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日期:2023-03-02 22:09:24     浏览:0    
核心提示:回溯:港口建设影响下的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2.1万州港的起源与历史变迁万州在东汉年间便有正式建置,古称羊渠县[1],县名羊
回溯:港口建设影响下的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2.1万州港的起源与历史变迁
 
万州在东汉年间便有正式建置,古称羊渠县[1°],县名羊渠,是因其地近井盐的缘故,由此可见当时万州的制盐业尤其发达。古万州港的发展起源虽无明确的文献记载,但522年(后魏),县治从长江南岸迁往北岸,而万州境内的长江北岸分布有天然深水坨,是港口码头形成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综上所述,县级建制、盐业渔业的发展以及发展航运的条件,足以间接说明万州古港的起源[1]。
 
经历唐代、两宋时期的长足发展,到了明清时期万州的港埠已初具规模,明代,万县经济地位的提升与港口的发展,城垣的修筑也得到了地方官员的重视。清代,万州已成为“人稠气聚,客帆估舶,云合翔集,为蜀巨镇”[1°]的川东水运重镇,水运与商业的勃兴进一步促进了万州港与万州城的发展。
 
2.2万州港开埤前后城市形态的演变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城市形态和结构反映了物质、社会、政治等条件的变化,并且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功能[11],万州在开埠前,港口的发展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城市的结构与形态也一直遵循中国古代城镇的范式,而开埠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促使城市迅速扩张,为了满足商埠与航运发展的需求,城市的结构与形态也随之改变(图1)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万州古县城位于竺溪河与长江的交汇口,通过1865年(清同治四年)的万县城池图(图2>}u」可以分析当时的城市态结构,城内有一环路、两纵路,城镇与码头的联系主要现在东南侧城门直接连接城外码头,码头中船只仍以较为的木船形式呈现。万州古城此时还未展现出向外扩张之虽然全图对于码头港口的着墨并不多,但是通过文献中态现始形体原势的叙述,万州港的兴盛仍可窥一斑。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1898年,英商货轮驶人万州港,从此打破了港口千年来的平静,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万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此时万州的城市结构已发生剧烈转变,清光绪年间的《万州县城图》(图3)记录了这一变化,此时城市已向竺溪河南岸扩张,图中着重表达了竺溪河南岸的码头,由此可见万州的城市扩张伴随着港口码头的新建,航运的发展对万州的空间结构有着显著影响。
 
1922年美孚油行在聚渔沱修建了万州第一座近代码头,1925年万州正式开埠,开埠后确定的商埠区域为:东至聚渔沱街尾,西至明镜街尾,南沿翠屏山麓,北至沙河子街尾及平桥。为了适应港口商贸和航运的蓬勃发展,万州开始兴修桥梁与马路,加快港埠建设步伐。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1926年动工修建了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等12条马路,万安桥的修建更是将12条马路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城内的马车、汽车可方便的行驶至江岸各个码头,1947年的《万县城厢图》记录了万州开埠后城市的变化,可以看到此时芒溪河南岸已经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图4)。
 
万州是沿着长江和,溪河建设的山地带状港口城市,因此道路系统、航运系统的建设不仅对于城市形态具有一定影响.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对城市形态与结构的影响机制为:商埠发展催化了航运码头的建设扩张?为了满足货物转运、交易等相关港口附加功能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城市交通、商业、工业等相关系统的建设,商业的发展持续促进人口增长.进一步推动城市居住配套系统的建设。而由于万州依山傍水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万州商埠建设所产生的城市形态扩张?

不仅体现在二维空间层面.也体现在三维空间层面,即码头分布在长江沿岸,商业、工业、陆路运输系统因其会与码头航运产生密集的物质交换,因此靠近码头并沿长江呈带状形式扩张.居住系统则远离江岸,建设在山腰,随山地地形自然起伏、自由生长。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综上所述,临水兴业、依山而居的城市建设机制共同作用造就了万州的城市形态(图5),而这种伴随港口发展而形成的城市遗产,在三峡工程蓄水后几乎消失殆尽。
 
万州的城市功能分区同样受到港口航运的影响,沿江的二马路、胜利路、南津街一带依靠码头发展商业.形成临江的带状商业中心,杂货铺、酒肆、铜器铺各行各业的商店无所不有,更有银行数十家以及各类批发经营:1::。苎溪河北岸的一马路则依靠航运发展为为万州的工业聚集地,到1990年时沿线有罐头厂、石油站、电池厂等20家工厂企业。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三马路临苎溪河是连接码头与川北的咽喉要道,也是连接万州古县城与新城的重要枢纽。苎溪河则是万州重要的蓝绿开放空间,将城市连接起来?万州古城内的环城路则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历代县衙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法院、公安局等国家机关均设在此路:13]。万州的城市结构可以概括为,依托交通要道和码头发展起来的江岸商业与工业聚集带,依托古城发展的政治中心.三马路、万安桥为连接水陆交通与新老城市的交通枢纽(图6)。
 
2.3港口建设影响下典型的城市形态
 
万州老城的城市形态受港口建设的影响在开埠(1925年)前后经历了剧烈变化,通过对城市形态变迁的梳理以及变化机制的探析,归纳总结出6种典型的形态肌理:
 
①带状商业区城市肌理;

②沿等高线生长的传统城市肌理;
 
③码头建设形成的城市肌理;
 
④受西方城市规划影响形成的城市肌理;
 
⑤正交网格状的工业区肌理;

港口建设影响下的3个万州城市形态与变迁
 
⑥自由生长的传统城市肌理。每种城市肌理都包括了特定时期的建筑、街道和公共空间类型,反映了万州的社会、历史和地方特征(图7)。
 
更多>园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