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赵庆泉在修剪盆景

日期:2016-12-22 11:56:57     浏览:22    
核心提示:隐匿于瘦西湖一角的盆景博物馆,灰墙黛瓦,清秀脱俗。一件件清奇秀美壮观的扬派盆景陈列于此。扬派盆景,发端于唐宋,自明代就开创了风格,清代形成了流派。在至今保存的明清扬州盆景中,就有诸多古树名木,它们或遒劲,或者清妍……用古老的身姿见证了扬州盆景文化的历史。
 赵庆泉在修剪盆景

赵庆泉在修剪盆景

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盆景以小见大,以景抒怀,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较小的空间里。中国的盆景也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诗人杜甫赞美盆景之美时,曾有诗云:“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隐匿于瘦西湖一角的盆景博物馆,灰墙黛瓦,清秀脱俗。一件件清奇秀美壮观的扬派盆景陈列于此。扬派盆景,发端于唐宋,自明代就开创了风格,清代形成了流派。在至今保存的明清扬州盆景中,就有诸多古树名木,它们或遒劲,或者清妍……用古老的身姿见证了扬州盆景文化的历史。

盆景中也有古树名木

造型更美更具诗情画意

提到古树名木,脑海中首先闪现的,似乎便是树木或高大魁梧或冠蓬硕大的形象,但在盆景这种特殊的园林艺术中,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的古树,它们也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见证了历史。它们从枝到叶都烙着扬州的盆景文化。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国际盆栽友好联盟国际顾问赵庆泉说,扬州盆景的起源与中国盆景同步,是中国盆景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发端于唐宋,形成于明清,享誉于当代。其飘逸、清秀、古雅、写意和端庄大气的一贯风貌,与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并称为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在扬州仍保存了较多的明清时候扬派的盆景,它们为研究扬派的盆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材料。”

在扬派盆景博物馆,现存20余件明清时候的扬派盆景作品,历经百年以上,仍然保持生机盎然的形态。“这离不开运用扬派盆景技艺,对它们进行的养护和再创作,这些盆景是活的文物,见证了扬派盆景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赵庆泉认为。

这些盆景中,有的如云莺出岫、有的如蛟龙探海……盆景中的古树名木,几乎个个都是拗造型的高手,在大师们的妙手养护下,或清奇古怪,或与盆中之景相得益彰。

扬派盆景技艺精湛,从造型上来说,扬派盆景又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类。“在郑板桥、黄慎绘画中所绘制的盆景,形态自然,富有画意;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的盆景,表现了山林景象,都属于扬派盆景的自然式造型。”赵庆泉说,规则式盆景,则多以高山上的松姿为表现题材,在造型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云片”。因为聘请了专人修剪,扬州清代盐商家中留存的盆景规则式的就比较多。

从树木的种类来说,扬州尤以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为主要树种,在盆景中遗存下的古树也基本以这些树种为主,此外也有紫薇等木本植物。“和很多艺术品一样,盆景保存最担心的就是遇到战乱。”赵庆泉表示,一旦发生战乱盆景就很容易“长荒”。

园林界业内人士透露,在扬派盆景的明清遗物中,很多都已经“长荒”了,但是经过几代盆景艺人的精心养护和复原,再现了昔日的风采,有的甚至比原来的造型更美,更具有诗情画意。

300年瓜子黄杨

在艺术家手中重焕新颜

在扬派盆景博物馆,有一件典型的扬派盆景代表作《腾云》。远看,它犹如高山上的松树,整体严整而富有变化。近看,主干曲折多变,状若蛟龙,向一侧倾斜,枝片则反向飘去,形成强烈的动势。赵庆泉说,这一盆景中的瓜子黄杨原为扬派盆景清代中期的遗物,新中国成立后移交扬州盆景园养护时已经“长荒”。“由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万瑞铭带领,在陆春富等盆景园大师们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他们多年的精心养护管理和复原,这株黄杨又焕发了青春。”

赵庆泉曾经见过这株瓜子黄杨盆景的原样。“虽然无法劈开树干来看它的树龄,但是我们从经验上判断,这株黄杨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他表示,原来这一瓜子黄杨比现在略高,形态也不如现在美。

