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如何从地景文化理解区域风景营建体系

日期:2022-03-07 09:58:20     浏览:13    
核心提示:中国西北地区在我国古代风景园林历史研究中的角色和价值至今模糊不清。究其原因,一来历史久远,园林极易荒败,是最难保留的营建工程;二来受到“园林”概念的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之间,是历史上文明碰撞及文化交融之地,其大山大川大漠的自然地理景象,形成了先民独特的自然景观认知和工程营建活动,从自然形胜、城邑、宫苑、陵墓、寺观到各类军事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呈现出“因山而成”的空间分布层次、“笼山水为苑”的地景空间艺术形式和“雄浑”的风景审美张力。

在3000多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依托西北地区七大山脉体系,逐步形成了15个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由此构成鲜明的区域性国土风景营建体系。这种风景营建模式和体系随周秦汉唐朝代的更迭而逐渐成就辉煌,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和东方美学意义的世界性价值特征。
 
中国西北地区在我国古代风景园林历史研究中的角色和价值至今模糊不清。究其原因,一来历史久远,园林极易荒败,是最难保留的营建工程;二来受到“园林”概念的影响,研究者更多注重早期陕西地区的皇家宫苑及明清时期受东部影响的一些造园,对其他可能衍生风景意涵的营建活动鲜有关注。那么,西北地区曾经辉煌的人类文明体系是否孕育了“园林”?

是否具有其整体性价值?199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佟裕哲先生以“中国西部园林建筑”为题,先后2次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沿丝绸之路对西北地区景园建筑进行了考察、研究和理论总结,并发表系列成果;2013年,佟先生编著出版《中国地景文化史纲图说》,吴良镛先生为书作序写道:“佟裕哲教授……对周、秦、汉、唐遗留下的景园遗迹进行挖掘、整理,总结其类型和基本理论体系,让人们在了解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的同时,认识到西部园林的价值。

如何从地景文化理解区域风景营建体系

[1]”同年5月举行的“《中国地景文化史纲图说》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上,原《中国园林》杂志主编王绍增先生认为,该研究开辟了中国园林史研究的新方法,多位知名学者也给予肯定,由此,中国地景文化研究得到学界认可。
 
在“中国地景文化”研究初期,佟先生致力于中国地景建筑的深入研究,但其研究内容不止于营建案例,更是系统整理了工程营建背后的文化因素及脉络,涉及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历史文献和重要语汇等,搭建了源于黄河中上游流域并影响整个中国的地景文化思想框架。

2018年初,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的《中国风景园林史》编写出版计划中,也因《史纲》一书将西北地区作为独立分卷,开启了系统性的研究整理工作,以探究西北风景园林历史中的整体性价值。课题组集结西北六省区60余位学者与本硕博学生,以地景文化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从历史断代和案例类型的研究中,筛选3300余个案例进行谱系研究,并选取了326个典型案例,发掘其选址、布局和营建的特征。

这些案例空间要素丰富、营构手法多样,但缺少一条串接它们的线索,即什么是西北风景园林的整体性价值和体系?由此,课题组探索性地提出“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的概念,对西北地区风景营建体系展现出“因山而成”的共性特征加以论述,提请学界批评指正。
 
1如何从地景文化理解区域风景营建体系?
 
1.1风景是一种景观文化,风景营建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地景文化的概念,源于景观文化(LandscapeCulture)。什么是景观文化?它可以解释为自然环境景象与人类有意识的感知、表达所形成的文化活动之间存在的4种关系,并形成连续而反复的过程:一是现实景象与主观感知活动;二是感知后对其表达的方式;三是表达形成了观念,产生了语汇;四是观念主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景观活动。如果这种关系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并表现为空间环境的审美意识,即是中文语境中用“风景”所表达的内涵。
 
“风景”是人对自然环境感知、认知和实践过程的显现[2]。以自然环境为基底的人工营建活动,在体察自然、寻胜的过程中逐步强化作为文化的风景意识,从而形成有空间艺术感知力的营建活动。
 
1.2西北地区的区域性特征
 
“风景”作为一种景观文化的概念,首先需要辨识西北区域的自然景观特征,因为行政区划界定的西北地区①与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概念下的西北地区不完全相同。首先,自然地理概念中的西北地区,包含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区全域,以及部分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高山、高原、盆地形成了巍峨、广阔的自然景观特征,山脉、河流走向及绿洲的分布,呈现出强烈的方位感。

其次,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这里是世界各大文明相互接壤、交融碰撞而形成的多元文化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周秦汉唐时期的宗教传播、商贸互通等交流方式中,极大地提振了西北地区文化的发展,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文化特征,并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3];再次,由于人类早期文明的缓慢发展及特殊的地理形势,使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没有被彻底同化,多民族文化、丝路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等具有西北地区鲜明个性的文化意识形态独领风骚[4],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共同化育,形成了鲜明的自然景观特征和文化价值体系。

如何从地景文化理解区域风景营建体系
 
1.3地景文化建构西北区域风景营建体系
 
吴良镛先生提出地景是指不受尺度局限的公共空间的营建[5]。中国地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早期狩猎、农业及游牧业对自然环境充分依赖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古人对自然地理景象特征的认知与朴素的审美观,最终凝结成人工工程营建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的思想和实践体系,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

以离宫别业、寺庙、陵墓、城邑、军事工程等人工工程营建为主的历史文化遗存,依托大地景象及其逐渐形成的拜山观念和语汇等表达体系,孕育了西北地区的风景美学,并在大尺度的空间格局下体现出营建手法的共性特征。
 
标签: 地景文化
>更多关于地景文化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699 second(s), 523 queries, Memory 3.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