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台湾风格盆景有3点 值得我们学习

日期:2023-03-16 21:59:34     浏览:1    
核心提示:翻看刊物中的盆景画片,回头率高的还是大陆以外的作品,以台湾、日本的居多。尤其是前者,大概血浓于水吧,感觉格外亲切。虽知道台湾盆景由日本受惠良多,但引入中国文化作为观照,
曾几何时,大陆盆景中人对来自小岛上的李国安辈之逆耳忠言,是很不当回事的,一如咱们拖着辫子的祖先,对夷人的“长技”肆情不屑,只顾埋头于国粹的考据一般。当海峡那边的同胞批评“病态美”时,我们头上这由阿Q遗传下来的癫疤很是痛了些日子。现在,情形大变了。考据的结论虽然还是那个结论:盆景发源于中国,中国是盆景的祖先,其他国家都是子辈、孙辈及以下;但是毕竟受到了尊重,郑诚恭师傅从海峡那边过来,不厌其烦地传授技艺,一次又一次地,而且从不揭癫疤,甚至提都不提,多好。
 
翻看刊物中的盆景画片,回头率高的还是大陆以外的作品,以台湾、日本的居多。尤其是前者,大概血浓于水吧,感觉格外亲切。虽知道台湾盆景由日本受惠良多,但引入中国文化作为观照,就会惊喜地发现,那些精心之作或厚重又不失明快的节奏,或苍古而不乏灵动的气韵,已然冲出了“圆屋顶”、“大答帚”单调而压抑的笼罩,卓然翘立,再现了中华文明沧桑百折又温柔敦厚的深邃内涵,远非固守某种情结的小器所可擎画。勿宁说台湾地区的盆景,代表了中国盆景现代化的基本路向。关于这一点,从大陆主凄盆景刊物的传播趣味和一些得!
 
风气之先的地区的制作实践来看,就不难得到印证。可以说,今天的大陆盆景,正处在“台湾风格”的劲吹之下。较之台湾盆景,无论杂木还是松柏类,大陆盆景就其主体而言,或洒脱而失之零乱,或规整又显得松散,或表意却见出生僻。总之,两相对照,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海峡那边学习。
 
学习先进本是坦诚的表现,更何况是向自家兄弟取长呢。问题是,我们本可以同时也给兄弟一些、或更多的回馈的,现在却囊中羞涩。究其原因,愚以为主要有三

台湾风格盆景有3点 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唯“上”。这个“上”就是古书和权威。书上怎么写、权威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殊不知,古书多是画书,不是盆景书。盆景作为“艺术之末”,与其他艺术样式虽同源,但不能同流:艺术之“流”,须有与时共生的本体论,否则便会迷失自身的存在。再说权威,盆景大师或准大师,是盆景之流中某一支流的代表,而且只是这一支流今天至以往时代的代表。迷信古典,盆景走不出画论;迷信权威,盆景就得不到反思。没有反思,盆景就不能创新和精进。笔者在一些地方看到的许多盆景多显倦呆、秃陋之态,几无美感可言,与制作者唯上自缚不会没有关系。
 
二是伐异。对他人盆景的差异和变化,不是基于尊重的认识交流和取舍,而是简单排斥。特别是流派之间,本为各异其趣的支流,共同汇成中国盆景的宏大景观,却常见彼此排抑、攻伐、贬损的事情发生。
 
三是行“热”。大陆盆景似乎想成为“盆栽时装”,也可能是深感差距太大,要做的事情太多,显得紧锣密鼓了点。笔者读盆景近十年,感觉杂志和玩家好像缺乏定力,一会儿一个时尚,一会儿一个主题,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示人的东西,却不免幼稚、稀拉,少有完满、精致、大雅之作。追风赶浪应该是盆景所不为的,而大陆盆景中人却显出了亢奋的浮躁。如当下流行的“松柏热”,仿佛杂木盆景已臻至境似的;所谓“传世价值”是否意味着当世的价值已经拥有了呢?
 
