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的4个识别

日期:2023-10-18 11:22:22     作者:白颖    浏览:0    
核心提示:揭阳城隍庙位于潮汕文化核心区揭阳市榕城区,2019年10月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城隍庙作为明清以来潮州府古八邑中揭阳县的县级城隍庙,建构逻辑清晰,序列严整,是潮汕地区祠庙类建筑的典型代表。
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识别
 
3.1揭阳城隍庙概况
 
揭阳城隍庙位于潮汕文化核心区揭阳市榕城区,2019年10月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城隍庙作为明清以来潮州府古八邑中揭阳县的县级城隍庙,建构逻辑清晰,序列严整,是潮汕地区祠庙类建筑的典型代表。《韩江记》对清揭阳城隍庙的兴盛有记载:“我潮神灵显赫,以揭阳城隍为最。[14]”揭阳城隍庙作为城市遗产,伴随城隍信仰祭祀活动,广泛参与民间社会生活,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地方特色浓郁的城市文化景观。
 
3.2揭阳城隍庙的层积认知

揭阳城隍庙的层积认知
 
揭阳城隍庙在持续演变过程中,记录和延续了不同历史时期揭阳的城市格局和历史记忆(图2),是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空间,其承载的丰富价值是历史上不同“层次”随时间“层积”的结果。
 
揭阳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雍正《揭阳县志·坛祠》云:“城隍庙在县治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洪武二年县丞许德创建。”据历代《揭阳县志》记载,自明代初建后的200余年间,揭阳城隍庙经历了民间乡绅组织的4次重修与增建,形成了揭阳城隍庙三进院落的主体格局。1993年城隍庙展开全面恢复修缮,保留了明代的青砖墙、大殿石柱和大门石鼓等,并依明朝样式修复梁柱构架、钟、鼓楼、拜亭和龙虎井等。

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的4个识别
 
揭阳城隍庙自1369年始建,至1996年修复扩建完成,历经数次增建修复,从最初以官方主导的祭祀城池护佑之神的祠庙,逐渐成为具有多重功能的城市开放空间。揭阳城隍庙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承担了官方政令宣导、信仰祭拜和举办民俗活动等多种功能(表1)。

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的4个识别

明清时期通过地方官员在城隍庙中举办的官方祭拜、颁布政令等活动,对地方进行控制管理,体现了国家内在公权力对传统社会空间的渗透;与此同时,随着因城隍信仰发展而来的城隍祭祀、城隍庙会、城隍诞辰等传统民间活动的定期举办,作为官方祠庙的揭阳城隍庙与民间社会互动频繁,其世俗化程度显著提高,以祭祀空间为中心的建筑规模及序列亦随之不断拓展,最终由功能单一的祭祀空间演变为文化内涵丰富的社会公共空间(图3、4),展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3.3揭阳城隍庙的关联分析
 
从历史层积梳理中可以发现,揭阳城隍庙与城市文化景观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紧密交织,这种关系在市民生活、情感和记忆方面尤为明显[15]。
 
揭阳城隍庙与揭阳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反映与见证了揭阳城市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和价值取向。依托城隍庙的民间信仰及活动,城隍庙参与到了人生礼俗、岁时节庆、信仰民俗等传统文化活动中,贯穿地方生活日常。不断变化的文化活动赋予了揭阳城隍庙多元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定的城市文化景观。

城隍庙的节庆、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城隍神祭拜、祈愿等活动中逐渐形成;活动的筹办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宗教、文化生活的发展。在揭阳城隍庙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与庙宇的特定空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结,使文化与空间深入融合。然而,如果将这些活动从城隍庙的空间中抽离,活动本身携带的文化信息将被削弱,甚至消亡。
 
3.4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特征凝练
 
在对揭阳城隍庙层积认知与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形态延续、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社会生活等线索对揭阳城隍庙的遗产价值展开全面认知和提炼。
 
揭阳城隍庙历经多次修建,不断吸收和融入不同历史阶段的价值观、文化和技术等,以完整的建筑形态展现出城市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具有真实性与完整性。伴随地方政府、民众等不同主体的活动,揭阳城隍庙持续产生新的价值及意义,展现出空间随时间的推移进行转化、适应和延续的能力,其与城市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尤其在延续城市特色、传承地方文化和塑造城市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的本体价值、衍生价值和工具价值3个维度进行分析凝练,揭示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具有城市历史空间存续、地方群体文化认同和城市管理协同三大核心价值特征,系统阐释揭阳城隍庙遗产价值的具体呈现。
 
标签: 揭阳城镇景观
>更多关于揭阳城镇景观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11 second(s), 355 queries, Memory 2.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