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

日期:2023-08-22 11:31:35     作者:苏畅    浏览:0    
核心提示: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以日本首都圈内各区域的市民农园数量、人均市民农园数量作为判断市民农园分布空间特征的指标,针对
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
 
以日本首都圈内各区域的市民农园数量、人均市民农园数量作为判断市民农园分布空间特征的指标,针对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政策4个层面要素,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空间叠合展开关于影响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制的讨论,为中国都市圈尺度下市民农园的发展提供经验。
 
4.1交通可达性

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
 
为揭示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与都市圈交通条件的相关性及相互影响机制,首先将首都圈内各区域范围内的市民农园数量与交通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市民农园数量与轨道交通密度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高速公路密度无显著相关性(表2)。

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
 
进一步将市民农园分布与交通建设现状进行空间叠合(图11)与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距轨道交通2000m的缓冲区范围内有市民农园668个,占总数的86.3%;距高速公路系统2000m的缓冲区范围内有市民农园313个,占总数的40.4%。总体而言,轨道交通对市民农园的建设及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图12)。

  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
 
 
市民农园以提供非物化服务和生产小体量农业产品为主,无须大规模交通运输,而是依赖人群的直接使用[22],因此城市居民在选择市民农园开展体验型农事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可达性的考量。日本首都圈稠密的轨道交通是一都三县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出行工具,因此,市民农园的发展也高度依赖轨道交通,这符合地区发展特征。
 
4.2经济发展
 
选取都市圈内各区域的年人均收入作为反映居民经济水平状况的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人均收入与市民农园数量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目前首都圈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建设较多市民农园的需求。
 
进一步将市民农园分布与各区域年人均收入分布进行空间叠合,发现市民农园在年人均收入水平为450万日元③以下的区域分布更多,即市民农园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中等及偏低的区域。

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

对于经济水平中等的区域来说,当市场销售的农产品价格超过家庭的消费期许时,部分家庭便会主动重回“农业时代”[22],而这种以供需为目的的都市农业发展促进了市民农园的建设,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高收入水平地区的人群,满足了其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图13)。对于经济水平偏低的区域来说,地区发展缓慢,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市民农园作为一种成本小、经营形式灵活且吸引力强的土地利用形式,其建设可成为提高市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3人口规模与人口老龄化

日本首都圈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理
 
为揭示市民农园分布与区域人口特征的相关性规律,笔者选取各区域2015年的人口密度作为反映人口规模的指标,以各区域65岁以上老人所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作为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分别将首都圈内各区域市民农园数量及人均市民农园面积,与反映人口规模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两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市民农园数量与人口规模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表3);人均市民农园面积与人口规模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将市民农园的分布与各区域人口密度及65岁以上老人占比的分布进行空间叠合(图14、15)。
 
首都圈内人口规模分布极其不均衡。东京都十四区的人口密度普遍较大,千叶县和埼玉县呈现地广人稀的特征,神奈川县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均匀。高密度人口产生的需求为市民农园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因此市民农园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但过高的人口密度反而使人均市民农园面积减小,可充分利用城市中较大面积的废弃地、荒地等开发建设市民农园,增大市民农园面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对于人口老龄化程度,首都圈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空间分布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特点。东京都和神奈川县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千叶县和埼玉县更低,千叶县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由于市民农园目前以满足城市居民精神需求为主要功能,其使用者多以家庭为单位,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市民农园具有更大的需求。尽管如此,市民农园这类小型都市农业项目所需劳动力少,对专业化技能的要求低,农户负责提供场地、工具和简单教学辅导即可,其建造仍能成为城市近远郊欠发达区域减缓人口老龄化与促进土地活化的双赢方案。
 
 
4.4政策制度
 
尽管日本最初的市民农园由民间团体自发形成,且目前的运营主体仍以地方公共团体居多,但市民农园作为农业用地,发展受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政策制度的引导和制约。1975年,日本政府对市民农园开发的认可加速了其发展[27],1976—2016年的3~7次首都圈规划,对农地的政策由原先的农地改建住宅转变为农地保护与多功能开发,扩大了市民农园的发展空间;另有保障市民农园发展的《市民农园发展促进法》,明确了城市居民是市民农园的主要使用主体及日归型市民农园是城市市民农园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对市民农园的开设要求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提升了市民农园的品质,在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此外,《特定农地租赁法》[16]为市民农园开设者提供了便利,增强了市民农园开设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开设市民农园的热情。
 
>更多关于都市圈视阈下市民农园的空间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40 second(s), 661 queries, Memory 4.3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