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起源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性

日期:2023-09-24 10:51:41     作者:边思敏    浏览:0    
核心提示:伴随着虚拟空间繁荣和资本全球化导致的公共空间衰落,建立公共属性的媒介不再限于物理空间之中。为了阐释物理空间的不可替代性,辨析了公共空间的3层含义,并通过追溯公共空间在起源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原型——剧场,以及行为模式原型——仪式,探讨了公共空间建构公共性的作用机制,
剧场与仪式——起源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性
 
摘要:当代语境中,伴随着虚拟空间繁荣和资本全球化导致的公共空间衰落,建立公共属性的媒介不再限于物理空间之中。为了阐释物理空间的不可替代性,辨析了公共空间的3层含义,并通过追溯公共空间在起源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原型——剧场,以及行为模式原型——仪式,探讨了公共空间建构公共性的作用机制,提出“空间”“行为”“情感”的三元关系。进而提出:剧场衍生而出的公共空间作为承载这种关系链条的物理容器,起到了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媒介作用。
 
0引言
 
在《利维坦》(德语:SonderbandLeviathan)①2021年主题为“公共领域的新结构转型”的特刊中,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指出,新媒体的出现不是简单对原有媒体的扩展,而是类似印刷术,实现了传媒发展历史上的一种跨越[1],这种变革使社会结构及其公共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正在建构虚拟的公共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政策更倾向于为资本扩张服务[2],空间的产生不再或不仅源于城市生活的真实需求,而是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被资本“制造”的消费需求[3]。公共空间中的公共属性被“稀释”,人与居所之间的内在关联日渐瓦解,这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令人担忧的新趋势[4]。


起源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性
 
1思路与架构
 
公共空间日渐衰落,当代语境中建立公共属性的媒介已经不被限制在物理空间之中,人类会最终走向“数字王国”而彻底放弃物理世界吗?这是个值得怀疑的命题。
 
一方面,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多种大众心理问题,长期处于狭小空间、丧失部分或全部社会角色是导致人们产生抑郁、狂躁等心理状况的重要原因[5];另一方面,正如建筑理论家贝尔德(GeorgeBaird)所说,现实世界中人类活动的历史及其持续性依赖于将无形的事物转成有形的事物记录下来[6],例如人们往往会将关于故乡的回忆与特定的公共空间关联,这暗示了情感认知与物理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

因此,虽然在当代语境中建立“公共”属性的媒介已然不被限制在物理空间之中,但作为实体的公共空间依然占有重要地位[7],人们无法完全摆脱对面对面交流的渴望。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希望再议城市公共空间并追问:如果物理空间不能被虚拟媒介完全取代,其底层原因是什么?
 
首先辨析“公共空间”概念的内涵。通过由开放空间向公共空间的价值重心转向,阐释公共空间概念在物理特性、使用者和行为、社会价值3个层面上的含义,并关注这一概念与物理空间之间的内在关联。

其次,通过追溯公共空间的物理空间原型和行为模式原型,探讨公共空间建构公共性的作用机制,进而提出基于“空间”“行为”“情感”的三元关系的建构过程,认为由剧场衍生出的公共空间作为承载这种关系链条的物理容器,起到了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媒介作用。通过对公共空间内涵以及起源意义上公共空间原型和作用机制的回溯,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研究提供参照,以期振兴“日渐衰落”的公共空间。
 
>更多关于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性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441 second(s), 510 queries, Memory 3.4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