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研究数据与方法

日期:2023-03-23 22:14:24     浏览:0    
核心提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促进公共健康的3种实践路径:一是开放或新建公园;二是在公园中开展休闲游览、体育运动、卫生展览、游园赈灾会等活动;
摘要:探讨公共健康与风景园林之间关联的研究多聚焦于近代西方,有必要以近代中国为对象,系统性地展开相关研究。以1872—1949年为研究的时间范围,中国国土为空间范围,《申报》全文数据库为核心资料,梳理同时表征“风景园林”和“公共健康”的报道,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特征,并解读其内容。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关联演变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滞缓期3个阶段,清末“新政”、民国“市政改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分别是促成各时期变化的直接动因;空间维度上,表现出从东南发达城市向内地扩散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促进公共健康的3种实践路径:一是开放或新建公园;二是在公园中开展休闲游览、体育运动、卫生展览、游园赈灾会等活动;三是进行全国性的植树造林活动。本文是对近代时期中国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历史关联研究的补充与完善,也证明了近代报刊全文数据对于风景园林学相关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公共健康对应的英文术语为“publichealth”,它也常被译为“公共卫生”,二者同源同义,只是由于“公共健康”更能体现出现代社会对生理、心理、社会等全维度健康的追求[1],而逐渐被广泛采用。事实上,在近代时期,“公共卫生”才是更普遍的用法,还曾掀起过公共卫生运动的热潮[2]。
 
追求公共健康是近代风景园林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前已有研究讨论了近代公共卫生运动背景下的西方风景园林学学科的演变与发展[3-4]。这一趋向也影响了中国,针对中国近代公园展开的多项研究,无论是从社会生活[5]、造园理论[6]、体育运动[7]等单一视角入手,还是从整体视角探讨公园的变迁[8],都指出了公园建设中对公共健康的追求。这一理念也明确反映在广州[9]、武汉[10]、南京[11]等地的近代风景园林实践中。新冠疫情暴发后,更涌现出一批专门从公共健康视角分析近代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研究[12-13],同时也出现了从应对传染病这一新的角度探究风景园林建设策略的研究[14]等。
 
整体来看,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时空局限,研究的空间范围多数局限于某一城市,较缺乏对整个近代时期、中国国土范围内公共健康导向下风景园林发展的系统梳理。产生局限的主要根源在于中国地域广袤,近代时期战乱频繁,给史料搜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利用《申报》数据开展本研究,是打破上述局限的可行途径。《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社会影响广泛、内容涉及各个领域的报刊,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自1872年(创刊)至1949年(停刊)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的完整写照,其数据曾被用于中国近代的都市变迁[15]、娱乐生活[16]等各类研究中。鉴于此,本文以《申报》数据为核心资料,对近代时期中国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关系进行挖掘,回答如下问题:1)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关联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2)中国近代风景园林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公共健康,又是如何促进的?
 
1研究数据与方法

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研究数据与方法
 
本文以如下检索条件对《申报》全文数据集展开检索:1)时间跨度涵盖申报创刊至停刊的全时间段,即1872—1949年;2)确保检索词同时包括表征“风景园林”和“公共健康”的关键词,最终以A、B2组共10个关键词搭配检索,A组为公共健康类关键词,包含“灾、疾、疫、病、卫生、健康”,B组为风景园林类关键词,包含“公园、园林、绿化、植树”,每次各从2组中抽取1个关键词组成检索词;3)剔除在“专栏”中出现“广告”的记录。共检索到20373篇报道(图1)。
 
通过人工审阅剔除重复或相关性不大的报道,最终得到440篇相关报道,并展开如下分析:1)对发表时间、地域进行归类统计,并关联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分析时空演变特征,2)对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归纳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关联,同时结合其他近代资料,举以相关案例进行阐述说明。
 
>更多关于中国近代风景园林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92 second(s), 114 queries, Memory 0.9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