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城市绿地的3个概念及更新目的

日期:2023-02-17 19:38:09     浏览:1    
核心提示: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绿地”的
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市井生活与公共形象的重要组成与场所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设,在展现城市环境发展理念、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精神享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绿地更新要满足当下城市发展与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成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共享场所空间。

意图通过城市绿地更新中场所精神的思考,通过构建空间场所的“可达性、自然性、文化性、艺术性、融界性”五性所组成的设计网络体系,赋予城市绿地基于场所出发的内涵与精神,以营造“花园式”场所精神的带入,带动城市绿地效应的多样拓展。结合上海北外滩滨江绿地更新实际案例分析,从人、自然、花园、场地、生活、文化、行为、艺术等场景要素方面探索,在知行合一中进行实践总结,
为当前城市绿地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1背景
 
1.1城市绿地概念及更新目的
 
1.1.1城市绿地概念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绿地”的定义从最初的“绿化用地”到如今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叫。当前中国城市更新与绿地更新已经从大拆大建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对存量绿地实现由量到质的功能更新,创造绿地新的使用价值,提高公共空间场所绿地的品质,保护和延续绿地的场所精神。

城市绿地的3个概念及更新目的
 
1.1.2城市绿地更新目的
 
当下城市中远离自然的人们渴望在城市中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系,而城市中的绿地就是一个重要场所。城市绿地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提升城市环境的生态需求,到“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共享需求,再到今天市民的“花园生活”需求,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城市绿地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
 
绿地更新对于城市软实力提升和场所精神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探索城市绿地功能的生态性、生活性和艺术性的多元化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绿地更新的必然,更新的最终目标是在城市中找到人与自然、社会、艺术和谐共生发展的理想模式。在城市绿地中,可以把城市公园、生态楔形林地、住区中心绿地等“绿核”和生态溪流、湖泊等“绿肺”看作节点,与道路绿地、街心花园等共同贯通连接成网状,形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X27。进而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兼容,实现体系化的城市绿地更新目的。
 
 
1.2场所、场所精神及其研究文献综述
 
场所的原文是“place",与空间"space”相比,场所的概念不只着重于三维抽象化的诊释,更加聚焦于“人”本身,围绕人的知觉、行为、生活与心灵体验等,偏向从体验者视角去解释场所与其所包含的意义[3]。建筑学家诺伯舒兹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著作中认为“场所精神”意为任何独立的主体,包括人和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每个场所均需要具有独特的气息,才能促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人们喜欢的场所。
 
中国的学者也对城市当中构建场所精神做了一定的研究,栗媛媛提出场所精神主要裘现为该地区存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文脉所有特征的总和;场所精神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也会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叭弄怡青提出人与空间的有规律的互动关系就是所谓的场所精神[6]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场所精神的研究,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场所,其场所的物质构成与精神内涵是多方面的,直接与深层的人类心理结构、行为意识形态、人格结构和生活体验相关联曰。场所精神构建的多样性也包含更多的层次,因此风景园林师的任务是对场地、场景、场所不断地解读与重构,即对场所景观形式背后蕴含的自然属性、生活属性与人文属性进行研究与总结,理解场地所承载的时间、自然、历史文脉、艺术等内涵,建立起场地到场所的文化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营造多样性城市绿地场所空间,使之成为城市形象、文化承载与人们喜爱的生活与艺术场所。

城市绿地的3个概念及更新目的
 
2城市绿地更新中场所精神的研究
 
中国城市绿地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如上海人均绿地面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双鞋”到现在的“一间房”。城市绿地的形式、功能与场所精神在与时俱进;但城市绿地更新的场所精神研究还不够充分和完整,仅停留在形式、功能和生态需求等外在层面的更新,在更新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理念和实操缺憾,使其不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本文通过系统阐述绿地更新中的场所理念,构建以“可达性、自然性、文化性、艺术性、融界性”一一“五性”组成的城市绿地场所设计脉络思想,形成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与语境,进而营造场所精神的多样性,给予绿地场所空间价值更大的提升。以上海北外滩滨江绿地(以下简称“北外滩绿地”)为例,通过“五性”设计脉络的方法与具体的实践来解析城市绿地中的场所精神。
 
北外滩绿地位于上海黄浦江滨江绿地的虹口区段,总占地面积约76OOOm2,绿地南侧为黄浦江上港客运码头,一江之隔是陆家嘴金融中心,项目与百年外滩、陆家嘴共同构成“黄金三角”。绿地现状可达性比较差,功能相对单一,艺术性不足,场所无法产生互动形成引力点。
 
由于上述的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开放型城市公共绿地如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如何满足人们对绿地的需求,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不断释放绿地的魅力,如何带动城市更新中绿地新的功能释放和生态的多样性,甚至在这样的城市核心地点,如何打造有特殊记忆点的城市会客厅形象?
 
更多>园林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639 second(s), 567 queries, Memory 3.3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