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体验的公园景观节点优化设计
范敏(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以使用者体验为核心,探讨了公园景观节点的优化设计策略。通过分析安阳易园实地调查和问卷,深入探讨了公园使用者的基本行为特征及其感官、活动和文化体验需求。结果表明,公园人流量呈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分别出现在早晨和傍晚时段;老年人占比最高,本地游客占绝大多数,退休人员是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经汇总使用者需求,发现现有公园在视觉多样性、听觉环境、嗅觉体验、触觉互动、功能分区、活动设施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不足。
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设计方案,包括配置季节性植物、布置水景设施、构建香味景观带、设计触觉体验区、调整功能分区、营造多元化活动空间及创设文化主题景观等,旨在提升公园的感官体验、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文化特色,从而全面提高公园的使用者体验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在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和社交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然而,传统的公园设计往往过于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使用者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导致公园功能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2-3]。
因此,如何基于使用者体验优化公园景观节点设计,成为当前城市公园建设和改造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安阳易园中心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深入探讨了公园使用者的基本行为特征及其感官、活动和文化体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旨在为提升公园使用者体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公园调查
1.1公园概况
安阳易园地处安阳市东部,公园总占地面积为32.08hm2,绿化密度大,绿地面积为22.8hm2,植物多样性丰富。公园内主要有自然游憩区、文化休闲区、娱乐活动区和健身运动区4个主要功能分区。
1.2调查方法
2024年5月中旬,对公园进行连续7d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公园使用者行为,客观题主要为使用者的性别、年龄、游客来源、游客职业等基本属性,主观题则为公园使用者的感官体验、活动体验和文化体验;共发放调查问卷3500份,回收3319份,有效回收率94.83%。调查后使用问卷星、Excel等工具汇总客观题,主观题采用人工翻阅,归类总结公园使用者的主要体验需求。
2公园使用者基本行为分析
2.1公园人流量日变化


由图1可知,公园人流量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分别出现在早晨和傍晚时段。早晨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00-11:00,其中9:00-10:00达到峰值,平均人流量为598人,可能与市民晨练、晨走等活动有关。傍晚高峰期更显著,主要集中在16:00-20:00,其中17:00-18:00达到全天最高峰,平均人流量为1462人。可能与下班后的休闲活动和晚间锻炼有关。12:00-15:00公园人流量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天气炎热或市民午休等导致。夜间21:00后,公园人流量急剧下降,22:00后基本无人。
2.2公园使用者基本属性


由表1可知,公园使用者男性占51.34%,女性占48.66%,性别比例较为均衡;中老年人和老年人占比最高,分别为33.97%和25.14%,合计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中年人占20.92%,青年人占14.96%,未成年人占比最低,为5.01%;这一分布反映出公园使用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年轻群体和儿童相对较少;本地游客占绝大多数,为75.86%;退休人员占比最高,自由职业者次之,学生占比较低,为6.13%,这一分布与年龄结构基本吻合,反映出退休人员是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
3公园使用者体验需求调查结果
3.1感官体验需求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公园使用者调查结果,发现公园在感官体验方面存在若干不足。受访者普遍反映,尽管公园绿化密度较高,但视觉体验仍显单一,缺乏充分的色彩变化和景观层次。特别是在季节更替时,公园景观变化不够显著,未能为游览者提供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审美体验。在听觉体验方面,多数受访者表示公园缺乏自然声音元素,如流水声和鸟鸣声等,同时也缺少人工营造的音景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览者的沉浸感和放松程度。嗅觉体验方面,虽然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但芳香植物的种植和布局欠缺合理性,无法为游览者提供丰富的嗅觉享受。触觉体验也是受访者反馈较多的方面,大量体验者期望能有更多可直接接触的自然元素,如可践踏的草地和可触摸的水景。感官体验需求的不足,直接影响游览者在公园中的整体体验质量,是后续景观节点优化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3.2活动体验需求分析
在活动体验需求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公园现有的功能分区和活动设施未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现阶段,公园设有自然游憩区、文化休闲区、娱乐活动区和健身运动区,但受访者普遍反映这些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存在活动内容相对单一的问题。特别是在文化休闲区,游览者期望能够有更多的互动性文化体验活动,如户外展览、文化讲座、艺术表演等。在娱乐活动区,受访者表示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娱乐设施,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娱乐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健身运动区仅设有一些基础的运动设施,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无法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参与。此外,诸多受访者还提出了亲子互动、社交活动、自然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期望公园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活动选择。这些多元化的活动体验需求,不仅反映了公园使用者的多样化特征,也为优化公园功能布局和活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
