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提升街道环境理舒适方面的3个措施

日期:2023-02-28 17:33:13     作者:寇瑞文    浏览:0    
核心提示:本文以提高行人安全感为导向,系统性探究生活性街道环境要素与犯罪、社交、交通、活动、隐私5个维度安全感的关联。结果表明街道环境特征与不同维度的安全感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影响差异性。
3影响路径和设计策略
 
分析街道环境要素的影响机制,提出自然监视、控制感、安全风险是影响安全感的主要路径(图7),要素通过单一路径或者路径叠加影响行人安全感,产生不同维度的行人安全感影响差异。
 

强化自然监视
 
自然监视可明确空间权属并预防犯罪行为-辅助行人判定空间安全性,人群数量和停留时间会影响自然监视。街道环境要素可作为触媒元素激发局部街道活力,进而提升自然监视。商业店铺、摊贩、小区出人口、休憩设施是重要的触媒元素。其中,店铺和摊贩的商业属性可吸引人流量,小区出人口是日常出行必经之地和活动聚集区,休憩设施周边易触发社交活动。此外,街道环境特征还可通过改变活动舒适性,加强行人出行意愿,并延长停留时间。

街谷宽高比、天空开阔度和植物可影响物理环境舒适。其中,街谷宽高比与热环境Ds]、风环境17]、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分布:18’19]显著相关;天空开阔度会影响地表温度,改变日间城市热岛效应:植物可调节微气候、降低噪声。此外,需要注意自然监视过高时会降低行人的私密感。
 
在空间界面、业态功能、街道设施方面,可通过增加局部触媒点和提高物理舒适性.加强自然监视,提升行人安全感。增加触媒点方面,宜合理选择和布置空间触媒元素,激发触媒效应,提升空间吸引力。具体措施包括:
 
①打造积极复合的商业界面,增加商业外摆.激发街道活力;
 
②结合行人社交活动偏好的时间和地点.增设街道坐憩设施,激发社交活力点。
 
提升物理舒适方面的措施有:
 
①塑造人性化的街墙尺度与宽高比,两侧建筑过高时按照1.5:1高退比设置退台;
 
②采用行道树、围墙垂直绿化、街头绿地、隔离绿化等多种方式精细化增加绿量;
 
③通过设计建筑遮阳构造.增大两侧行道树密度,适度降低天空开阔度。
 
3.2提升控制感
 
控制感是个体对于空间的风险预判和可控性判断。街道整体形象会影响风险预判.逃避路径数量和领域感会影响可控性判断。铺装、建筑立面和清洁度是判定街道整体形象最直观的要素.影响行人犯罪风险预判。
 
小区出人口通过提供危险时的逃避路径,影响可控性判断。增加观察视点数量、提高空间可视化程度和明确活动领域可提升领域感。照明设施和店铺橱窗透光性影响夜间感知视野;界面透明度和灌木影响视线通透性;人行道可明确行人活动领域;休憩设施可提供空间观察点。
 
在空间界面、街道设施、管理维护方面.通过提升景观形象,增加逃避路径、强化领域感加强控制感.提升行人安全感。提高景观形象方面,须由政府牵头,联合多个部门,建立完善管理维护机制.做到日常养护、定期检查、及时修复.保持整洁和维护良好的步行环境。增加逃避路径方面.可增强街区开放性,合理设置密集连续的小区出人口。强化领域感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宜采用双侧路灯保证基础照明,注意灵活调整路灯高度以减少灯光遮挡,鼓励采用发光橱窗、建筑物或围墙壁灯、树木照明等丰富的照明方式;
 
②保持沿街建筑底层虚实协调关系,鼓励店铺设置展示橱窗;
 
③选用高分枝点的灌木材料.定期修剪避免造成视线遮挡;
 
④人行活动空间设计应兼具领域性和私密感,一方面要集约化整合人行道空间,消除杂物堆放,释放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空间设计表达领域所有权,平衡协调公共、半私密和私密空间。

提升街道环境理舒适方面的3个措施
 
3.3降低安全风险
 
街道客观安全风险会影响主观安全认知,包括通行和活动两方面。通行安全方面,交通和设施特征要素起到关键作用。车行道和机动车要素会加大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交叉口可提升驾驶者安全意识进而降低碰撞频率和严重程度》非机动车在多数生活性街道中无车道约束的通行特征加剧了交通紊乱[2°];照明是减少人车碰撞频率的关键要素。活动安全方面主要受到业态功能和管理维护特征影响,购物业周边财产犯罪率显著较髙;铺装和建筑立面受损、卫生不佳的街道环境会鼓励犯罪行为。
 
在空间界面、交通环境、功能业态和管理维护方面,通过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物理保护降低街道安全风险,提升行人安全感。降低事故发生率方面的重点在于降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对行人的干扰,具体措施包括:
 
①控制机动车道规模,降低车道数量和宽度;
 
②协调周边地块集约化提供停车场地,避免车辆违规停放;
 
③通过整合街道设施,划分出明确设施带,打造人车缓冲区;
 
④统筹布局交叉口范围内的空间、功能、设施,合理组织停留、过街等行为。
 
加强物理保护方面:
 
①通过报警柱、监控设备等机械设施加强机械安全;
 
②通过增设安保人员,联合周边商家提供保护空间加强组织安全。
 
4结语
 
本文以提高行人安全感为导向,系统性探究生活性街道环境要素与犯罪、社交、交通、活动、隐私5个维度安全感的关联。结果表明街道环境特征与不同维度的安全感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影响差异性。基于影响机制和路径分析,提出强化自然监视、提升控制感、降低安全风险的街道设计策略,为街道更新提供实证支撑和设计指导。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老年人群体和早高峰时段问卷数量较少。后续应进一步扩充老年群体和早高峰被调查者的样本量,通过对比数据分析,进行不同主体和时间的安全感差异研究。

第二,研究基于问卷的截面数据。后续将从时间维度进行纵向动态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生活性街道环境对行人安全感影响机制的框架体系。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高效便捷的安全感数据收集方法,如开发小程序实时报告安全感、穿戴设备实时监控生理数据、提高VR虚拟场景技术加强环境模拟真实感等。
 
标签: 街道环境
>更多关于街道环境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23 second(s), 118 queries, Memory 1.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