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西宁古城将举办一场精品盆景展

日期:2017-07-29 10:34:06     浏览:11    
核心提示:西宁古城,约千盆树桩盆景被它们各自的主人用三轮车、用小轿车、用厢式货车载着,从城市的不同角落出发,向着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汇聚,这里,将举办一场精品盆景展。
 

西宁古城将举办一场精品盆景展

观众拍摄盆景照片。

□文/图 辛元戎

1. 盆景的聚会

天地万物,何者为大?何者为小?

老子《道德经》云:“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以我粗浅的理解,这是说长短、高下、大小这些相互“对待”的现象,有了前者,才会有后者,反过来,有了后者,方能显出前者,倘若缺少了对比,也就无所谓长短、高下、前后和大小了。

正是参透了这一点,中国的艺术往往喜欢于细微处展现宏大,如鼻烟壶里的“内画”、果核上的微雕,自然也少不了纳山岳榛莽于咫尺的盆景。

7月上旬,西宁古城,约千盆树桩盆景被它们各自的主人用三轮车、用小轿车、用厢式货车载着,从城市的不同角落出发,向着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汇聚,这里,将举办一场精品盆景展。

7月8日,展览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个闹市中的湿地公园里,水榭亭台、飞檐斗拱、花木葳蕤、曲径通幽,一派中国古典园林的气韵。1000来盆盆景与周遭的景致融为一体。这些盆景既有外来的水杉、紫薇、龙柏、石榴、三角梅、五针松,也有高原特有的柽柳、圆柏、侧柏、金露梅、银露梅、野花檎……它们用各种姿态冲击着观者的视觉:或旁逸斜出,或盘根错节,或劲柯临风,或挺拔扶疏……那扭动的树干、逸出的树枝,像京剧演员甩出的水袖,像书法家一气呵成的行草,像回旋荡漾的音乐,像气韵生动的诗歌,俯瞻盈尺之木,却令人有仰观参天黛色之感。

“这是到目前为止,青海省内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盆景展。”戴着草帽,面色黝黑的丁永禄说。作为展览的负责人,他已经为筹备展览忙碌了整整一个月。

举办盆景展览不容易。且不提展会资金的匮乏,也不必提做大量的劝说工作让盆景的拥有者拿出珍品来面对观众,就单单是把那些分散在民间的1000个盆景(其中很多高达一米多,放置在六七层的楼上)抬下楼,搬上车,再运到展会现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组织展览的一个月时间里,工作人员往往每天要忙到子夜时分才能回家。

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董事长冯生寿说:“辛苦一点我们不怕,只想通过这个平台,把青海最高水平的盆景展现在市民们的面前,用这场盆景展来刷亮城市的颜值。”

2. 从“玩大树”到“昆仑派盆景”

在青海,盆景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既有干部、教师、工人、农民、运动员,也有私营业主。

对青海的盆景艺术爱好者而言,2013年是难忘的一年。在这年6月,2013中国西部(西宁)首届盆景艺术展在西宁市开展。事前,很多人料想青海盆景拿不了一枚奖牌,但在和来自扬派、川派、岭南派的盆景艺术的“同台竞艳”中,丁永禄的石榴盆景“花繁叶茂”为青海夺得了一枚金牌,青海总共得到了1金4银和多枚铜牌,青海盆景在这次展览上大放异彩,这及大地提振了青海盆景界的自信心。

近些年来,青海的盆景爱好者们不仅在家门口参展,他们还频繁地走出去,到陕西、江苏、安徽、广州等地,参加盆景展览、盆景艺术发展论坛,向盆景名家学习盆景制作技艺,考察盆景产业的发展情况。他们学习盆景造型艺术,研究植物的习性,这些都让青海的盆景爱好者们受益匪浅,很多爱好者像丁永禄一样培育、制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年近六旬的铁海麦是甘肃省临夏盆景协会会长,他从事盆景培育、制作多年,与青海的盆景爱好者交往紧密,对青海盆景的发展和现状特别熟悉。

铁海麦说,到他园子里买盆景的青海 “好家”(爱好者)每年至少会新增20多个,现在已经达到七八百人,而且他们一年要跑上四五趟。

近二十几年来,青海盆景培育、制作水平提高很快。“好家”的眼力越来越好,盆景的档次一年比一年高。以前,青海盆景大多采用西北传统的“三拐”“骆驼脖子”等造型,这些年由于经常走出去,受南方盆景大师们的影响,青海盆景在造型上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体现植物自然生长的野趣。以往,青海盆景制作往往较为粗糙,当时有外地人戏称,青海人不是在玩盆景,而是在“玩大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青海盆景的制作越来越细腻,养护越来越科学,“玩大树”一说早就没了踪影。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观看了青海盆景作品后感慨道:“没想到在青海这样海拔高、气候寒冷的高原,还能培育、制作出这样好的盆景来。青海盆景不仅造型水平不低,而且以柽柳、金露梅、银露梅、铺地蜈蚣(野花檎)为素材制作的盆景更是别具一格。青海人应该在中国盆景传统的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之外,发展出具有青海特色的‘昆仑派’盆景艺术来。”

3.盆景,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

盆景艺术诞生在中国,唐朝的壁画中就有盆景的身影。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盆景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艺、中国书法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盆景艺术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尤其和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厚的渊源。实质上,山水画是以笔墨来作画,盆景则是用山、石、植物来作“画”,而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和意境则未尝有变。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当盆景成为一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它不仅扮绿了城市,也在幽雅、野逸中向观众传递着人文气息,涵养着市民的文化素质,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青海海拔高、空气湿度低、含氧量低、气候寒冷、紫外线强、风沙大,培育盆景的难度可想而知。或许,正是因为缺少绿色,所以青海人更加向往绿色;或许,正是因为自然环境艰苦,所以青海人更加向往像盆景这样的美好事物。青海的盆景爱好者从外地学技法,用本地植物制作盆景,使之成为青海盆景的一大亮点和特色,青海的盆景逐渐走出了一条“化归本土”(昌耀语)的道路。

用青海特有植物培育制作的盆景,让人联想到青海的蓝天、白云,联想到草原、森林与河流,还让人联想到那种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高原精神。“沧桑造就的雄强劲健,苦寒成就的铁骨雄风。” 四川现代国画院院长王明藻在景熙丰观看用高原植物制作的盆景后,用这两句话道出了他的感受。因此,盆景是显示青海风物和青海精神,对外展示青海形象的一个绝佳媒介。

此外,盆景艺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需要同时具备“有钱”和“有闲”两个条件,因此,只有在富足、和平的年代,盆景艺术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正如中国盆景大师王永康所说,“历史上,越是强盛,越是国泰民安的年代,玩盆景的人越多。”因此,当前青海盆景艺术的兴盛,正是青海正处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时候的一个表征。

有文化界人士建议,青海应该发展盆景产业,用盆景来妆点城市的重大节庆活动,用盆景来妆点城市的千家万户,使之成为西宁乃至青海的一张新名片。“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盆景,一座城市就会变得既有颜值又富有清雅脱俗的人文气质,整个城市的文化就有了格调,市民的情趣就走向了高雅。西宁古城将举办一场精品盆景展

 
标签: 西宁盆景
>更多关于西宁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587 second(s), 215 queries, Memory 1.4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