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孙筱祥与厦门植物园的3个总体规划

日期:2023-10-31 09:06:05     作者:任尧    浏览:0    
核心提示:50—60年代孙筱祥的造园思想和植物园规划思想,研究来源一部分是植物园实地调研和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前主任陈榕生⑩的访谈,另外一部分是分析孙筱祥在该时期发表或编著的4篇著作(表1),这4篇文献的发表时间与孙筱祥参与厦门植物园规划的时间接近,集中反映了该时期孙筱祥的造园思想。
孙筱祥与厦门植物园总体规划
 
3.1孙筱祥的造园思想特点
 
孙筱祥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园艺系,获得农学士学位,1944—1952年师从徐悲鸿学国画,1954年在东南大学师从刘敦桢、童寯、杨廷宝等大师学习建筑设计,后长期在北京林学院教授“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课程。孙筱祥具有良好的园艺学、建筑学和绘画基础,长期从事园林设计教学工作,在20世纪50—60年代,完成了多座植物园的总体规划,如华南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北京植物园、海南植物园(“文革”被毁)、厦门植物园及北京林学院植物园(被毁)等。

孙筱祥的造园思想特点
 
文章研究的是20世纪50—60年代孙筱祥的造园思想和植物园规划思想,研究来源一部分是植物园实地调研和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前主任陈榕生⑩的访谈,另外一部分是分析孙筱祥在该时期发表或编著的4篇著作(表1),这4篇文献的发表时间与孙筱祥参与厦门植物园规划的时间接近,集中反映了该时期孙筱祥的造园思想。
 
1)孙筱祥注重园林的空间构图,创造性地从中国山水画的角度去研究传统园林,从画论中寻求造园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项目中。
 
2)造园要分析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和生活需求,及其对园林形态的影响。古典园林的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官僚、地主等剥削阶级,现代园林的使用者是广大的无产阶级。
 
3)作为植物学和园艺学方面的专家,孙筱祥注重植物配置和植物规划设计,注重植物的地域性设计,如华南植物园规划木兰园、姜科植物园、棕榈园、阴生植物区等植物专类园;北京植物园规划芍药园、丁香园、宿根花卉园、梅园等植物专类园;花港观鱼设计中,以牡丹、海棠和樱花为主调植物,以广叶玉兰为基调植物等。
 
4)孙筱祥的造园思想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呼吁造园家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强调园林是社会主义园林绿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我国植物园的建设广泛吸收了植物学者、园艺学者、园林工作者、建筑师、工程师等参与植物园的规划和讨论,孙筱祥是同时代研究者中,强调传统造园理论与现代植物园规划设计结合的学者。
 
3.2厦门植物园的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孙筱祥强调植物园是社会主义园林绿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的无产阶级服务。按照孙筱祥对植物园类型的划分,厦门植物园属于地方领导的综合性植物园。在任务上首先要满足科学研究及科学生产的作用,再者就是对市民进行植物学科方面的科学教育,转化到功能方面,主要分为展览区和苗圃及试验研究区,另外还要为市民提供游憩、休息等区域。
 
孙筱祥注重植物园的地域性设计。基于厦门岛的自然气候特点,孙筱祥强调厦门植物园的定位是南亚热带植物园,以棕榈植物、竹类植物、藤本植物、大花乔木和大型草本为引种驯化研究的重点?,因此确定厦门植物园在全国植物园网中的位置,明确了植物园的地域性特点。植物园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城市绿地,它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不仅是一个植物科学展览馆,而且兼具审美和教育的功能[12]。根据植物园的定位,明确工作范围和主要承担的任务,厦门植物园分为展览和科研两大功能区。


 
万石山西麓为厦门老城区,利用原有城市路网,辟西门为入园大门。利用原有地形和修建水库时形成的道路,园内形成了“一环五区”的总体布局(图4)。“一环”即围绕万石水库形成的环形道路系统;“五区”即展览功能的四大植物展示区和科研功能的引种驯化区。
 
展览区环布在万石水库四周,位置靠近植物园西大门,面向群众开放,以科普、游憩为主,科研为辅。西大门是植物园的主入口,该区域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大。万石水库可以为灌溉植物提供便利,调节环境微气候,同时可以很好地发挥其景观作用,结合观赏植物形成不错的景观。植物展览区主要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植被类型、观赏植物与园林艺术结合等原则进行布局,如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规划的裸子植物区;按照植被类型规划的竹类植物区、棕榈植物区,观赏植物与园林艺术结合的南洋杉草坪等。
 
苗圃试验区专用于科研和生产,面向群众的功能性较弱。在万石水库的东侧山坡建有植物栽培温室,水库东侧的缓地为花圃培育区。故将植物栽培温室扩建为引种驯化区,花圃的位置保留不变,二者共同构成植物园的科研区域。科研功能区位于植物园东南侧,距离中心景区较远,可以较好地避开游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更多关于厦门园林植物园景观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