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南京园博园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三种时间

日期:2023-10-25 15:35:42     作者:高长军    浏览:0    
核心提示:南京建筑景观的物质性与生产过程的事件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大型博览会结束后物质空间的延续难题。在建筑与景观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时间的地质性、社会性、事件性等维度,能够为博览会空间的延续提供一种前置的解决策略。
超越事件性景观:南京园博园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三种时间
 
摘要:在当代中国,南京建筑景观的物质性与生产过程的事件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大型博览会结束后物质空间的延续难题。在建筑与景观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时间的地质性、社会性、事件性等维度,能够为博览会空间的延续提供一种前置的解决策略。
 
在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具体场馆与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者的回应性策略使得建成后的园区不仅服务于博览会事件,而且兼顾选址场所本身的特性,从而将单一的事件性景观融贯于连续的时空线索中。
 
1事件性景观的延续难题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世博会、世园会和园博会①为代表的各类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促进贸易交流、扩大影响力和更新城市景观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大量附加活动与媒体宣传,大型博览会有利于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与吸引力[2]。另一方面,大型博览会的筹办雄心能够刺激标志性景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一个区域的转型带动更大范围,乃至整个城市的更新[3]。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国际竞赛、场馆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等系列举动,成为上海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因[4]。
 
 
由于以园林园艺为主题、规模多样的各类世园会和园博会的筹办难度相对较低,因此选择举办的城市数量众多。这些园区往往会在展览结束后被改造成供当地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的主题公园X57,对公共生活与城市景观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例如,1999年昆明世园会的盛况引发了中国城市对这类博览会的极大关注[[6]在此之后,沈阳、台北、西安、青岛、唐山、北京、扬州等多个城市均举办了日1级别以上的世园会2。园博会作为诞生于本土的园林博览盛会,自1997年在大连第一次举办以来曰,已成为各省市打造特色景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此外,还有不少地区在省内各市轮流举办省级园博会,一时间形成了园博热潮。
 
然而,这些博览会也令举办城市面临短期活动结束后,建筑与景观如何长期延续的结构性难题。出于降低举办成本和平衡城市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考量,主办城市一般选址于工业“棕地”兴建大型场馆与营建生态景观f87。虽然此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难题,但这些博览会往往只有1-3个月的展期,活动结束后,如何将建筑与景观从临时性功能过渡到城市日常功能并融入已有的城市结构fgl,成为各方在面对这些大型景观构筑时的共同难题。例如,由于管理和资金等运营问题,昆明世园会的部分场馆及园区内建筑一度处于荒废状态,游客数量和运营收入相比展期大量减少口。」。
 
类似地,第九届北京园博会的后续改造也存在占地面积过大、景观绩效差、改造灵活度较低、周边居民难以享用园区服务等问题口,」。即使是作为博览会主角的园林景观,也因为频繁的参展任务和集体审美的影响,呈现出一种符号化的趋势口2」。

目前,大型博览会园区的后续利用主要存在4种方式:})全部拆除;2)保留地标性建筑;3)部分拆除,部分改造利用;4)完整保留博览会场地并改造利用。但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仍然是一个普遍性难题曰。综上,如何突破博览会举办期间的有限时空,将这种短期事件转化为对城市的长期效用成为博览会规划和设计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口3」。

南京园博园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三种时间
 
如果说大型博览会在文化影响范围与空间景观层面的双重驱动力来自“大事件”(mega-event)在短时间内对城市资源的集中与调配[14],那么由此生产出的建筑和景观也往往因为过程中的目标导向而具有鲜明的“事件性”(eventfulness)。客观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有限的准备时间,例如园博会1-3年的展览间隔使得从申办成功到开幕成功的筹办周期非常紧张,或许无暇顾及后续的利用。此外,博览会相对独立的功能要求和空间特点,也与日常的城市功能有所差异,导致后博览时期的园区在未被合理改造之前,无法直接纳入城市使用,而这部分二次改造的资金往往不能在筹备伊始被充分考量。

早期园博会中的“事件性”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前四届园博会的展览场地以利用现有公园资源为主,所有设施在博览会结束后被悉数拆除口5」。如若试图保留部分展览场馆或园区,这类大型项目往往会经历一个“强行隔断”和“强行注入”的过程,与原有的城市环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口6」。因此,“大事件”的紧迫工期与独立功能,使得这些问题很难被充分地考虑到。可以认为,大型博览会建筑与景观延续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建筑景观的物质性与生产过程的事件性之间的矛盾。
 
那么对设计者而言,应该如何平衡这种物质性与事件性之间的冲突呢?本文认为,将场所中的多重时间维度纳入前置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是超越事件性景观的一种策略。后文将首先对博览会选址区域中潜埋的3种时间进行定义与解读,在一般的事件性时间之外引入常被忽视的地质性时间与社会性时间;然后以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园区(以下简称“园博园”)中具体场馆与景观的设计为例,说明在前期的策划和设计中融合3种时间维度,能够使建成后的园区兼顾博览会期间的短期使用与展会结束后的延续利用,并充分考虑到场所本身的特性。
 
>更多关于南京园博园建筑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92 second(s), 106 queries, Memory 1.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