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解析的5个方法

日期:2023-06-08 23:26:36     作者:李雅婷    浏览:0    
核心提示:月色移世界”往往是中国传统园林对赏景美、构景美的最终追求,“月”也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常见、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中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营造与诗画艺术同道,清代钱杜在画论著作
摘要:【目的】月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也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以光景为研究视角,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和营造手法逐层分析,可探寻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价值。
 
【方法】基于光景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园记、绘画、诗作等资料,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构景模式进行解析。
 
【结果】总结了“空山对月”“水中月”“高台望月”“横斜带月”和“掬水月在手”5类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从月色光景的人、光、环境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出“移世界的视觉效果”“月相变化的时空体验”“仰观俯察的空间层次”,以及“多维度的感官渲染”4种构景特征,并从中归纳月色光景主要的营造方式。
 
【结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营造不限于对亮度、照度和舒适度等的物理层面上的追求,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语境以及场域中人的思想感知。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卷三》中写道:“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梵刹园亭,屋庐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醇;惨悴之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按之望之,则屡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邈若皇古,犬吠松涛,远于岩谷,草生木长,闲如坐卧,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为我也。”[1]中国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从何处寻》中提及“移世界”一词,意为“改变着客观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2]。

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解析的5个方法
 
由此可知,“月色移世界”往往是中国传统园林对赏景美、构景美的最终追求,“月”也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常见、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中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营造与诗画艺术同道,清代钱杜在画论著作《松壶画忆》上卷中写道:“画中写月,最能引人入胜,全在渲染衬托贴得神耳”[3],说明光景构景并非单纯物理特性的如量表出[4-5],而是更注重诗情与画意的气韵渲染[6-8]。
 
目前关于园林月景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论述遗存园林中对于赏月位置的经营,如刘天华[9]对不同类型赏月地点进行了讨论;董雁[10]对赏月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另一类着重探究月光作为一种动态元素在园林游览序列、空间中的光影效果,重点阐述光影变化对游览体验以及园林造境中的虚实显露等所起的作用[11-13],即从园林“动观”和“时序”的游赏角度对月光构景进行研究。以上研究主要基于现有园林遗存,而对于中国传统园林园记、绘画和诗词中的月色光景还未进行系统梳理,对月景中光的视觉感知要素及其构景特征也未深入挖掘。
 
通过对历代园记、造园著作,以及绘画、诗作等资料的考证,笔者发现月色不仅在建筑、山石、植物等具体空间中渲染氛围,现实中更存在许多月色光景名胜和以此为范式进行具象化的主题光景。
 
基于此,笔者进一步提炼出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再分别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营造手法3个层面进行论述,将月色光景的构建技术逻辑落实到营造层面,以期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更多关于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解析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16 second(s), 582 queries, Memory 3.9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