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独特的山水景观艺术,中国的古人就喜欢造园,稍微条件不错的人家都会有个或大或小的园子,里面绿树、亭台、小桥流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马塘镇,就有这么一位园艺爱好者——秦勇,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自家的院子里也造了个园,取名为静园。
静园坐落在马塘镇政府西侧,占地约两亩,走进秦勇的“花圃”,一盆盆盆景如一幅幅立体的画,又如无声的诗,展示着它们独特的美,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心情瞬间放松下来。园内主要有黄杨,还有雀舌、珍柏、金雀、六月雪等品种约300盆,布设在园子的各处,这些盆景既别致典雅,形状却又千奇百怪,它们都是秦勇从各个地方淘来的宝贝,秦勇告诉记者,这些盆景培育起来十分不易,短则要八九年,长则几十年。
今年58岁的秦勇在玩盆景的道路上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想做好一盆盆景并不容易,从选桩到成型,一般得十几年,有的需要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秦勇告诉记者,因为盆景是活的,它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不断地生长,长壮之后整株都会有所变化,需要重新修剪、造型,这是一门需要花时间来打磨的艺术,除了选材、立意之外,还需要沉下心,这样才能培育出曲干式盆景,有的则可制作成直干式盆景……根据树桩本身多变的造型,“没有想好做啥造型,就不能动手。”秦勇说,一个好盆景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时间打磨,最后才能变成各种精美别致的样式,“这才是玩盆景真正迷人的地方。”秦勇坦言虽然外行人看起来,盆景是门高雅的学问,但真正玩过盆景的人都知道,其实也是一项体力活。“有时候,我们搞盆景的就像农民一样,经常都是顶着太阳来锄草、浇水,还要进行枝位调整、抹芽,干不了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秦勇说。
最初秦勇并不擅长保养盆景,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不少盆景因为没有及时搬到室内被冻死,经济损失了大约有3万元,后来随着秦勇对盆景的愈加专注,如今他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养护窍门。“深秋以后,尽量不要剪枝,一般盆景长了两年后,需要把盆里的泥去掉三分之二,再重新换泥,因为不换泥的话容易削枝,树枝里面的营养跟不上了,长势就有所欠缺。”秦勇表示,虽然比较辛苦,但却乐在其中,从修剪造型到日常养护,每盆盆景都要耗费不少心血,可是这个过程令他感到快乐和满足,他也享受其中。
除了盆景外,静园里还种植了香橼、桂花、石榴、月季、兰花等花草树木用来点缀,一汪10多平方米的池水,池中几十条五彩斑斓的金鱼畅快的嬉戏,也为园子增添了更多的灵气,“有了这个园子后,在闲暇之余,邀约几个老友来园中小聚,散步喝茶,喂鱼赏景,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秦勇一脸愉悦地说。(记者 黄莉莉 特约记者 周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