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树木盆景的内部结构怎么处理的7个方法

日期:2013-11-03 19:12:16     作者:陈乐葆    浏览:25    
核心提示:就是树木盆景成型后的骨架结构,即符合自然,又高于自然,枝条的运动方向合理,相互之间不交叉重叠,将较长的枝条缠绕成弹簧状或似游龙般挤缩在树木内腹之中,上下左右乱窜以求外部的丰满。

 ■陈乐葆 惠幼林

     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不仅仅在外观及内涵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内部结构的处理上同样使人赞叹。纵观国内外的一些名作,都展示了具有这种艺术的完整性。 

    近数年来,我国盆景艺术水平有了迅猛的发展,在赞扬声中,应对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对盆景造型内结构的处理更需重视。我们在这里谈论内结构的问题,并不是想证明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过关了,而是相反,我们认识到,内结构这个问题不解决,盆景艺术的水平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对此,大多数从事盆景艺术的人都有同感。

     从全国各地来看,忽视内结构处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着,这种有意或无意将盆景艺术简单化的现象,忽视了该艺术领域里的深度和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的误区。

     什么是内结构呢?就是树木盆景成型后的骨架结构,即符合自然,又高于自然,枝条的运动方向合理,相互之间不交叉重叠,交待得比较明白,树种的不同而展示各自的章法,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整齐流畅,比例恰当,不机械不呆板,有诗情画意。为了能达到理想的骨架,许多人不惜花费数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培养,国内外都有先例,这种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盆景

     内结构的问题,不单纯就是内部结构的处理,它还涉及到树坯的挑选、作品的个性、树种的选择等方面,不能小看。在国内,由于多种因素的关系,水平还不能同齐。我们知道艺术是严肃的,不可简单化,那些将艺术简单化的现象一定要克服并加以纠正,联系当前盆景造型的现状,下列现象不宜提倡:

     1.对忌枝(对生枝、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等)不加以清理及同点多条并行或逆向发展。

     2.人为地改变侧枝合理的生长方向、选作他用或硬凑三角形。

     3.为了图快和省事,将较长的枝条缠绕成弹簧状或似游龙般挤缩在树木内腹之中,上下左右乱窜以求外部的丰满。

     4.细枝条杂乱无章、交叉重叠。杂木类树中,侧枝与主干及侧枝的发展无章法。

     5.侧枝条虽不乱,但无运动规律,其目的是编凑三角形的骨架,枝端细部不作结构处理,无艺术感,强行剪成“朵朵云”。

     6.在造型中,为了图快和一时好看,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用单条人为地缠绕成数个“S”形的组合形,上下左右摆成大的骨架,解决主干无多条的缺陷。

     7.违背树种的特性,按照1日的传统的杂木树造型法去处理常青树。如将松树枝条统一缩成数个机械式的"S”形的组合片,紧缩拼凑在树干的身上或多条合并成大圆形的云片。

     以上所述,仅仅是经常出现的部分现象,还有许多类似的错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用这些手法塑造出来的外形再好看,人们仍旧把这类盆景称之为“商品”化的东西,恰恰就是这些“商品”化的东西误导了许多人。

     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在杂木类树种中采用的“蓄枝截干”法影响较大,成功率也较高。此法很有道理,首先是比例关系(包括条点的问题),侧枝与主干的协调性,然后是侧枝的粗细及发展的变化,在培养中,形成了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三节的比例。顺主次变化的舒展伸到细枝端,把整个树形设计得较为自然美观,因此在杂木类树种的范围内采用“蓄枝截干”法是可行的,只是在具体的制作中,各人的意识不同而展示的风格不同罢了,有的喜爱稀疏清高,有的偏爱凝重浑厚,有的则追求似片非片的效果。但在剪枝的过程中,类似于机械式的剪枝形式也不妥当,我们认为树景多少带点“自然界中的野趣”的成分,在欣赏价值上更让人回味,“七分秀,三分野”才能灵气大发。

