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真境造山理念下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

日期:2023-06-09 22:34:23     作者:杨云峰    浏览:0    
核心提示:种植设计主要功能从塑造假山整体形象过渡为展示单株植物枝态。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主要对“真山型”叠石假山(下称叠山)的种植设计展开讨论,“假山型”不在此列。
摘要:【目的】学界对园林中叠石假山营建体现真山之境这一观点已有共识,其上的种植设计应兼顾美学与生态两方面的要求,并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辅助假山、烘托意境,但目前少有成体系的研究。为此,探究假山营建中这一约定俗成的植物设计方式。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例分析、交流访谈及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真境造山”理念下园林叠石假山的种植设计目的、原则、方法和技法。
 
【结果】1)在设计目的上,应围绕“营真境、求意境”的理念展开。
 
2)在设计原则上,注重“疏朗、错落、合宜、助势”——树形疏朗,叶不挡枝;栽植有层次,高矮变化错落有致;选择合适树种;种植设计为山服务,营造山势。
 
3)在设计方法上,植物选择需适配假山风格,目的在于“取荫、遮瑕”;营建之前就应完成种植布局;山前、山中、山后3个区域采用不同的种植设计方法;通过植物的色香味体现假山意境内涵。
 
4)在设计技法上,树种的选择以丛生多干的小乔木为主,与其他种类植物配合进行景观营造,后期通过合理修剪,体现假山造景的自然美。
 
【结论】围绕“真境造山”的主题,细致研究了叠石假山种植设计的方法,加深了对传统造园叠山技艺的系统性理解,可为造园实践提供指引。
 
假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核心要素。人们对假山营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追求,曹汛先生在《略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一文中,总结了中国历史上营建假山的3种类型——真山、缩尺山和真山局部。其中,明末清初由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所创的追求塑造真山局部的流派,受到学界的认可度尤高[1-2]。张南垣以相近的尺度去模拟一个真山的局部,追求逼真的形象,讲究可入、可游。清初的李渔和清中后期的戈裕良分别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张南垣所创流派的发展[3]。在此基础上,当代扬州造园家方惠通过大量实践与思考,归纳出以叠石假山求山之“真境”的整体营造技艺[4-6]。

真境造山理念下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

方惠在40年的从业经历中,实践着“真境造山”的理念,追求“以少胜多”的方法,使得假山只显示出山体的局部,余留下山体蜿蜒的脉络不显示,形成真山“不尽”之感,追求“见山不见其全貌”,见山不见峰的特色。他的作品小则几十平方米的庭园,大至上万平方米的展园,自成一派①。
 
所谓真境,是一种物理境域,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不拘泥于园林中天然或人工的实体,通过叠山、理水等一系列造园手法,让身处其中的游览者如置身山林之间。“真境造山”,即指基于真山境界,结合园林布局营建假山,使假山拥有自然之美[5]。
 
假山以植物为毛发,树、花、草、藤、竹等众多类别皆能与山石搭配;如果缺少植物,则成了荒山秃岭,没有生机,俗称童子山[6]。植物虽为配角,但是否扮演好促山水真境、提供驻游之地、烘托园林意境的角色,往往也能左右一园之成败。
 
城市中的广场、公园面向公众,且面积较大,其种植设计作为主要表现内容需要兼顾生态、美学、社会等多方面功用,相关的理论、实践已相当成熟;而面积较小、环境相对封闭的传统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则需考虑与假山的搭配,兼顾使用者在赏、游两方面的诉求,以美学和文化价值的展示为主,生态价值次之,其系统性的设计方法研究尚有欠缺。
 
古代有关古典园林的著作,对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有少量叙述。计成在《园冶》“掇山”一篇中曾提及植物与山石的关系[7];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列举了一些适合与假山结合造景的植物[8];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论述了花木与山石组合配置的相关内容[9]。
 
现代学者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开展了大量研究。刘敦桢总结了苏州古典园林假山上花木的配置方法,指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假山,其花木的选择与配置多与山的大小、形状相称,并详细阐述了苏州古典园林中“土多石少”的假山与“石多土少”的假山之间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法[10]。杨鸿勋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论述了土山与石山的植物配置方法[11]。

徐德嘉在《园冶》《长物志》中植物配置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松、竹两种植物在假山上的配置方法[12]。陈进勇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皇家园林在山体上栽种植物的方法,即模仿自然的植物景观[13]。

真境造山理念下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


李海舰等在个园四季假山的艺术成就之外,统计了不同主题假山中的植物配置,提出了植物配置是影响假山布局的关键[14]。卢燕等以扬州个园、何园和瘦西湖公园为例,选取了其中的假山代表,调查植物类型,分析植物与假山的搭配方式及作用,提出了对扬州假山营造中植物种植的建议[15]。云嘉燕等重新梳理了环秀山庄的植物配置,得出了植被改植使得景观构图不断演变的结论,为深入探究假山种植设计方法提供了依据[16]。
 
以上学者的研究建立了假山中种植设计的框架,并对理法进行了探索,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总结园林整体植物配置上,少有限定于假山范围的种植设计探讨,或多以假山植物种类调研为主,并未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则和方法。此外,学者的研究多为由上而下的观察和概括,缺少匠师、匠人在建造过程中深入基址的经验总结。在当代园林建设中,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泾渭分明,而假山营建中所有的材料都是非标件,设计和施工一直都是一体化进行。方惠作为造园家,基于实践梳理的理法直指技艺核心。

通过访谈和实地勘察,笔者总结了方惠在“真境造山”方面的诸多观点和经验,并将种植设计的目的总结为“营真境、求意境”,以此为出发点,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配置技法3个方面,探讨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要点。尽管假山根据体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营造方式有所差异,但种植设计的方法大同小异,差别仅在于随着观赏距离由远及近,种植设计主要功能从塑造假山整体形象过渡为展示单株植物枝态。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主要对“真山型”叠石假山(下称叠山)的种植设计展开讨论,“假山型”不在此列。
 
>更多关于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51 second(s), 618 queries, Memory 4.1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