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义乌佛吴溪绿道怎么城乡融合发展的方法

日期:2022-03-11 20:23:03     作者:林立    浏览:2    
核心提示:本研究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义乌吴溪绿道为例,探讨滨河绿道的概念、特征和规划策略,为当下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均、发展差距较大等难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都需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滨河绿道作为绿道理论的分支,是人类活动空间与自然河流之间的过渡带,其特有的资源集聚性能有效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稳步向前。

本研究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义乌吴溪绿道为例,探讨滨河绿道的概念、特征和规划策略,为当下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解决当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大等重大问题[1]。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发展的差异性、不均衡性将极易导致发展落后的乡村地区将人力、产业等资源要素流向城市,从而丧失自身发展的内生力。
 
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一致,使各类资源要素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与流动,从而发挥最大潜能,这是我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民族复兴的最根本动能,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

义乌佛吴溪绿道怎么城乡融合发展的方法
 
1滨河绿道概述
 
1.1绿道概念
 
绿道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迄今为止已经历了长达200多年的演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绿道的定义有所区别[2]。20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学者查尔斯·莱特第一次对绿道作出如下定义,即一种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废弃的铁路线、沟渠、风景道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其中也包括可供人和骑行者进入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线路[3]。
 
绿道具有显著的线性空间结构,它涵盖了包括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产业提升和休闲游憩在内的多项功能,符合现阶段国内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当下加快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1.2滨河绿道概念
 
莱特认为,滨河绿道通常是沿着被破坏的城市河道,作为滨水区复兴规划中的一个环节而诞生的绿道[3]。滨河绿道的形态受所处河流的影响,在横向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功能差异性,能够在重组生态破碎空间、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在纵向空间上,滨河绿道具有高度连续的线性形态,其与自然水系一致的自然线性能跨越因城市发展所导致的空间限制,从而在城乡间不同的地域文化及生态系统中实现高效串联。
 
2当下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
 
滨河绿道作为连接城乡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深化城乡专业化分工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现阶段的滨河绿道规划中有明显的单一性规划思维。
 
2.1产业资源易脱节,设计缺乏前瞻性
 
滨河绿道能够对沿线周边的城乡产业资源起到较强的集聚作用,但大部分的绿道建设在选线初期往往忽略了城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无法串联相关农林类产业,使得资源点较少或者仅独立存在于绿道周边区域,不利于乡村产业链的形成。
 
2.2地域文化不突出,景观同质化严重
 
大部分的滨河绿道建设周期较短,设计方往往采用套路化设计方式,追求工期短、见效快,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无法有效串联、运用文化资源。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导致了诸多地区的地域特色遭到破坏,地域文化逐渐失去本来面貌,盲目模仿现象日益严重。
 
2.3生态要素占比高,游憩需求被忽视
 
滨河绿道多处于城乡交界处,且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因而保留了较好的生态环境。但近几年的滨河绿道建设多以修复自然、自然至上为旗号,过分执着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参与性,无法满足大众最基础的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等需求。
 
更多>园林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61 second(s), 149 queries, Memory 1.2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