。其中,通过设置雨水花园,可利用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自然过滤和净化雨水,减少径流污染的同时,还能丰富湿地公园水源;通过设置渗透井,将雨水快速渗透至地下,补给地下水,有助于维护水资源的自然循环。
 
4.2.2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通过建立完善的中水处理系统,包含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3个阶段,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或轻度污染的废水。(1)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确保水质安全。(3)深度处理。实施深度处理后的中水水质稳定,可用于湿地公园灌溉、清洁用水及水体补水,大幅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消耗[6]。
 
4.2.3打造湿地生态滤池、生态浮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结构,打造湿地生态滤池和生态浮床,可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介质的综合作用,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自然净化。例如,在湿地生态滤池中填充特定的介质,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加速有机物分解;在生态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能吸收并净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这些措施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还能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栖息地。
 
4.2.4完善水资源监测和预警机制。为确保湿地公园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管理,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水资源监测和预警机制。应在湿地公园关键区域安装水位和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数据,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如水位过高或水质恶化,系统能自动触发预警,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提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且能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4.3治理环境污染
 
首先,在湿地公园建设阶段,选择环保可再生材料,如竹材、木材等,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减少噪声和环境污染,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再次,针对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的现状,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改良土壤结构。例如,筛选和培育具有能吸收重金属物质的植物,如羊茅、紫羊茅等,利用其生物吸收和转化功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7];通过使用土壤改良剂,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改变重金属的形态或性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最后,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通过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既能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又能利用其自然的净化作用提高环境质量。例如,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其根系能吸收并净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有利于保持水质的清洁与维持水生态的平衡。
 
4.4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1)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优化湿地水文条件,例如,设置水位调节系统,模拟自然季节性的水位变化和自然状态下的干湿交替,以恢复湿地内的自然水文循环,有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
 
(2)应选用对昆明气候环境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再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营造层次分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群落,不仅对于提高水体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加速植被的自然演替,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3)为确保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应建立一个长期且全面的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体系,涵盖生物多样性、水质、土壤状况以及植被生长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分析以及遥感监测等,系统收集数据,并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有助于及时了解恢复效果,并为未来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引入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是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手段。如可利用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来增强湿地边缘的稳定性;利用生态浮岛技术在水面创建适宜生物活动和繁衍的栖息地,能有效净化水体。在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时,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确保在恢复湿地功能的同时,不对其造成新的破坏。
 
5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生态平衡与提供休闲场所的双重功能。面对昆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挑战,应基于生态理念优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包括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水资源管理、治理环境污染以及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等,能有效提升昆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促进公园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昆明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能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收稿:2024-09-11)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