     艺术是相通的,杂木类与常青树(这里主要指松柏类树种)虽然在内结构的变化上有所不同,但同样有一个内结构艺术处理的问题,由于它们生长的特点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可是基本的要领却是一致的。在处理各自树种特色方面需观察仔细后再动手操作。如松树,大自然中数百年的老松,展现给我们的基本形象是:侧枝舒展性较强,直线感浓,细看也有弯曲变化,迎阳性突出,侧枝呈下垂式,松针部为略平片状,疏密有变,树冠较大,生长地势的不同,形态也不同,黄山松就是典型的例子。若将松树的内结构采用“蓄枝截干”法去处理就行不通,即使从小开始剪起,也不符合松树的风格。

柏树与松树相比,也不同。老柏树“舍利干及神枝”现象较普遍,枝条弯曲变化大,下垂现象较重,树形外线条呈弧线状结顶,绿色区域和木质感区域的比例系数较大,而松树就较小等等。这些现象正是它们自身在大自然生存中留给我们的个性所在。绘画中提倡“写生”,即观察临摹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之景,盆景艺术中也同样有“写生”之意。但我们参照大自然的母本去制作时,必须去掉它们自身丑的一面,吸收美的精神内涵来为我所用。因此不同的树种,造型不同,内结构的处理也不同,不可将不同的树种和不同于一处生长的树型统一照一个模式去处理。  

树木盆景的内部结构怎么处理的7个方法

   我们既然提倡“外美内秀,表里如一”的艺术标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树种都能达到这种要求呢?又怎样去达到呢?一是要细心观察,研究探索,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克服传统造型的1日框框,一定要找出新的道道来;二是要选择树种,这个问题很重要。杂木树的选用已经较为成熟,而常青树在这方面公认的树种较少,由于国内在大规模开发、制作等方面起步较晚,经验不是很丰富,成活率、盆中适应性、可塑性、内结构的处理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

由于文化、气候等条件所致,在选择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如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许多人对侧柏(又称扁柏)不看好,认为这种树种由于自身的天然特性,很难达到既外美又内秀的艺术要求,故而在该地区的选用率不高。而有的人士却认为,上述地区普遍喜欢的刺柏不是好的树种,理由是:造型时易刺手,不便操作,而黄针不易清理。璎珞柏这一树种,有人认为作垂枝式很理想,内结构也易处理,并且艺术效果具有个性,但也有的人持反对的意见,认为该树种可塑性较差,容易折条,生长适应性不强,不易管理,故而不受欢迎。还有的人认为松树类虽然生长的海拔高度不是很高,适应性较好,管理方便,但这种树种的生长特性易造成车轮枝的骨架,在选材的造型上很难达到内结构的艺术标准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很多。

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但是十全十美的品种是不存在的,这里面有技术的问题,有成型时间的长短问题,有客观存在而目前还不能达到艺术标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找出轻重的利益关系,分析采用,这个利益是为艺术服务的利益,分析选用是关键。我们建议各地的盆景爱好者在根据当地条件,按照基本的盆景艺术的要求,寻找、开发、制作,取得经验,去粗存精,逐步推广,那么百花争艳的局面就会形成。

树木盆景的内部结构怎么处理的7个方法

     谈论内结构的处理,存在着一个如何学习先进经验的问题,如日本盆景的造型方法,严谨的意识思维,认真的制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凡是去日本参观过的朋友回来都对此表示赞叹!有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借鉴得很成功。学习先进艺术文化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问好坏,统统照搬的“拿来主义”不可取。如三角形的问题,三角形本身并不错,但三角形不能认定就是机械式的三角形,我们应当追求变化中的三角形,虚实之比,疏密之比,不能仿照没有灵气的模式,因为大自然中没有等边三角图形的树型,外形的变化是同内结构的处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内结构的处理手法势必会促成外部轮廓线的产生,而希望产生的艺术感是欣赏价值很高的并具有文化内涵的制作。

     提倡注重内结构的处理,不但要在意识上有所重视,关键还要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同时要把这一艺术要求固定在盆景艺术制作的领域中,并建议今后在全国重大展评活动中,评委应将作品内结构处理的好坏作为评定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执行,以纠正盆景艺术的简单化、粗糙化倾向,消除误区,更大力度地促使我们共同下功夫推动盆景艺术的发展。

 
标签: 树木盆景
>更多关于树木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4.059 second(s), 644 queries, Memory 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