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都市圈视阈下中国都市农业空间发展模式讨论

日期:2023-08-22 11:01:26     作者:苏畅    浏览:0    
核心提示:中国目前实行的宏观土地政策与日本实行的多尺度土地政策存在管理差异,因此市民农园的管理模式应更多依赖政府政策导向。北京于2004年出台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定位
都市圈视阈下中国都市农业空间发展模式讨论
 
笔者选取与本研究对象规模与发展模式相似的京津冀都市圈进行对比,进一步讨论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9》表明[39],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在国内已具备先进市民农园的发展基础,在全国具备示范性。
 
从都市圈交通流层面的视角来看,由于地少人多,日本首都圈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组织形态,市域间具备复杂的轨道交通系统。京津冀都市圈目前的城际间通勤轨道交通密度较低,区域内交通运输网密度差异较大,在此条件下,市民农园发展用地的选取可偏向轨道交通发达的北京、天津地区。
 
从经济水平层面的视角来看,日本首都圈的核心区域通过向外部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各区域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从内部优化经济,经济协同发展的效果显著。京津冀都市圈存在机能重叠、低效重复和区域资源竞争等问题,使京津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未达到理想状态[40]。从日本经验看,市民农园作为适用于中低经济水平地区的农地类型,其发展可盘活区域内发展潜力较高、利用效率较低的用地资源,成为当地吸引周边人群、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新途径。
 
从人口发展层面的视角来看,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密度问题与日本东京都尤为相似,人口密度极高的地区难以为市民农园的发展提供空间,而市民农园依赖人群需求,因此市民农园的选点可考虑有较大人流量或潮汐人流量的非核心城区的周边地区。中国整体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及日本,但京津冀都市圈内人口已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在此趋势下,应积极、灵活地调动城乡老年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老年产业,市民农园可作为老年友好型产业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风险。
 
从城市规划政策的视角来看,中国目前实行的宏观土地政策与日本实行的多尺度土地政策存在管理差异,因此市民农园的管理模式应更多依赖政府政策导向。北京于2004年出台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定位,天津、河北已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与实施方案以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相关文件均为区域内市民农园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管理工作同样应从国家决策、政府政策层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都市圈的政府统筹协调机构,合理选点和制定开发策略,保障市民农园开设者及使用者的权益。

都市圈视阈下中国都市农业空间发展模式讨论
 
基于上述对比讨论,笔者针对中国都市圈尺度下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选址与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1)布局选址:目前中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应综合考虑各地交通建设、经济水平、人口发展等条件,充分利用包括交通及政策在内的都市圈协同发展优势,选择具备良好外部环境的地区率先开展市民农园建设以起示范效应;考虑市民农园与城市的紧密关系,选址应当以城市环境为主,以城郊或城乡结合处为辅,利用轨道交通提高市民到达农园的便捷性;同时与城市其他功能需求相结合,如发展老年友好型产业,并将其发展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2)发展前景:市民农园的稳定持续发展需要政策保障,但应结合中国国情,重点关注土地政策,思考市民农园与中国城市绿地分类的结合,将都市农业相关意见与方案进一步深化,并制定针对都市农业及市民农园的具体规范政策,以保障开设者和使用者的利益。
 
6结语
 
笔者聚焦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发展现状,将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进行空间落位,开展相关量化与空间分析,揭示交通建设、经济水平、人口发展、城市规划政策对市民农园发展特征的影响机制;突破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框架,基于定量化研究,直观呈现了都市圈尺度下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为市民农园的合理布局及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判定不同影响因素与市民农园分布的相关性,为市民农园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内因机制的进一步准确分析,以及都市农业的合理发展提供基本指导方向。
 
然而,由于数据获取来源及精度的局限性,现阶段研究难以呈现细分类型的市民农园在都市圈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情况和使用现状;此外,日本首都圈虽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囿于不同国家政治体制、土地权属与相关政策的差异,都市农业及市民农园的发展也表现出差异特征。下一阶段研究亟须将欧美、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市圈的都市农业发展管理政策进行横向对比,为中国未来都市农业发展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充足的研究基础支撑。
 
>更多关于都市圈视阈下市民农园的空间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