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盆景老板的意外人生

   2012-02-05 1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初踏入位于湖父镇张阳村的玉女潭生态盆艺园,感觉有些惊奇。这个卖盆景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一盆盆码好排放售卖的布局很不一样:古色古香的镂空花架,错落有致的石凳石椅,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叮咚穿越的流水活鱼……婀娜多姿的盆景不经意中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风味。
  金秋时节,初踏入位于湖父镇张阳村的玉女潭生态盆艺园,感觉有些惊奇。这个卖盆景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一盆盆码好排放售卖的布局很不一样:古色古香的镂空花架,错落有致的石凳石椅,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叮咚穿越的流水活鱼……婀娜多姿的盆景不经意中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风味。

    盆艺园布置得如此有情调,主人想必也是个文艺青年。而记者的想象却遭遇了“意外”。园间小路前探,盆艺园主人杨晓春正憨憨地站在尽头,黑、瘦、小、口讷。最爱回答的便是“我真没啥可说的。”但走进了盆景堆儿里,他便活络起来了,话也多了。原来,他的人生中本就不乏“意外”。

一个盆景老板的“意外”人生

    “意外”之一:“逃学威龙”自幼爱挖盆景

    今年44岁的杨晓春是土生土长的张阳村人。他的家是最普通不过的山里人家,父亲做竹匠,母亲务农。背靠大山,大自然离得特别近。因此,杨晓春从小就很调皮,老爱往山上跑。

    杨晓春只读到小学毕业。仅仅几年的读书生涯中,他也不安分,常常逃学。现在看来,他当时的逃学倒算是有些追求的,动不动就“逃”进山里,自个儿挖盆景。当时,村里有一个占地50多亩的苗木场,也有些盆景产品。十几岁的杨晓春觉得能摆弄盆景的师傅都特别了不起,把山里的树木、花草挖回来,一番番牵扯造型,最后端出造型奇特、遒劲有力的盆景,多么神奇。于是,他开始对盆景痴迷起来,自己找原料、做造型,在山里找树木原料常常误了时间,别说上学,有时连饭都忘了吃。他还虚心地请教村里的老师傅,学习劲头特别足,手艺也渐长。小学毕业后,就干脆不读书了,一心扑在盆景上。19岁时,杨晓春凭着对盆景苗木的熟知和培植技艺的提升,当上了村里苗木场的场长。

    “意外”之二:玩起盆景“多合一”

    年纪轻轻便当上苗木场场长,本想好好奋斗一番,可行情弄人,由于盆景苗木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1988年苗木场散伙。杨晓春多少有些郁闷,从小的爱好,哪能说断就断?苗木场没了,就自己搞!杨晓春觉得,盆景行业要大发展,必须有特色、讲积淀、开销路、连市场。为此,他一方面精心培植生长期较长、品种更珍贵的黄杨等高端盆景产品,一方面行走各地交朋友、拓市场,收获不小。期间,除了广开销路之外,还逐步培养起自己对于奇石、古玩收藏、园林设计、名贵树木采集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并将这些元素与盆景有机结合,这也正是他的独特之处。

    如今,在杨晓春的盆艺园里有专门的古玩区,陈列着他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宝贝”;盆景区内的盆景都与奇石相伴,包括河北淘来的十二生肖石像等,别有韵味;销售区走的是园林路线,布局精巧,动静相宜……在杨晓春的办公桌上有高高的一摞书,《中国玉器收藏与鉴赏》、《苏州园林设计》、《中国古典家具价值》等。对于幼时读书少的经历,杨晓春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如今,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尽量多读一些,还可付诸实践,读书、创业相得益彰。

    “意外”之三:废宕口上建“中心”

    近十年中,盆景苗木行情看涨,杨晓春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他经营着盆景、名树、奇石等项目,总占地达到180亩左右,聚集了一批名贵树木的盆艺园也已初具规模。盆艺园的所在地本是村里的一处臭水塘,杨晓春将臭水塘好一番整治,变成了小桥流水、名树相伴,画室、茶室等设施也在建设之中,他有意把盆艺园打造成供往来客户或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交流的“微型会所”。

    前不久,杨晓春又有了一个“大动作”,决定要将村里一处废弃矿山宕口“点废成金”:预算投入3600万元,建设生态盆艺学研究中心。90多亩荒芜之地上,逐渐规整了地面、立起了亭阁、种下了绿树、铺上了青草……杨晓春站在山坡上,指点道:“这里是名树展示区”、“那里是交流中心……”不用规划图,所有的想法都在他脑子里。他要将这里打造成具有较强辐射性和带动性的盆景苗木交流平台,为张阳村盆景苗木产业乃至整个阳羡生态旅游区添上靓丽一笔。   李丽

 
 
更多>同类盆景动态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