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50年代的北京植物园

日期:2023-02-28 22:36:59     浏览:0    
核心提示:南北两园北京植物园(19561962年、1997年,587hm2)19561962年,孙筱祥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造园组导师。他于
南北两园——北京植物园(1956—1962年、1997年,587hm2)
 
1956—1962年,孙筱祥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造园组导师。他于1956—1958年主持完成了北京植物园南、北两园的全部规划设计工作,植物园于1960年基本建成。2022年4月18日,北京植物园南、北两园整合,正式揭牌成为国家植物园。
 
1956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申请建设北京植物园。同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园,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园林局共同领导建设[11]。当年获国务院批准的北京植物园原创总体规划由孙筱祥先生主持完成,规划总面积为587hm2,南园为苗圃及实验区(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园为展览区(属北京园林局)。

50年代的北京植物园

50年代的北京植物园

后来南北两园独立,分别成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孙先生曾长期担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顾问,指导植物园的建设发展工作。他于1997年完成了该园木兰毛茛区(木兰牡丹园)的设计,其主景是由假山、瀑布和王莲池映衬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玉兰山居”,并为玉兰山居撰写对联一副:“香花沐春雨,红叶醉秋霜”(图9)。

 
 
2005年10月,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加入IFLA的前夕,IFLA主席玛莎·法加多(MarthaFajardo,2002—2006年第18任主席)和詹姆斯·海特(JamesHayter,2018—2022年IFLA第22任主席)应学会邀请到中国访问。孙先生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原副理事长和IFLA唯一中国个人理事,代表学会邀请两位熟识多年的国际同行参观了北京植物园。

50年代的北京植物园

50年代的北京植物园

回国后,法加多主席对此次意义深远的中国访问给孙先生发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抄送周干峙理事长(图10、11)。
 
早在1983年8月,孙筱祥先生应IFLA主席兹维·米勒(ZviMiller,1982—1986年第12任主席)亲自致信邀请,经中国林业部和国家科委批准,只身前往西德参加在慕尼黑举办的IFLA第21届世界大会。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米勒主席宣告了中国风景园林界和IFLA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IFLA总理事会在周日一致通过了经过多年努力终于争取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个人理事申请”。这是中国首次在IFLA总理事会赢得席位和与所有团体会员国同等的总理事会参会资格和发言权。
 
孙先生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成为中国风景园林界与IFLA之间的桥梁、纽带和使者,开拓中外风景园林界之间的交流通道,代表中国风景园林界与IFLA共同努力,促成在中国成立风景园林学会,从而实现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IFLA的最终目标。在大会期间,孙先生当选为IFLA历史风景园林学术委员会(CommitteeonHistoricLandscapesandGardens)委员(1983—2005年)
 
从1983年起,他坚守中国在IFLA总理事会的唯一席位和话语权长达22年,曾与多任IFLA主席和世界著名学者并肩努力,共同推进世界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他为中国风景园林界建立起了牢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国际关系,直至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于2005年12月成功加入IFLA。
 
“孙筱祥教授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学会副理事长。20多年来,为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做了许多工作,为学会的建设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标签: 植物园
>更多关于植物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84 second(s), 182 queries, Memory 1.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