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本身就是一座天然大盆景。水西湖、东风湖、索风湖、乌江库区所组成的乌江源百里画廊,从东、南、西三面,把黔西包裹着半岛形状,靠近北面,则是被称为“地球彩带”的百里杜鹃。县境内,10多个万亩大坝子与丘陵交错,黔西观音洞、古象祠、奢香古驿、撞钟山、九狮闹莲、水西马等文化景观穿插,古老黔西流淌着岁月深处的文化,唱着稻香鱼肥、小桥流水的田园牧歌。
盆景黔西美如花。在这块上天厚赐的土地上,黔西县决策层立足于建休闲避暑胜地,统筹城乡一体化,在文化旅游引擎中谋百姓小康福祉。在其他地方“喊热”的盛夏,黔西县一片清凉。赶着这样的好气候,记者来到黔西县城和田野乡间,留下一组难忘的镜头。
古象祠与撞钟山:水西驿道上两颗珍珠
驱车从贵阳出发,进入黔西的首站是“乌蒙第一镇”素朴。
镇干部说,素朴处于乌蒙山区离贵阳最近的地方,有蜚声省内外的象祠遗址,乌江深处景色绝伦的索风湖峡谷,称“第一”不算为过。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王阳明作书《象祠记》收录进《古文观止》,成为千古名篇,然而在朝代更替中,象祠只剩下了让人发思古幽情的断瓦残砖。这次到象祠却与往不同。“省旅发大会结束后,象祠就投入了恢复重建,由云南客商投资2200万元,目前通往象祠的5公路油路已经开通,8月份象祠完工即对外开放。”素朴镇镇长周卓介绍。
参观完象祠,便往索风湖峡谷走。沿着新修的旅游公路下到湖边,奇山异水和片片柑橘林映入眼帘,湖边有广东一家公司投资兴建的旅游设施,湖上有当地农民购买的游船。“公路改变了这里的命运。”镇干部介绍,这条12公里长的旅游公路,过去是晴通雨阻的劣质路,农民卖水果要用马驮出去,豆腐盘成肉价钱。现在,路通了,中巴车每天进来,外地游客和客商进来了,水果就在家门口卖,收入上万元的有好多人家。
走马观花在素朴转了一回,便到相邻的钟山乡采访。钟山和素朴同处奢香夫人开辟的古驿道上,因这里有山倒扣如钟而得名,后人为了区别起见,将这座山称为撞钟山。一个撞字,透露出了山的身份是禅门佛地。走进撞钟山,苍松翠柏覆盖,并有烧香拜佛的寺庙。乡干部说,寺庙建于清朝中期,由此香火鼎盛,百年不衰,山因寺而闻名,寺因松而起韵。
因撞钟山香火不断,为文化和商贸交流搭起了平台,培育了钟山人的商业意识,钟山乡历来为黔西县商贸发达乡镇,集镇规模比其他地方大。在黔西县城乡一体化中,钟山被定位为黔西县次中心城市。乡长陈德昀说,要集镇打造和文化建设并举,做好撞钟山在黔西北佛家文化中首屈一指的文化品牌,以及省保文物单位猫山村太极八卦图古建筑的恢复重建,让钟山向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迈进。
桃花古渡与柳岸水乡:多彩田野的“季节幻灯片”
在乌江上游鸭池河边,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有一处名副其实的“桃花古渡”。
古渡岸边,一片片桃园从河岸密布到村庄房舍周围,一株株上了年龄的桃树站立着,早春二月,记者曾到这里,烂漫的桃花、白色的李子花、和树下成片的油菜花、吐芽的垂柳、碧蓝的河水,梳妆打扮后的黔西北民居,组合成一幅美丽风景,彰显着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引来了游人如织。而在夏秋时节,这里花果飘香,引来贵阳、清镇、黔西等地游客休闲度假。
大关镇党委书记肖良华介绍,“省旅游局选定的20多个乡村踏春旅游点中,黔西县有两个,一个是洪水乡解放村的‘柳岸水乡’,一个是我们的‘桃花古渡’。
“桃花古渡”以桃花闻名,“柳岸水乡”的垂柳却只是陪衬。记者曾在不同季节到过柳岸水乡,春天的柳岸水乡,田野里开放着大片油菜花,一片金色田园,河堤上的排排垂柳成了陪衬。农民种油菜是为了吃纯净菜油,油菜花却伴亮了农家生活。夏天,田野一片碧绿,高的柳树、矮的秧苗错落有致。秋天,金黄的稻浪翻滚,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正因为这里景色迷人,离县城只有7公里,黔西县将之作为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修通旅游公路,改造特色民居,人与自然和谐搭配,吸引了城里人周末前来休闲度假。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洪水乡解放村、杜鹃街道乌骡坝村等乡村旅游景点,一批开过眼界、身怀技艺,懂得服务的人转型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乡村旅馆。在丘林村,六七家农家乐依河而建,大家经营同一样特色饮食桃花鱼和乡村风味。在解放村,辣子鸡、豆花鸡、地道农家菜成为城里人的美味。在城里发迹的老板刘万荣,把几千万的资金投入到村里,搞起了上档次的旅游休闲山庄,刘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休闲度假为主的农耕博物馆,让外地客人来了不想走。在乌骡坝布依风情寨子,这处不少国家领导人到过的地方,蔬菜大棚取代了粮烟产业,农家餐馆方兴未艾。村主任潘安雄,2012年靠买土鸡、腊肉、无公害蔬菜的地道农家菜,年收入16万元。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这里兼容发展,让外出打工的当地青年纷纷返乡创业。
