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日期:2021-07-11 15:31:49     浏览:5    
核心提示:桃花小镇的主干道为青石板和小青砖铺砌而成,既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功能,又能体现安宁堡街道的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色。飞檐等,并将其运用到桃花小镇的建筑设计中(图4)。青石板路面、红砖墙、花窗、灰瓦彼此形成一幅极具“乡愁韵味”的画面。
基于乡愁记忆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3.1规划总体构思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规划拆除重建原有村庄,积极探索充满乡愁记忆的安宁堡桃花小镇建设模式,创新“乡愁”建设理念,秉承“文化传承与保护”和“环境改善与提升”两大特色主线。景观规划部分以乡愁元素为规划核心,即从肌理环境、布局形式、院落组合、乡土植物4个部分出发,将乡愁元素有机植入桃花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以物质产业与非物质产业为主,物质产业如安宁堡白凤桃产业,非物质产业如兰州鼓子的传习所等。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从“记得住乡愁”的设计理念着手,依托金城第一堡——安宁堡为文化切入点,明确项目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整体关系。结合安宁堡自然环境的特色,以桃乡文化为灵魂,加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元素,突显人文关怀,营造极富个性的公共空间和建筑形态。安宁堡桃花小镇(图2)重点规划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以安宁堡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作为核心,运用传统四合院建筑、乡愁场景雕塑以及富含乡愁记忆的乡土植物等形式对安宁堡当地历史民俗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整体布局形式延续小镇历史文化肌理,复原安宁古堡原有布局的四分之一,再现古城墙、城门、角楼等建筑元素。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以鼓楼为中心,以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展开的十字街道为布局模式,结合南巷、东巷、北巷3个巷子,形成“一心、两轴、三巷”的空间结构(图3),构造文化、历史、情怀和谐共生的整体空间格局,再现小镇的历史遗存,提升其文化底蕴,同时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融入不同业态,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
 
3.2景观提升策略
 
通过前期对安宁堡乡愁景观元素调查可知,田园风光、传统民居和生活场景最能让居民游客感知到乡愁,桃花小镇建设应加强乡土田园、乡土文化氛围保护与营造。从乡村自然生态、地景地貌、民俗风情中提取乡愁文化符号元素,如古树、古建筑、青砖、老墙等。具体提升策略主要从园路、建筑、小品、植物4个方面着手[15]。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1)园路景观。桃花小镇的主干道为青石板和小青砖铺砌而成,既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功能,又能体现安宁堡街道的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色。部分支路和水渠旁的铺装由排水性能极好的碎瓦片以及碎砖拼接形成。这不仅是一种装饰美,同时也是展示乡愁记忆,传递思想感情的一条重要渠道。
 
(2)建筑景观。以街巷和院落结合形成总体布局,以北方明清建筑风格为整体基调,提取北方传统建筑的特色元素,如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坡屋顶、飞檐等,并将其运用到桃花小镇的建筑设计中(图4)。青石板路面、红砖墙、花窗、灰瓦彼此形成一幅极具“乡愁韵味”的画面。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3)景观小品。主要有环形廊架(图5)、景观廊桥(图6)、场景雕塑(图7)、座椅、指示牌、照明设施、垃圾箱等。设计融入当地乡土文化和乡愁景观元素,从而实现人们对乡愁记忆的寄托。城门前广场置以场景雕塑,再现安宁堡历史记忆。座椅、指示牌、垃圾箱等用质感朴素的老旧材料,从而让景观小品更具乡愁感染力,使人产生心理的共鸣。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4)植物景观。经调查统计最能勾起“乡愁记忆”的植物是桃树、槐树、枣树等。这恰是安宁堡的乡土树种,因此乡土气息浓郁的植物配置方式是留住乡愁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山桃、帚桃、紫叶桃、红叶碧桃等作为基调树种,既可体现安宁堡桃文化,又能突出乡土特色,以此唤起人们心中深处的乡愁记忆。
 
(5)节点景观。通过建设重要景观节点和公共空间,营造乡愁氛围。对小镇景观进行内涵衍生,植入乡土文化,完善小镇的景观节点,并围绕小镇入口、公共活动空间等节点展开设计。其中在西入口处设置古牌坊,将其作为进入小镇的标志(图8);入口前花舞广场设置形似随风飘散的片片桃花花瓣,
可引导游客进入,并通过微地形丰富竖向变化(图9)。由于公共活动空间集休憩、情感交流和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规划将居民的生产、生活与民俗乡情、地域文化、生态和自然等元素相结合,在安宁堡塑造一个突显人文关怀、再现乡愁记忆的桃花风情小镇。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3.3业态重构路径
 
乡愁是珍贵的人文情怀,留住乡愁是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核心诉求,建设乡愁景观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桃花小镇规划依托安宁堡特色乡愁景观元素,如白凤桃、安宁古堡、侯马亭、驿站等,将桃花小镇及整个十里桃乡区域联动起来,消化更多的人群、社会资本,推动消费,带动区域发展。通过城乡融合的手段,与桃乡文化、文旅产业以及农业建构良好关系。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当地村民,吸引热爱乡村场景及乡村建设的人在当地置业安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物业空间、就业机会及其他配套服务,解决需要面对的生活问题,提供经济保障,帮助人才“走进来、住下来、干起来、有未来”,从而实现一个“农创+乡创+创业+乐业”的众创画面。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3.3.1桃产业
 
建成的桃花小镇依托现有桃产业基地,为未来打造整个区域的全产业链(图10)夯实基础,设置产品运营中心,以参观游览、零售、餐饮美食、工艺坊、文创馆等为主,对经过初加工与深加工后的产品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最终将产品输出到旅游体验的项目中,使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促进消费。
 
3.3.2文创街巷
 
采用街巷式的商业空间布局是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形式,游客漫步其间,体验古时街巷熙攘热闹的生活氛围。同时以古堡驿站(图11)为媒介,在街巷中植入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和文创产品,如安宁蟠桃、安宁太平鼓、染缬艺术、安宁剪纸等,吸引不同年龄阶层游客消费。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以新的审美视角,通过新产品形式让现代年轻人了解并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基于乡愁记忆的桃花小镇的3个规划策略
 
3.3.3特色活动
 
整合当地现有文化及社会资源,如各大高校资源、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等,与其合作举办节日活动、小型演艺、教学、才能展示等,融入各个业态且丰富小镇内容形式,最大限度调动游客各种感官体验,带动人气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同时对当地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4结语
 
新型城镇化核心任务之一是“记得住乡愁”。本文从安宁堡的历史溯源、自然资源、乡土文化、人文景观等方面着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当地居民认为能引起乡愁记忆的元素,以桃花小镇为例,从文化元素、空间结构、特色景观、产业项目4方面阐述如何将乡愁景观与小镇规划相融合,建设一座具有乡愁记忆的特色小镇。希望能为其他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新思路。
 
更多>园林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885 second(s), 491 queries, Memory 3.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