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从王致诚书信看圆明园对法国英中式园林的3个影响

日期:2023-03-26 10:20:16     作者:卓荻雅    浏览:0    
核心提示:王致诚涉及圆明园描写的书信,是1749—1782年间法国唯一一份全面展现中国园林营建细节的直接材料。基于书信背景的梳理,重点展示了信中圆明园的特点
摘要:从源头解读西方人如何识读中国园林设计,利于探寻中国园林文化观点与理论传播的有效衔接方式。王致诚涉及圆明园描写的书信,是1749—1782年间法国唯一一份全面展现中国园林营建细节的直接材料。基于书信背景的梳理,重点展示了信中圆明园的特点;结合书信的传播,对信中圆明园作用影响的历程、主要表现等进行了叙述。透过书信,圆明园在地形水系、建筑物与构筑物群组、园内活动三方面影响法国英中式造园实践,加深了法国人对中国园林品位的认识。
 
随着中西文化碰撞日益频繁,如何以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阐述中国园林文化的特征,要求园林史层面深化跨文化交流下的园林风格构成与发展的研究,从中探寻中国园林文化观点与理论传播的有效衔接方式。在此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温18世纪在西方兴盛传播的英中式园林,从源头解读西方人看待中国园林的视角。
 
此议题中,以王致诚(J.D.Attiret,1702-1768)于1743年写给友人达索(dAssant)的长信,作为核心史料重要性突出。陈受颐(1899-1978)}}、喜龙仁(O.Siren,1879-1966)}2}等国内外早期学者,通过梳理书信传播历程指出,该书信于1749年发裘后1,成为法国唯一一份全面展现中国园林营建细节的直接材料,直到1782年韩国英(M.Cibot,1727-1789)《论中国游乐园林》(EssaisurlesjardinsdeplaisancedesChinois)的发裘;在此期间,该书信引起了法国乃至西方读者对中国园林的深入关注。

据此史实,透过该书信的研究总体有3类:一是聚焦到王致诚所属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群体,通过整理、翻译相关论述,探讨该群体在圆明园的设计构建及西渐介绍传播中的作用[2-6].二是以该书信为举证,探讨法国看待中国园林“自然”的态度变化[7-10];三是以书信提及的中国园林特点为线索,探讨其在法国英中式园林实践中的影响裘现口1][12]45-55[13-14]。相较于前2类研究的成熟开展,第三类研究尚在探索发展的阶段,故本研究尝试从此类视角切入展开。
 
王致诚笔下的圆明园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18世纪下半叶法国英中式园林设计实践及造园观念有哪些具体影响,借鉴微观史学深入历史语境解析史料的方法,本研究围绕书信法语原文口5」,参照对比英口6」、中译本田一,并结合18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论述文本及图像2类原始史料的交叉比对,在归纳书信书写背景基础上,对前述问题尝试探讨。
 
1书信书写背景
 
1.1传教士为主的中西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以来华传教士为主导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他们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20]。
 
其中,法籍传教士作用突出。1685年起,他们以“国王数学家”的身份陆续派遣至中国,依其所长和皇帝所需分派在各机构“行走”,并以大量的书信将中国科技文化的方方面面介绍至法国。1702年起,据这些书信编纂的《书信集》在巴黎陆续出版,至1776年共有34册之多。法籍传教士的官方背景及专业学识,使得《书信集》逐渐成为西方深入认识中国的权威窗口。至王致诚写信时,通过阅读《书信集》了解中国见闻,已是法国乃至欧洲文人持续40年的风气。
 
1.2认识真实中国园林的需求
 
1743年王致诚写信时,正值风景式园林在英国出现不久。众多造园师及理论家,借赞赏想象中的中国园林来论证风景式造园采用非规则形态的合理性,意图建立不同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新做法和新理论。
 
这些“想象的中国园林”,多是拼贴自游记版画、瓷器等展示的中国园林片段,缺乏客观的整体认识。由此,众多对风景园感兴趣、试图完善其造园方法及理论的西方人,迫切希望得到更详尽的中国园林资料。对于能亲身体会真实中国园林的在华传教士观点,无疑更受期待。或是捕捉到该需求,达索在此前来信中多次敦促王致诚阐述中国园林见闻。
 
1.3王致诚的书写情景

从王致诚书信看圆明园对法国英中式园林的3个影响
 
此时的王致诚,作为造办处的宫廷画师已入朝4年,对圆明园已有深入的观察体验。一方面,因乾隆每年有近10个月在圆明园理政起居,与宫廷关系密切的造办处在圆明园如意馆设立了作坊(图1),王致诚由此长期待在圆明园内并借应召的机会出入园中各处观摩。另一方面,此4年内恰逢乾隆对圆明园进行集中修葺,园中原有的33景被调整修改至40景,王致诚见证了众多景象的营建过程。为回应友人,王致诚着重围绕圆明园展开描述,其信中实际还提及了紫禁城宫苑花园的景象。
 
受限于时间精力,王致诚难以在信中附上圆明园的测绘平面。为使友人能据文字描述对圆明园“产生确切的形象”,王致诚发挥了他作为成熟西方画家的素养:先预设一个囊括全园的鸟瞰视角,给出圆明园整体的山水面貌,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片段,多视角描绘其要素构成与活动内容;进而结合中西建筑作用对比,归纳园林整体的布局特点;最后补充建园历程、园林名称及出入状况的背景信息(表1)。在这约4600字的法语描述中,近70%的篇幅,是对圆明园整体与局部片段的面貌描绘。
 
综合书信背景来看,王致诚的身份及其对圆明园面貌的详细描绘,极大呼应了18世纪中旬西方认识真实中国园林、完善风景式造园认识的需求。
 
标签: 王致诚圆明园
>更多关于王致诚圆明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55 second(s), 366 queries, Memory 2.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