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上海滴水湖站点广场品质化需求与新技术探索

日期:2023-10-02 15:46:47     作者:叶宇    浏览:0    
核心提示: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针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品质、场所活力、城市可意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创新性地建构了以人为本的系统性技术框架,从访客画像、行为活动及空间感知3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域的建成环境审计:
基于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建成环境审计
 
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
 
摘要:近年来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涌现,使得基于大、小数据相结合的精准建成环境审计正逐渐成为可能。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针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品质、场所活力、城市可意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创新性地建构了以人为本的系统性技术框架,从访客画像、行为活动及空间感知3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域的建成环境审计:基于位置服务(LBS)、公交刷卡、兴趣点(POI)及美团数据,开展访客特征与功能需求研判;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和空间句法分析,了解人群如何使用场所空间;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与可穿戴传感器,对人体生理信息进行动态监控,最终从功能要素、空间形态要素、人本尺度景观要素3个方面提出新城更新的设计介入策略。这一技术框架有望为建成环境品质的精准提升与设计导控提供支持。
 
1研究背景:品质化需求与新技术探索
 
1.1人性化、品质化建设需求推动下的新城更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许多城市建设从高速扩张转向存量更新的阶段,人性化、品质化成为重要的城市建设方向[1]。同时,随着习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被赋予重要的时代意义。新城建设既要立足宏观层面,将人民城市理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论融入各层级城市规划中,也要深入微观层面,聚焦于人本尺度的人居环境营造[2],将以人为本的空间品质与环境提升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3]。
 
近3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量的新城建设,存在建设速度过快、开发规模巨大、距离城市主城区较远的现象[4],许多新城因空间品质不高、场所活力不强、城市可意向性(imageability)[5]不足等问题广受诟病[6]。因此,随着新城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本导向的建成环境品质提升势在必行。新城建设的人本导向进一步体现为对人群特征、空间活动模式、人群在空间环境中的感受进行精准研判,并为空间品质的精准提升与设计导控提供全面支持。


上海滴水湖站点广场品质化需求与新技术探索
 
1.2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支持下的建成环境审计
 
面向空间品质提升的访客画像、行为活动与空间感知分析,以往多依赖于经典环境行为学调研,通过行为注记[7]、问卷访谈等途径,对市民的需求、活动及空间感受开展分析[8],探索空间环境要素对人群空间感知与行为的影响[9],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这一系列方法在过去被广泛应用,但其耗时费力、研究信效度有限,难以支撑高频动态的行为分析及人本尺度的空间品质评估[10]。在人性化、品质化建成环境提升需求不断涌现的当下,以微观尺度的人工实体要素为分析单元的建成环境审计[11]应运而生。
 
随着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大数据、传感技术、机器学习算法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方法为城市建成环境审计带来新的机遇。将多源数据支持的城市分析与基于传感技术的具身循证方法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支持大规模、精细化的空间形态测度与品质评估[12-13],还可以在个体层面推动空间行为与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以上述为基础的建成环境审计有望回应人本导向的城市设计与更新。
 
>更多关于上海滴水湖站点广场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71 second(s), 467 queries, Memory 3.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