杜鹃花都与水西古城:城乡一体谋全面小康
黔西县建成全面小康的蓝图上,定下了这样的目标:2016年。
这个时间数字,与黔西县城镇化目标一致:2016年,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区,使黔西县中心城市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小城镇和特色村寨建设全面跟进,全县29个乡镇(街道)总规、362个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形成“县城——小城镇——村庄”的城镇规划体系。其中,初步建立以县城为中心城区,以钟山为县城副中心城市,重新、大关、素朴等5个重点小集镇为基础,其他19个乡镇为补充的小城镇规划体系。在城镇建设中,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让广大农村成为城镇人口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蓝图美好,重担在肩。黔西县上下齐心,只争朝夕。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黔西县借承办省第七届旅发大会之机,建成了6家四星级宾馆和一批宾馆酒店,使城市的客容量达2000多人。建成了13个休闲广场,与街心花园的水西马、九狮闹莲,珍藏本土文化的水西公园,街道上的杜鹃花造型高杆灯等人文景观一道,构成“杜鹃花都,水西古城”的迷人风韵。
省旅发大会一结束,黔西县启动了面积3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区路网建设。“两年建路网,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再造一个新黔西。”毕节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卢林介绍,黔西县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是‘拉大’和‘补欠’。以南部新区建设拉大城市容量,古城改造作为补欠,还原城市明清风貌,增加古城文化分量。南部新区包含有34个淡水湖群的柯家海子和茂密森林在内,建成后是一处水上园林城市。“到2016年,黔西县‘杜鹃花都,水西古城’将以更加休闲美丽的风采,成为功能设施完备,具有一定容量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县长杨汉华语气坚定。
在开展南部新城建设的同时,特色小城镇和特色村寨建设也全面开花。按照规划,在县城北面的洪水乡和林泉镇一带建1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县领导们称为“田园城市”;把钟山乡作为县城附中心城市打造;沿从鸭池河到县城23公里的贵毕高速公路,将大关、新仁、绿化三乡镇连成一体打造,消除城乡概念;把风景秀丽和文化丰富的村寨打造成休闲娱乐地方,成为城市的“后花园”。
春风得意马蹄疾。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和预定目标,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只争朝夕,你追我赶。在黔西县城乡采访,干部忙发展,农民忙挣钱,日新月薪的镇村风貌,改写着黔西县的发展历史,城乡群众在参与建设中获得实惠,在建设成果中得到享受,在现代文明滋润中,农民称谓只是户口本上的文字符号。
花香自有彩蝶飞。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投资开发者,湖北稻花香、浙江义乌、山东兖矿、河南永煤等地企业和客商涌入。外出农民工也纷纷返乡创业。2012年,黔西县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示范县200强。
“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黔西从远古走来,戴上古人类文明发源地的桂冠,彰显着自然环境宜居的风采。今天,黔西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风中,以更加和谐、更加富裕、更加美丽的风姿,日新月异地展现在贵州高原,托举起全县近百万群众奔向幸福美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