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融入绿色转型发展的3个新模式

日期:2023-03-14 18:01:00     浏览:3    
核心提示:英国自然资产委员会的相关实践表明,探索并建立自然资产价值核算和价值实现机制,是公共财政政策与社会资本投资决策的基础依据,也是生态基础设施价值持续提升的根本保障。
4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发展演进对中国的启示借鉴
 
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体系的上述三方面特征,使其充分发挥了城市生命支持系统、引领绿色转型发展的作用。

本研究从目标导向、组织形式、实施机制3个角度,结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关键议题,提出英国实践经验与启示;同时鉴于两国面临的发展挑战不尽相同,本研究结合中国部分城市实践探索案例,提炼相应借鉴。
 
4.1英国实践经验与启示
 
4.1.1融入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等相关实践表明,应充分发挥生态基础设施在化解土地、环境、能源等关键问题的重要基础支撑作用。经过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国城市地区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建设蔓延、生态退化、景观破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同时面临新一轮城镇化带来的新旧动能转换、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聚集等多重挑战。
 
因此,不应孤立看待生态基础设施在治理“城市病”和“生态病”等方面的作用,而应将其置于城市和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框架下。一方面,将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安全韧性的目标紧密结合,应对气候变化,食物安全、水安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等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生态基础设施在促进绿色建造、培育绿色生活、承载绿色交通、吸引绿色产业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
 
4.1.2构建系统化的城市生态治理组织形式
 
伦敦等地的治理组织实践表明,基于生态基础设施多尺度层次、多要素类型、跨区域分布的特点,通过优化治理组织形式与方式实现各相关主体的高效协同与合作,对实现系统性、战略性、综合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出于行业发展的专业化需要,中国各地同样设立了园林、林业、农业、水务等政府部门和相应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除此之外,绿色空间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主体还包括镇村集体和私营企业等。

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融入绿色转型发展的3个新模式
 
因此,地方政府等治理主体应构建“层级衔接、区域联合、部门协同、专业合作”的治理组织形式,统筹各方诉求、发挥各方优势,使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的整体目标最大化实现。一方面,结合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加强纵向衔接、横向协调的整体统筹,通过工作专班、领导小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多政府部门的事权与诉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适时调整地方政府部门的事权组合或设置新的部门;另一方面,应加强多主体合作,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较大尺度或跨行政边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的积极性。
 
4.1.3完善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实现机制
 
英国自然资产委员会的相关实践表明,探索并建立自然资产价值核算和价值实现机制,是公共财政政策与社会资本投资决策的基础依据,也是生态基础设施价值持续提升的根本保障。根据《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设市城市多达688座(不含港、澳、台地区),建成区面积超过6.2万km2[20],更大的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带来了庞大规模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投入要求。
 
因此,“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与模式是合理利用公共财政、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的关键。地方政府等治理主体应注重多管齐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第一,创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双核算、双考核机制,探索生态优先的区域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合理调整地方政府工作导向;
 
第二,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健全推广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实现补偿标准、渠道和方式的跨区域对接,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第三,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发展模式,利用生态基础设施对创新功能的吸引和承载作用,拓展生态价值转化方式,并为生态敏感地区探索绿色发展新机遇。
 
>更多关于英国生态基础设施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422 second(s), 439 queries, Memory 2.9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