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叠石假山营建中怎么种植设计的4个原则

日期:2023-06-09 22:28:27     作者:杨云峰    浏览:0    
核心提示:在对多种植物组合时,为了区分假山不同观赏面的主次,种植在不同位置的植物数量、形态也各不相同,在空间上便加强了主从关系;在假山游览路线的制定中,通过植物营造的线性空间具有流动性、引导性和方向性,而通过叠石塑造的规则空间内的植物,则以“面”的形式铺展开来,
叠山中种植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1.1叠山中种植设计的目的
 
在“真境造山”的过程中,植物作为真境的重要角色,种植设计应紧扣“营真境,求意境”的目的,助山势、长山意,使得“山之余脉”更加真实。“山意”是山体的纹理和质地在静态中的视觉呈现;“长山意”则是指植物的干、枝、叶应与山体的颜色、纹理匹配,植物的种植点位和形态也能模仿真山之景。栽植植物时,要敢于“露山”,展现叠山的遒劲风骨,无须一味地追求茂盛葱郁;当某处观赏效果不佳之时,可以利用植物进行遮挡,即“掩瑕”。
 
融汇了诗情画意与理想、哲理的精神内容的真境,便升华为本质的、无限的、统一的审美对象,从而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境界,此为意境[11]。叠石、理水、种植共同组成了山水真境。古代士人将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寄于植物之中,托物言志,这就是比德;通过对植物进行联想,赋予花草树木一定的象征寓意,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这则是比兴。植物正是在此基础上烘托了假山的意境[17]。
 
例如:在对多种植物组合时,为了区分假山不同观赏面的主次,种植在不同位置的植物数量、形态也各不相同,在空间上便加强了主从关系;在假山游览路线的制定中,通过植物营造的线性空间具有流动性、引导性和方向性,而通过叠石塑造的规则空间内的植物,则以“面”的形式铺展开来,这是动静对比;密实的栽植作为山后背景,有遮挡作用,稀疏的栽植在掩瑕之余,可以漏景,这在空间上又产生了虚实的变化;时而以植物对假山进行遮掩,时而将植物若隐若现于山石之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说的就是植物营造的藏与露。植物在时间维度下更具多样性,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和高度不同,不同时节的季相也各不相同,因此营造的意境也大不相同,这便是《园冶》中提到的“应时而借”。
 
1.2叠山中种植设计的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强调“天人合一”——即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并非人居环境之外的独立整体,而要与人形成有机联系,相互交融。叠石堆山的创作旨在将物质要素内化于人,形成艺术化的自然,成咫尺山林之境,正所谓“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孙筱祥先生曾提出文人园林有三重创作境界“生境、画境、意境”[18]。因受山水诗画的影响,“三境”之说尤以画境最受推崇,推动山水园的建造向着“本是人造,宛如天成”的特点发展。叠山中的种植设计,亦多取材于画理。山水画,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其山林景象与叠山的创作多有类同,但究其处理手法又有明显差别。除了二维平面与四维时空之别外,其差异主要有二。

叠石假山营建中怎么种植设计的4个原则



 
其一,观赏视角不同。山水画所绘树木多为远观,以平视的角度居多,观赏时树之全形一览无余;而在假山种植实践中,因人眼观赏范围有限,故常为近观,以仰视的角度居多,除了少量山脚栽植的树木,大多不能窥见树形全貌,对树木的观察方式也是由下到上的,仰视大树时多见枝干而不见树叶。因二者视角不同,造成观赏时可见的植物叶态亦不同,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图1-1),古画中所绘树姿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未必好,若以画为基准进行栽植,则易见叶不见枝,失之精巧。
 
其二,视觉效果有异。山水画中的山间树林通常作为幅面背景出现,且艺术作品不必考虑建造工程的问题,更重写意,因此画面墨迹绵延,树的形态数目都较为模糊,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图1-2),正如王维《山水论》中所谓的“远树无枝,远山无石”。但在假山种植实践中,因石上栽种有承重、排水等限制,对植物数量的把控更为严格,应紧扣以一当十的准则,栽种不求量多,更应以形取胜,重视植物的干形枝态。
 
“真山型”的假山种植除借鉴山水画外,也有借鉴盆景艺术之处。盆景具有概括性强、形态完整、规模较小的特点[19]。盆景刻画的是微缩山林的景致,对植物的形态要求颇高,修剪讲求“枝格”,分观赏主次,主干枝形最受重视,其后再看第一分枝、第二分枝,以观赏大面能见主干为佳。与盆景刻画的差别在于,假山种植设计重在自身尺度上的“以少胜多”。
 
由此,叠山中的种植设计原则可归纳为“疏朗”“错落”“合宜”“助势”四点。
 
1.2.1疏朗
 
在假山种植设计中,“疏朗”意为树形不求稠密,而需分明,对于植物的选择“重形态不重数量”。首先,挑选植物时主干、小枝形态应分明,疏密有致;其次,叶不过密、不挡枝,不应妨碍游人观赏枝形;再次,树形本身延展感强,忌用球状造型植物;最后,栽植时留出空隙,虚实相衬,不掩山姿。
 
1.2.2错落
 
在古典园林中,假山作为体量较大的一处景点,山势起伏,树木栽植错落有致,有助于形成丰富的景深。林木的经营须有层次,种植时不仅通过不同树种的个体差异形成对比,而且依其前后次序做出高矮变化[20]。如个园秋山,山顶的黑松种植位置退后,而山腰红枫靠前,在红枫分枝点以下的岩峰中栽种矢竹,各处红枫种植亦有前后参差,低矮处栽植红豆杉遮挡空隙,山势若隐若现,植物前不挡后,层次分明。
 
1.2.3合宜
 
所谓合宜,意为山中之树适地、适时种植,植物种类与山形、山势匹配。假山中的植物,其生长习性、姿态、色彩各有特色,种植设计应针对山前、山后、山顶、山腰、山脚、水畔的不同特点,选择合宜树种,树姿树貌不欺山。具体选种见后文(3.1)详叙。
 
1.2.4助势

叠石假山营建中怎么种植设计的4个原则
 
假山中的植物,其目的是助山势,形成山林之景。首先,要塑造山林氛围,这就涉及对植物数量的斟酌:独木不成林,株数多时三五成丛,株数少时就需形态遮天蔽日,形成人在山中游的体验感;其次,山林有别于树林,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曰“树为山之衣”,他在表达山中植物重要性的同时,也明确了主次,即植物种植是为山服务的。倪瓒的山水画《筠石乔柯图》(图1-3),树形疏淡,似林非林,似丛非丛,混淆了山与林木的主次,观赏效果也不佳。山势是审美过程中对山体延伸态势的一种动态想象,如生长势、环抱势、延伸势[21]。助山势,指的就是植物的生长方向应与山体延伸方向一致,烘托山体的动势。
 
>更多关于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45 second(s), 611 queries, Memory 4.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