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的2个哲学理念与造园技法

   2022-12-25 0
核心提示:中国风景园林源于对大自然的原始状态,即第一自然的模仿,展现出中国人与大自然“和合”的理想状态f3-47。中国风景园林多取山水之意,裘达山水精神,基于山水审美意识,
摘要:中国风景园林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国内层面对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大意义,从国际层面能够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融合。
 
从梳理中国风景园林的相关文献出发,参考已申报成功的国内外案例经验,分析申报原则和标准,从中国风景园林哲学理念和造园技法两大方面探索申报非遗的可行性,并提出申遗策略。
 
申报非遗的关键是梳理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5个非遗类型的相关证据,并按照《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完善现有保护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风景园林:哲学理念:造园技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可行性
 
中国风景园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数干年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曰。中国风景园林被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影响着亚洲文化圈的园林设计,甚至远播欧洲,特别是对英国自然风景园产生深远影响[2」序。
 
中国风景园林源于对大自然的原始状态,即第一自然的模仿,展现出中国人与大自然“和合”的理想状态f3-47。中国风景园林多取山水之意,裘达山水精神,基于山水审美意识,塑造出园林一种美的生活境域和理想的诗意栖居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对当代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f5-}7。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与我国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从各地园林中可一窥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及绘画等文明的浸润下发展而成的风景园林艺术,反映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陈从周先生认为,我国园林让人百看不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其中有文化、有历史”[8]11。孟兆祯先生强调中国风景园林是“景面文心”“以文学为基础,尤其强调诗性的思缪。
 
在我国的5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有35个是与中国风景园林高度相关的,其中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及泰山、峨眉山、杭州西湖等古典园林和风景名胜的杰出代裘,它们所满足的突出普遍价值如裘1,2所。

中国风景园林的2个哲学理念与造园技法
 
中国风景园林哲学理念博大精深,而营造知识、技艺与实践则是创造风景园林的根本所在。孟兆祯先生指出,中国风景园林造园哲学理论与造园手法可统称为造园理法[9]17。陈植先生认为“我国造园科学及其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成就,早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中国风景园林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裘作名录》(以下简称《非遗名录》),无疑对保护和传承中国园林造园理法有着重大的意义。
 
1中国风景园林的哲学理念与造园技法
 
1.1哲学理念
 
周维权先生点明,儒释道是构成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受其影响,风景园林也相应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生态美并重、风格浪漫飘逸、注重营造意境等特点,进而衍生出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这3个核心要素。彭一刚先生论及需家重情义、道家追崇避世、佛教强调“息心去欲”,在此浸润下,园林呈现出恬静淡雅、浪漫飘逸的气质[14]。孟兆祯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哲理》一文中着重阐述“天人合一”的核心哲学观点,而后分别就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园林植物中蕴含的哲理展开论述口5」。
 
2造园技法
 
《园冶》是我国第一本专论园林艺术创作的著作,计成言明园林创作“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基于实践经验,他总结了相地、建筑、掇山、选石、借景等造园技法的理论知识口6」。
 
周维权、汪菊渊先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造园艺术进行了清晰的梳理[[6]。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以婉约清丽的语言阐述了他对中国造园艺术精辟独到的见解,他强调造园“深在思致,妙在情趣”固36。
 
孟兆祯先生在《园衍》一书中介绍了园林创作的设计序列:明旨、相地、立意、布局、理微和余韵,借景作为核心环节穿插其中,同时详细论述了掇山、置石、理水、植物配置等造园技艺[9]17彭一刚先生则注重园林的空间体验,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中从构图原理的角度分析造园手法,如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引导与暗示、藏与露、虚与实等[14]。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