3.3文化体验需求分析
在文化体验需求方面,调查结果揭示了公园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塑造存在显著不足。经汇总整理发现,受访者普遍反映,现有的公园景观和设施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印记,无法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多数游览者表示,期望能够在公园中感受到更多的本土文化元素,如反映当地传统工艺、民俗风情、历史事件等的景观小品或展示设施。同时,受访者也期望公园能够成为传播现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建议增设街头书画展、文化长廊、艺术装置等,以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调查还发现,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游览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年轻群体更倾向于参与互动性强、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音乐节、漫展等),而中老年群体则更偏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体验(如书画展、文玩手把件展览等)。另外,还有少部分体验者强调了文化体验的连续性和深度,建议公园定期举办主题文化活动、讲座或工作坊,以促进游览者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参与。多样化的文化体验需求,不仅反映了公园使用者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也为后续景观节点优化设计中注入文化元素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向。
4公园景观节点优化设计
4.1感官体验设计
基于前述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感官体验优化设计方案。在视觉体验方面,建议采用季节性植物配置策略,通过合理搭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增加四季景观变化;同时,引入色彩丰富的花卉植物,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以丰富公园的视觉层次。如春季以樱花、玉兰为乔木层,杜鹃、迎春为灌木层,郁金香、水仙为地被层;夏季以法国梧桐、紫薇为乔木层,木槿、绣球为灌木层,百合、鸢尾为地被层;秋季以银杏、枫香为乔木层,南天竹、金叶女贞为灌木层,菊花、翠菊为地被层;冬季以常绿乔木如雪松、广玉兰为骨干,红梅、腊梅为灌木层,冬青、红掌为地被层;多种植物搭配,形成明显的季相变化,提高公园的观赏价值。在听觉体验方面,建议设置水景设施,如跌水、喷泉等,营造自然的水声环境;同时,可考虑在公园入口处或自然游憩区设置音乐亭或音乐喷泉,提供人工音景体验。针对嗅觉体验的优化,本研究建议在园路两侧及休憩节点周围种植芳香植物,如玉兰、丁香、桂花等,形成”香味景观带”;此外,可在特定区域设置香草园,让游览者近距离感受植物芳香。在触觉体验设计方面,建议增设可互动的自然元素,如触摸园、沙滩区等,在娱乐活动区采用早熟禾等耐践踏的草种设置草坪,提高体验者的游憩触觉体验。最后,为改善公园的微气候环境,建议在主要活动区域增加遮阳设施和绿荫空间的覆盖密度,并合理布置水景,调节局部温度和湿度。
4.2交互活动体验设计
针对公园使用者的多元化活动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交互活动体验优化设计方案。首先,优化调整现有功能分区,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增设多功能活动空间。在文化休闲区,设计可变换的户外展览空间和小型露天剧场,以满足不同类型文化活动的需求;在娱乐活动区,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分区,如青少年互动游戏区、老年人休闲棋牌区等,并引入智能化、互动性强的娱乐设施。健身运动区的优化设计包括增设多功能运动场地,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小型球类运动场地,融入新兴运动项目的设施,如攀岩墙、滑板、跑酷设备等。此外,为满足亲子互动需求,设置自然探索区和科普互动区2个子分区,布设树屋、昆虫观察站等景点,促进儿童与自然的互动。针对社交活动需求,在自然游憩区和文化休闲区增设多个规模不同的交流空间,主要以露天茶室、凉亭、社交草坪为主要形式。
4.3文化体验设计
基于公园使用者的文化体验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文化体验优化设计方案。首先,为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印记,建议在公园主要节点设置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景观小品或雕塑,如以当地传统工艺为主题的艺术装置、展现历史事件的浮雕墙等。其次,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在文化休闲区设计一系列主题文化空间,包括面向年轻群体的创意文化区和面向中老年群体的传统文化体验区2个子分区;创意文化区以街头艺术展示墙、文娱活动场地(音乐会、漫展等)为主要形式;传统文化体验区,以书法展示长廊、古玩展示交易区、手把件展示交易区等为主要形式。此外,为增强文化体验的连续性和深度,文娱活动场地也用作定期举办主题文化活动、讲座或工作坊。在园路设计中,融入文化步道的概念,通过地面铺装、导视系统等方式,展现城市文化发展脉络。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融入具有文化寓意的植物,
主要为位于自然游憩区以”四君子”为主题的植物景观区。最后,考虑到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公园内设置了AR文化体验点,通过移动设备为游览者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5结语
本研究以安阳易园为例,探讨了基于使用者体验的公园景观节点优化设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公园在感官体验、活动体验和文化体验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使用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感官体验设计、交互活动体验设计和文化体验设计等优化设计方案。在感官体验设计方面,通过季节性植物配置、水景设施布置、香味景观带构建和触觉体验区设计等措施,提升公园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体验质量。
在交互活动体验设计方面,通过优化功能分区、增设多功能活动空间和引入智能化互动设施等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多元化活动需求。在文化体验设计方面,通过设置反映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创建主题文化空间和融入文化步道等手段,强化公园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优化设计方案的实施,以期显著提升公园的使用体验,使公园成为更加富有吸引力、活力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