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当前盆景鉴赏的几点误区

日期:2017-09-29 17:29:12     浏览:20    
核心提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们的已经不满足于纯粹的物质享受,进一步向更高层次——文化精神享受层次不断发展,生活当中,文化娱乐精神享受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赏玩盆景。盆景包含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即可以修身养性,又可以陶冶情操,在辛勤付出的同时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受到很多人追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们的已经不满足于纯粹的物质享受,进一步向更高层次——文化精神享受层次不断发展,生活当中,文化娱乐精神享受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赏玩盆景。盆景包含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即可以修身养性,又可以陶冶情操,在辛勤付出的同时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受到很多人追捧。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古老的无比优越的传统技艺,是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毋庸置疑的,几千年来一直得以传承和发扬。上世纪初,由于国内多年动荡局势,盆景技艺有所败落,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反而是日本把盆景推销到国际市场。
 
 
其实,日本盆栽技艺源自中国,应该是唐宋以后才传入的,盆景日文书写为中文“盆栽”,完全是直接引用,发音也应该是汉语古音,这就是如今国际上盆景的英文“Bonsai”的来历。因此笔者猜测,在中国古代,应该是“盆景”和“盆栽”并用,只不过代表不同含义,而日本则取其一“盆栽”作为二者统称。
 
当前盆景鉴赏的几点误区
 
盆景和盆栽的区别,只要是用器皿或者盆体将植物种植于其中,都可以称为盆栽,但是盆景就不一样,必须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艺加工,创造成景的艺术品,才能称得上盆景。这也是当前不少喜欢盆景的朋友在称呼上的混淆误区之一。
 
 
盆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作者的构思设计,借鉴中国诗、书、画意境,经过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往往寄托作者的艺术情怀。盆景往往大不盈尺,小可寸许,“缩地千里”、“缩龙成寸”,以小见大,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而且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可以说,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和艺术造诣的高超表现。
 
 
盆景有很多种分类,简单来说,只有两类,那就是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抛开山水盆景,今天谈谈树桩盆景的一些误区。
 
 
树木盆景是大自然树木优美姿态的缩影,一般宜于选取植株矮小、枝密叶细、形态古雅、寿命较长的树种为材料,这样制作的盆景,虽然高不盈尺,却具有沧桑遒劲、古朴秀雅、翠叶荣茂、繁花似锦等特色,因此是盆景里面第一大类。树桩盆景自诞生以来,以其可以浓缩精华、展现自然奇景而让不少人如痴如醉,人们在制作的时候,往往寄托了自己的精神感受和志向情趣。
 
 
然而,当前,受一些炒作风的印象,不少人在树桩盆景方面开始走向了极端,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讲究名贵珍惜树种,二是讲究树桩越大越好,三是在制作上人为雕琢痕迹过重,急功近利。
 
 
关于讲究名贵珍稀树种,其实和前些年的花木行业的炒作有莫大的关系,再就是作为人的本性“占有欲”的使然。以前的兰花、红木、普洱茶等炒作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味地炒作只会把市场做的乌烟瘴气,最后毁了市场。盆景行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它是活的艺术品,必须存活才能展现艺术魅力,而栽培盆景是需要功力和经验的,另外制作盆景的树种资源丰富,只有极少数树种属于稀缺物种,因而炒作之风不会太大。但还是有不少桩农商家在四处宣传鼓噪,其实目的是为了赢取非法利益。
 
 
名贵树种固然珍稀,但是并不是所有树种都适合制作盆景,比如小叶紫檀,在家具行业当之无愧是最好的木材,但是在盆景行业则属于不入流的下品,因为其缺乏制作盆景的几个方法。因为盆景主要是为了展现艺术魅力,而不是论材质。然而不少松柏类就属于稀有并且适合制作盆景的材料,因此不少人就借机炒作,殊不知,大多松柏类都属于国家保护植物,乱采乱挖是要受到法律惩罚的。而且,不少稀有树种下山桩成活率很低,贸然采伐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且盆友们的积极性会受到挫折。因此建议不要讲究名贵稀有树种,否则是害人害己。
 
 
第二个误区,那就是讲究树桩大和树龄古老。一些树种,由于乱采乱挖,桩农不管大小一律通吃,然后合伙进行炒作。笔者曾见到,有的被釆挖下山树桩,竟然有半吨以上,直径超过一米,高可达丈余,庞然大物,卖家漫天喊价,最后该树桩奄奄一息,根枯叶落,变成木柴,实在令人痛惜。
 
 
一味地讲究大树桩,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表现,是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是“炒作风”的传导。其实,真正的鉴赏制作盆景,是一种情趣,是一种心力和艺术的结合,盆景讲究的真谛是“小中见大,静中见奇,一丘一壑,方见心机。”,盆景贵在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人们在制作养护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修养和见解浸入到盆景当中,寄托精神追求和享受,从而得到精神升华。
 
 
不少大型盆景树桩,被釆挖就意味着又一个植物生命的消失,比如一些松柏稀有品种,移栽成活率极低,往往在荒芜人迹的悬崖高山密林深处,默默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已经适应了生长地的气候和土壤,冒然被釆挖,由于树龄长,易衰老,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大多都会在移栽不久以后死亡。而挖桩人为了一点利益,不管能不能成活,刀斧加身,锯凿上头,卖与下家,不管死活,纯属利益驱使,破坏自然资源,抛弃自然恩赐,贻害子孙无穷,这样的行径要不得,也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规的惩罚。
 
 
第三个误区是在盆景制作过程中,急功近利。笔者看过不少专业杂志,介绍一些制作方法,不少自然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有的却走火入魔,误入歧途。比如笔者曾看到某“著名大师”,把一颗几十公分的柏树,用电锯斜切,造成矮桩,然后用斧凿剖干,再用焊枪燃烧钻洞,制造成苍老之态,制作者洋洋得意,在那里侃侃而谈,丝毫没有羞耻之心,一副井底之蛙、附庸风雅的伪君子样。
 
 
要知道,制作盆景是利用自然造型,借助自然之态,适当修整,累数十年之功,方成艺术珍品,如此大动干戈,如此急功近利,不禁替古树惋惜和垂泪,也对那位“大师”产生鄙视之意,这样的人还谈得上修养?还谈得上艺术造诣?还谈得上修身养性? 这是对盆景艺术的玷污和亵渎。
 
 
还有不少初学盆景之人,看见一些舍利干很漂亮,于是,用酸液、剥皮的方式,对盆景进行舍利加工,人为雕琢痕迹太重,不伦不类,剑走偏锋,完全破坏了一种自然和谐气氛,显尽俗不可耐的庸人之态,这种情形也不可取。
 
 
以上几种误区,是当前不少赏玩盆景之人容易误入歧途的表现,是一种浮躁社会、虚荣心作祟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空虚、精神虚伪的表露,并没有真正领会盆景的修身养性的真谛,是我们要坚决防范的。
 
 
盆景就是一首诗,盆景就是一幅画,盆景就是一首歌,你愿意听那些无病呻吟的“现代诗”?还是愿意欣赏就像三岁小孩涂鸦的“画作”?亦或是听破锣嗓子吼叫的“发泄”?我想首先我是不会喜欢的,盆景也是这个道理。
 
>更多关于盆景鉴赏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946 second(s), 469 queries, Memory 3.2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