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山水盆景已被较普遍的选作室内陈设之用

日期:2017-07-17 09:58:27     浏览:17    
核心提示:室内有了“山水盆景”,人们可生活在“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辨千寻之峻”的联想中,享受到太华千寻与江湖万里之乐。山水盆景依其制作形态可分为:盆中盛土无水者称“旱盆景”;置于水盆中,无陆地的称“水盆景”;有陆地又有水者称“水旱盆景”;有土无水,以细砂象征水面的称“旱盆水意”。
云水禅心——记山水盆景
 
 
中国的山水风景世界闻名,可说无山不秀,有水皆丽。中国人对大自然,是以天地为心的态度去接纳自然。因为向往与喜爱,所以就想接近、想在家中也能分享到大自然的山光水色;于是便采用纹理不同、外形优美、千姿百态的石材为主,缀以树木、亭树、舟桥、人物、鸟兽、青苔等;经精巧的构思,运用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将大自然中的美景,巧妙地布局成一幅幅的山水景观,放置于浅水盆中,让山水相映,浑然成一体,因而创作的盆景称“山水盆景”。
 
室内有了“山水盆景”,人们可生活在“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辨千寻之峻”的联想中,享受到太华千寻与江湖万里之乐。
 
山水盆景已被较普遍的选作室内陈设之用
 
山的名目有巅、岭、岫、崖、岩、峦等。依其形态的不同,各有特色;或挻拔、或嵯峨、或磅礡、或浑厚、或顾盼、或朝揖,均极富情趣。山水盆景依构造布局可分为:独峰式、双峰式、群峰式、海岛式、悬崖式、峭壁式、峡谷式、溪涧式、剑山式、段层式、瀑布式、湖沼式等。
 
 
 
山水盆景依其制作形态可分为:盆中盛土无水者称“旱盆景”;置于水盆中,无陆地的称“水盆景”;有陆地又有水者称“水旱盆景”;有土无水,以细砂象征水面的称“旱盆水意”。
 
 
 
山水盆景依其视觉感有谓三远:自近山望远山谓之“平远”,自山下仰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的则谓之“深远”,指自然中的山水有高度、深度、宽度变化之意。
 
 
 
山水盆景历史悠久,古人在劳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田园山水的情感,并由此产生再现美丽自然山水景象的欲望。孔子《论语 雍也篇》中就记载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话语。
 
山水盆景已被较普遍的选作室内陈设之用
 
秦汉时候的壁画中可见:栽有六枝红花的陶制圆盆置于方形几架上,表明中国盆景已具有景、盆、架的完整结构。
 
 
 
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盆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史书》记载当时“住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山水盆景已被较普遍的选作室内陈设之用,甚至超越了花木树桩盆景,形成别具一格的盆景门类。
 
 
 
到了唐代,盛唐时候的三彩砚比汉代的山水砚更为精致,砚池处理为浅盆水面,砚面刻制群山环立、鸟树相依的画面,犹如江南秀丽的山水风光再现,好似另一种形式别致的山水盆景。
 
 
 
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在《职贡图》中,就描绘了一排进贡的人中有一个手托着玲珑有致的山石盆景的人物形象。
 
 
 
唐朝的一些文人墨客也十分喜爱山水盆景,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诗圣杜甫诗“一匮功盈尺,山峰竞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大诗人白居易“烟萃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纹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都对山水盆景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
 
 
 
唐朝的山水盆景根据布局、造型和视觉观赏,有了大、中、小型之分,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化。
 
 
 
宋朝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盆景理论。据《云林石谱》记载,“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光观赏石就有160多种,而能制作山水盆景的山石也达到百余种。“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馆,小可置于几案。”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赋诗云:“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于盆盘中,日与山海时”……极力赞赏山水盆景,表露了特别喜爱山水盆景的痴迷之情。
 
 
 
南宋大学士范成大归休苏州,退隐太湖边的石湖时,以把玩和观赏太湖石、英石、灵璧石为趣,也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他还喜欢并擅长对一些水石盆景和观赏石题上诸如“烟江叠翠”等景名,使盆景艺术与文学相结合,拓展了更为丰富而形象的表现意境,初步形成了与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整性。
 
 
 
宋朝的山水盆景盛行于街市,成为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买之的商品,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和供赏,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元朝的盆景趋于小型化,即小型盆景,时称“些子景”,艺术手法以师法自然、颇有画意为主。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赵孟頫标举“清远”的特色,以后也成为山水盆景布局组景的主要手法之一。
 
山水盆景已被较普遍的选作室内陈设之用
 
到了明朝和以后,书画与盆景结下情缘,书画家大都喜欢摆弄盆景,这样,盆景的艺术气氛更加浓郁。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戏曲中也以盆景为描绘对象或饰物。
 
 
 
明朝《吴风录》中写道,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奇峰阴洞、叠山理水植树栽花造景,足不出户能欣赏山林田园野趣。而社会底层的“下户”无优裕条件,则采用盆景艺术的手法“一勺代水”、“一卷代山”,取得“丘壑望中存”的观赏效果和乐趣。
 
 
 
明朝的《群芳谱》中就载有“盆景”、“素园石谱”等诗篇,详述了盆景制作技艺。造园中常采用的“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直中求曲”,“疏密相间,藏中有露”等艺术手法,和山水盆景制作的艺术手法完全相同、相通。
 
 
 
清朝的山水盆景已经比较盛行,画意气韵都较前代有所发展,结构布局已和现代相近,曹雪芹《红楼梦》五十三回中有一段描述:“几上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点缀着山石的小盆景。”
 
 
 
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也写道:“堆置山石作盆景,小中见大,身入卧游”、“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
 
 
 
清朝的山水盆景,其景、盆、架结构更完整,也更讲究清秀雅致,精选宜兴紫砂盆、白石盆、瓷盆等。既有三尺大盆,也有多种小盆;既有方形、长方形盆;也有圆盆、椭圆盆;既有淡雅素面盆,也有图案花色盆。就连盆架也出现了造型多样、高雅别致的红木底架。也更讲究盆面及山石的装饰点缀,在山石上养植苔藓植物,在盆面铺植绿苔。
 
 
 
到了近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园林工作非常重视,盆景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成为千家万户室内、厅前的装饰物,更是作为一门艺术登上了艺术的殿堂。
 
>更多关于山水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关于室内盆景的文章

Processed in 1.912 second(s), 406 queries, Memory 2.5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