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春节看戏剧盆景通海高台

日期:2016-12-27 19:40:16     浏览:2    
核心提示:笔者一大早赶到云南省通海县城,参加当天中午举行的2016春节巡游活动,其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海高台”展演是笔者最为期待的。
 2月8日,大年初一,笔者一大早赶到云南省通海县城,参加当天中午举行的2016春节巡游活动,其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海高台”展演是笔者最为期待的。

春节看“戏剧盆景”通海高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公孙馨(左)在制作高台布景

  中午12点30分,巡游展演的主大街上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正在准备高台的地方围聚了数百看热闹的人。高台高6.5米,每座高台上都有三个孩子在上面扮演人物角色。

  通海高台每年都来县城参加春节巡演,看高台已经成为通海人的一种过年习惯。展演旨在加强人们对高台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高台自明代从江南传入通海后,历经400多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有了很多创新。但如今云南高台艺术仅在玉溪市通海县的七街和河西等地流传,而七街则是主要的传承地。

  高台表演取材于戏剧、历史小说、典故、传奇等,集雕塑、绘画、篾扎、铁艺、木艺等艺术于一身,成为富有戏剧性、故事性、可移动的立体舞台艺术。这项艺术内容生动,结构精巧。每座高台既有画面的连续性,又反映出历史或现实最精彩的一瞬间。

  高台分高、中、低三台,上有坐站位。一根高5米左右的细细铁杆固定在三四尺见方的小型舞台上,上面要站三个小孩,看着就很危险。迎高台时,要把事先挑选并训练过的孩子,按个人装扮的角色梳妆打扮,抱入各自位置,每一座高台就是一个可以抬走的小舞台。因而,通海高台也被誉为“戏剧盆景”、“立体故事盆景”,2009年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通海高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通海高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公孙馨。近年来参加巡演的高台都是由他立意、构思、造型的。

  公孙馨说,根据每座高台的造型需要,要采选真正的花草树木装饰铁杆。至于假山、盆景、飞禽、走兽、园林、房屋、风景,则用竹片扎制,精心裱糊彩绘,表现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形态。

  通海高台的题材可以是古代故事,可以是当今生活,还可以反映民族风情。今年的高台就主要选取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白蛇传》等历史典故中的场景。

  中午1点,巡演正式开始,整个通海县城数万人聚集在主街道北大街上,高台成为最抢眼的艺术展示。

  现在通海从事高台传承制作的不足20人。“我们非常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高台,热爱高台,但是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做高台了。”跟随公孙馨做了15年高台的女婿刘开林说。由于高台制作是一项工序烦琐的技艺,还需要多种艺术的综合素质,加之制作起来非常花钱,所以愿意投身其中的人并不多,传承面临着极大困难。

  (张莹莹 撰文/摄影)春节看戏剧盆景通海高台

 
标签: 通海盆景
>更多关于通海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960 second(s), 311 queries, Memory 1.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