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老年人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变动的结论与建议

日期:2023-03-25 11:11:09     浏览:0    
核心提示:本文利用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基尼系数定量评价了2010—2019年北京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的动态变动,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了其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本文利用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基尼系数定量评价了2010—2019年北京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的动态变动,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了其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北京市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在2010—2019年总体上呈现改善趋势。
 
2)各区的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特征,首都功能核心区公平性最好,城市功能拓展区公平性较好,而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公平性则较差。2010—2019年公平性改善最为明显的区域是首都功能拓展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
 
 
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如下。(1)非首都功能政策的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公园绿地供给的增加是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变动的三大正向驱动因素。(2)老年人口密度的增大不利于实现公园绿地供给与老年人口分布的空间匹配,是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变动的负向驱动因素。(3)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政能力的提高对公园绿地的社会公平性无显著影响。
 
6.2建议
 
为提升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以下建议。
 
1)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对符合“留白增绿”条件的疏解地块加快实施绿化,持续提高绿化转化率。优先在居民多、绿地少、公园绿地可达性差的地块上建设口袋公园与小微绿地。
 
2)要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提高可以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减少生产用地的绝对使用量,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更多土地资源被用于公园绿地建设。这将增加公园绿地供给数量、改善公园绿地的空间格局,使得公园绿地在老年人中的分布更加均衡。
 
 
3)要切实加强公园建设用地的保护,防止在经济发展中公园绿地被生产用地所挤占。这样才能消除经济发展对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发展成为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变动的正向驱动因素。

老年人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变动的结论与建议
 
7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在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的动态变动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创新,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1)受限于统计数据可得性,研究的颗粒度较大。居民对公园绿地的需求来源于人口分布统计数据。各小区的人口数据不对外公布,而街道人口数据有准确的数据源,因此选择街道作为研究单元,以街道人口质心作为需求点。将街道作为研究单元难以匹配公园绿地布局的实际尺度,使得研究的精确性不足。未来研究可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或人口热力图识别单元人口密度,细化研究颗粒,克服以往以街道为单元的统计数据精确性不足的缺点。
 
2)仅以公园绿地规模衡量其吸引力,并以此确定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未考虑公园绿地的景观品质、绿地养护、设施配置与维护等因素对于公园绿地吸引力的影响。未来研究在依据公园吸引力确定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时可把上述因素也考虑在内,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衡量公园绿地的吸引力,确定其服务半径。
 
3)由于路网数据量庞大、交通路况复杂,计算步行可达性时未能精确识别出设置了人行道、能实际步行的道路。在计算步行可达性时把全部道路都纳入了交通路网,导致计算出的老年人步行可达范围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智能导航获取居民最佳的步行路线,并据此确定交通路网,使模型更贴近于实际。
 
>更多关于老年人公园绿地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11 second(s), 235 queries, Memory 1.7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