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我对盆景展览评奖方法补充4点浅点

日期:2017-08-16 13:00:16     浏览:12    
核心提示:在本刊201 0年第1 2期刊登的福建厦门陈诗佐先生《浅谈盆景展览的评奖方法》一文,想必大家都已看过,在此就不再旧话重提了。现在此基础上仅以笔者个人看法补充几点拙见,是否正确?请大家教正。
我对盆景展览评奖方法补充4点浅点

 ■福建福鼎  王念奈
    在本刊201 0年第1 2期刊登的福建厦门陈诗佐先生《浅谈盆景展览的评奖方法》一文,想必大家都已看过,在此就不再旧话重提了。现在此基础上仅以笔者个人看法补充几点拙见,是否正确?请大家教正。
 
    一、评奖的盆景作品应进行细分,平均设立奖牌数。 
 
   在以往盆景评奖中,参展盆景评奖评比都是混合参评,没有从树种类别和制作方式来细分归类,区别评比。比如:杂木类、松柏类、水旱盆景等,在混合参评中,获奖作品的奖牌数大都是以松柏类盆景占主导,杂木类盆景次之,其次是水旱盆景,传统式风格盆景获奖率几乎为零。这样一边倒的趋势对整个盆景文化发展必将产生不良影响及严重后果。
 
    翁景作品的评奖应当不分树种尊贵,提倡“以艺为贵,以艺为尊。”因此,我建议在今后的盆景评奖中,应细分归类,以同等(平均分配)奖牌数来对待不同类别的盆景作品的评奖。因为它们制作技艺和养护方法都不同。亦正如画画:有工笔、有写意;书法:有行草、有篆书、有楷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艺无止境”,才能让盆景文化走向繁荣,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否则将产生盆景树种单一,唯松柏类盆景“马首是瞻”的严重后果,同时也极大地消怠其它类盆景制作者的熟情。
 
    二、对已参加过国家级(包括省级)大型展览并已获大奖的盆景作品不予评奖,但应设立邀请展大(金)奖区。 
 
   我们经常在各种杂志刊物或各地大型盆景展览馆,看到一件件熟悉并屡获多项大奖的盆景作品。当然,一件好作品是百看不厌的,但屡次参展,屡次拿奖,让人感觉“艺无创新”,获奖的总是那么几件作品,亦产生审美疲劳,认为每次参展也就这么几件金、银奖作品。这样长此下去,不仅会打压后学者进步的信心,也让评委们为难。大家对作品都熟悉且心中有数,评了,把其他后学者好作品给挤压下去;不评,让评委们自己打自己的脸——难堪!
 
同时有失偏颇,也难服众。因此,建议对已获国家级及省级大奖(金、银奖)的作品,只参展不参评,以组委会、展委会、评委会的名义邀请已获大奖的盆景作品参展,专门设置一个盆景作品“金奖区”,详细介绍作品的作者以及所获奖项等殊荣,让参展者、参观者共同探讨学习,研究交流,搭建一个展示盆景艺术的高技艺平台。这样既是对获奖者一种艺术荣誉成就的尊重与肯定,也为贫景爱好者架起一座学习、观摩、吸收高水平艺术的桥梁,同时也让部分好作品能荣登奖牌榜,让人无异议,并信服,也激发了新一代翁景人的创作积极性,增强了从事盆景艺术的倍心,将大力促进盆景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应保留传统盆景且专门设立传统奖。 
 
   科学发展,勇于创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几代盆景人不懈努力所追求的梦想。当然,现在盆景艺术风格已是今非昔比,但古今差异不管如何,要知道现在的盆景艺术是由传统盆景艺术演化而来的,是老一辈盆景艺术家辛苦劳动的结晶。他们做出的成绩、成就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如若没有他们过去的努力就没有现在盆景艺术的延续及更好的发展。就好比古代的甲骨文与现在的简化汉字一样,盆景文化亦是如此。俗语说:“饮水思源!”因此,在此建议可以不提倡传统盆景大范围的广泛发展,但应保留特别区域展示盆景传统文化艺术风格,以便后学者了解传统盆景艺术,研究借鉴学习。 
 
   四、评奖过程注意事项。
 
    在历届、历次评奖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信服与不信服、公平与不公平、公正与不公正、透明与不透明等不同版本的非议声音。既然出现了问题,就应该去面对、去解决、去改正,给盆景文化一片净土,这对盆景文化发展是有益的。故建议,在评奖时,在评奖委员会人员(盆景艺术大师、盆景艺术家、盆景专家等)名单确定后,参展的作品应以无记名形式,顺序流号编码。
 
评奖前应立即封闭馆场,而后清理展馆场非评委人员,再让评委们进场对作品进行现场评分计票评比,评比完后对获奖作品应立即公开发布,对号颁发荣誉奖牌,这样才能避免各种“不阳光”、“暗箱”运作的发生,真正做到评奖过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还盆景艺术文化无尘埃席地!让盆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大跨步前进!
 
 
>更多关于盆景评奖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157 second(s), 258 queries, Memory 1.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