在再创作者们的努力下,这一古树由原来自幼剪扎卧干式造型古桩基础上,随势延长了下层的云片,给盆景增添了动势,形成了具有阳刚之美的巧云式佳作。“该作品198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金奖,1990年荣获日本大阪国际园艺博览会金奖。”

另外一件有上百年历史的盆景,是扬派盆景清代后期的遗物。“这件作品的再创作者也是万瑞铭,他从10岁开始便随着父亲——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万觐棠学习盆景艺术,并探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方法。”扬派盆景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这件名为《流云》的盆景,经过万瑞铭的多年养护,在原来的树木成片处再现云片,并且巧妙地组合形成了似流云的样式,静中有动。“从这点上也能感受到扬派盆景大师的剪扎和再创养护之功力。”

200年的五针松

坐过画舫“游”过瘦西湖

在盆景博物馆,体量最大的水旱盆景长7米,两株树龄两百年左右的五针松,配上龟纹石和副树,展现了云壑松风的山林野趣。这是迄今为止,扬派盆景中最大的一件水旱盆景。

对于赵庆泉来说,《云壑松风》有着非凡的意义。“我的父亲是个盆景爱好者,酷爱种名花、养盆景。上世纪40年代时他买回来了一些盆景,其中以五针松为主。”赵庆泉回忆,到了上世纪60年代,父亲将家中的十几盆盆景捐献了。“后来这些五针松中有部分受环境影响而死亡了,上世纪80年代我带着部分工作人员,将其中两株五针松组合起来,制作了这一以五针松为树本,雌雄双枝结连理的盆景。”

只见巨大的盆底上衬有花草山石,两棵五针松交颈相拥,雄株粗壮伟岸,颔首将情侣紧紧护住,雌株娇小玲珑,小鸟依人般,仰面眉目传情,水旱分布恰到好处。

《云壑松风》曾几次搬迁。“2004年,它被搬运到了扬州盆景园,2009年又被搬至现在的盆景博物馆。”赵庆泉说,听上去容易,但是实际做起来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这一盆景可不简单,它不但坐过推车吊车和卡车,还曾被搬到画舫上“游”过瘦西湖。如此奇妙的旅程并非所有的盆景都能经历。

赵庆泉解释,这还得从2009年的那次搬迁谈起。“当时的盆景园开不进去吊车,后来大家就想到了用人工吊运和推车的方法,将它们搬运走。”从他当时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的努力,用传统的吊运和木滑梯的方式,两株古树被移到了推车上。

“为了能让树木更快抵达博物馆,五针松连着推车被一起运送到了画舫上,在‘游走’了一段瘦西湖后,长春桥的桥洞却过不去了。”赵庆泉补充说,后来又使用了大型的起重机将推车和树一起吊过长春桥,将其放置到卡车上,这才最终抵达了目的地,“前后花费了三天的时间。”

独特的《活峰破云》

四川一株古银杏的子孙

在盆景博物馆收藏的众多盆景中,还有一件别具风格的银杏树乳盆景《活峰破云》十分独特。赵庆泉说,它的照片曾出现在1981年我国发行的首套“盆景艺术”邮票中。

“这一盆景上的银杏不能称为古树,因为它只有数十年的历史。”赵庆泉说,但是这一银杏的母树却历经了百年甚至千年的光阴。“银杏树本有‘活化石’之称。在数百年以上的古树上,常会生出像溶洞里钟乳一样的‘树乳’。”赵庆泉说,这件独具匠心的盆景佳作,系截取四川古银杏树所生之悬垂树乳作为素材倒立栽种于盆中,经精心培育,使之生根发芽,待长出枝条,再蟠曲加工而成。

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的一次盆景展览会上,扬州红园将《活峰破云》购回收藏。“当时的盆景《活峰破云》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观赏性也没有现在高。”回到扬州后,扬州的盆景大师们又对其进行了养护,使得枝丫上的云片更加丰满。“如今的造型犹如一座活的山峰,树乳上几个充满活力的枝托,如碧云朵朵,端立的树身宛若挺拔的秀峰,耸入云霄,力破行云,造型优美独特,十分罕见。”

记者 邱凌 摄影 赵庆泉 沈松松 张卓君

 
>更多关于赵庆泉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6.002 second(s), 661 queries, Memory 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