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曹季德扬派盆景的传人 图片

日期:2017-06-05 13:45:04     浏览:22    
核心提示:“扬派”盆景传统以幼树栽培,经剪扎造型为主制成。在封建社会里,“扬派”盆景主题深受当时传统龙文化的影响,其造型风格来源于龙的传说,树干滚龙弯,象征着龙的化身,枝条扎成片,比喻天空飘浮的祥云。因而古老盆景的取名,常用“蛟龙入云”、“蛟龙探海”、“祥云”、“瑞云”、“龙马精神”等,处处体现了龙文化与盆景的内在联系和龙文化在盆景创作上的烙印,此风
 

曹季德在修剪盆景

曹季德在修剪盆景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它是以树木为主要素材,经过精心培育和艺术处理,以盆栽形式浓缩自然与人文风貌的艺术品。从曹季德师傅口中得知,这门手艺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泰州盆景艺人王寿山和万觐棠的祖辈就开始莳花,并剪扎盆景,咸丰、嘉庆年间,在通、泰、扬一带已颇有名声。王寿山和万觐棠随祖辈学艺,走遍大江南北,练就了过硬的盆景剪扎技艺。

扬派盆景传统以幼树栽培,经剪扎造型为主制成。在封建社会里,扬派盆景主题深受当时传统龙文化的影响,其造型风格来源于龙的传说,树干滚龙弯,象征着龙的化身,枝条扎成片,比喻天空飘浮的祥云。因而古老盆景的取名,常用“蛟龙入云”、“蛟龙探海”、“祥云”、“瑞云”、“龙马精神”等,处处体现了龙文化与盆景的内在联系和龙文化在盆景创作上的烙印,此风格一直延续至今。

在泰州盆景展览馆内,300多盆树桩盆景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高级技师曹季德之手。

2014年江苏省文化厅发布的《关于命名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中,曹季德榜上有名。

自1979年被分配到泰州市园林管理处工作后,盆景园丰富的艺术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曹季德,他跟随“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寿山学习“扬派”盆景剪扎技艺。他介绍,“扬派”盆景发源于明末清初的泰州,上世纪80年代初,被确定为全国五大流派之一。

盆景创作是一项纯手工的劳作,看的都是技师手上的功夫,几十年的学习和研究,曹季德练就了一手扎片拿弯的好功夫,他演示的“扬派”盆景看家本领——云片的制作,剪扎时,使用棕丝将伸展出的枝条在水平方向上做蛇游式弯曲,每根枝条的顶端做到“一寸三弯”,使枝条平仰,平行而列,形成如盘子一般平整的片状,呈现出“造型如字体,片状似云层”的艺术风格。

曹季德成长于我国现代盆景新旧交替、改革创新的年代。他接受师傅整整10年的精心指导,继承了“扬派”盆景传统的造型方法,吸取了“扬派”盆景对主干的取材和审美要求,运用似像非像的大写意境画理,把大自然的景观呈现盆中。他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具有为实现理想而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精神。年近花甲的曹季德,已经在盆景领域奋斗了整整37个春秋,留下了一连串对“扬派”盆景艺术美的追求、探索的脚印……

曹季德在“扬派”盆景造型上,讲求自然美,从不为了刻意博人眼球制作夸张的姿态,例如他创作的《虬龙绕云》盆景,就是根据植物本身新枝生长的部位与整体状态进行再创作和剪扎,《虬龙绕云》曾在中国盆景大赛中夺得金奖。他创作的《傲骨凌云》盆景,古朴之身斑驳皱裂,历尽沧桑,其新枝则葱翠稚嫩,喻示着生命的顽强不息,老干与新枝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枯荣对比而又在情理中,大有枯木逢春之势。《傲骨凌云》曾在中国盆景艺术大赛中夺得银奖。

37年来,曹季德不分严寒酷暑地泡在他心爱的盆景园里,人们常看到他独个儿在盆景园中摸索,独个儿站在盆景前思索着,寻求着,如痴如醉地遨游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而全然不顾太阳晒黑了他的皮肤,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裳,雨滴沿着他的头发从脸上淌下来,淌下来……他不善言谈,眉宇间似乎常锁有一丝忧郁,他对大自然、对盆景却有一颗热情的心,一片真诚的爱。他常常向人们提起:“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王寿山,他是我的启蒙老师,第二位老师是盆景园,是她哺育我成长。”曹季德扬派盆景的传人 图片

 
标签: 扬派盆景
>更多关于扬派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1.795 second(s), 208 queries, Memory 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