当然也有例外,岭南盆景“完满”再现自然树相的执着功力已为中外称许,在此不赘。特别值得推崇的当属贺淦荪先生创始的“动势盆景”系列。倒不是他发明了“风动”和“树石”的表现手法,而是他受到启发之后二十多年来力耕不辍,从理论到实践的层面,日积月累,不断探索、充实、积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关于“动势盆景”的本体论、方法论和一批代表作品。
 
考其意义,他成就了一个有着崭新风格的盆景流派,这一流派已不限地域,以长江中游为轴,伸向四方:建构了“动势盆景”的理论体系。而且后者才是真正有着传世意义的东西,因为它不仅为同时代的好者指明了门径,还作为一种奠基,替后人的发展、丰富以至翻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方面,即便台湾和海外的众多师者也是无从企及的。
 
至于大陆盆景其他方面的成就,笔者实在无力尽述。只能就我阅读盆景的一些体会和感悟继续作一个交代,以就教于方家。
 
首先,从大面积看,盆景制作有可能成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剧事业。不少盆景坊间不舍是“古木屠场”,让人心寒。它可能最终窒息盆景的发展。即便不危及到盆景的存在,也可能使一些山采得来的古木精品变得像“虎骨”一样,虽有客观价值,却让人将它同罪恶连在一起,不具审美意义。读台湾盆景,我有两个感受:一是养之且不易,二是得之莫求多。
 
逸品、精品以一当十、当百,贪多无益;有缘得到一件桩材,当全心伺候,养活、养壮是第一要务。这应该成为伺弄盆景、关注生命的人的基本意识。裸眯春第二,在视觉艺术中,盆景四维(时空)艺术,造型不唯照是瞻,否则就如学画。画片耐其实物未必精彩。作为空间艺术的盆景,应该追求将精彩溢出镜头,表现平面所无法含纳的虚实景象。时间维系将树木自然生长的阶段同人工栽培的历程对接,形成盆景的历史,它揭示了盆景是生命的艺术—生命赖力量以显现,表现力量的方式和手法则各个不同。

台湾风格盆景有3点 值得我们学习
 
风动式以枝条弯折而干身耸立的刚柔对比显现力量,悬崖式借身垂枝跃而根基稳固显现力量,舍利神枝以枯骨渲染年深月久却枝繁叶茂来显现力量……这些表现方式都是用了逆向对比的思路。此外,还有正向对比的。如干肌健完而枝叶紧簇、密不透风的,体格壮硕而枝粗如臂、华盖擎天的,不一而足。无论正向反向,都是互为衬托,但是有一点,生机旺盛是盆景美的第一来源,所以,密枝作风受到普遍重视。相反,“疏影横斜”则是对贫痔和苦难的记忆,枯枝裂干只是对健康和完美的虚拟。它们是生命的惊叹号,适于深沉的凭吊,不宜安适的装点。
 
第三,如上所述,手法本无贵贱,学习也要反思。舍利干、神枝其来有自,野生古柏多不成器,以去皮雕刻之法造型,实在是一种补救的智慧。台湾使用舍利神枝与日本的有所不同,前者在“用枯”上,量相对少一些,线条也柔和含蓄一些,基本上达到了“相济”的效果。日本的有些真柏作品,神枝泛滥,渗出诡秘的气氛,看了让人心惊肉跳,神社烟火似的;有的过于僵硬呆板,迫塞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见台湾的学习是有所取舍的。
 
一般说来,舍利神枝作品的枯荣对比,在面积上应该“荣”(包括树冠)大于“枯”,不然,树相显现出来的生机就有问题,毕竟“枯”是衰败的写照。另外,制作舍利的作品体量上尽量粗大些,否则就不合自然规律,野外的树木出现舍利者多为古树。试想若将一株手不盈握的柏树去皮丝雕,岂不惨不忍睹!
 
诚然,近年大陆的盆景作品,精彩照片日多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用心的读者自然喜不胜受。而拙文多言不足,实在是想引起方家的警觉。“台风”吹得过盛、过久,终究不是幸事,我们也该多有回馈同胞的才是。礼尚往来嘛!
 
更多>盆景制作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1.838 second(s), 305 queries, Memory 2.1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