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1979年建设部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首届全国盆景展

日期:2017-10-08 22:10:35     浏览:12    
核心提示:1979年9月,建设部城建司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首届全国盆景展,13个省市、54家单位参展共展出盆景1 1 00盆。1 985年9月,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了中国第一届盆景评比展,21个省市、77家单位参展共展出盆景1600盆。两次展览都盛况空前,揭开了中国盆景大发展的序幕。会上精品荟萃,名家云集,《八骏图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盆景有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国际三大盆景组织先后在中国举办盆景大会,中国盆景发展的丰硕成果引起世界盆景界强烈的关注。在成绩面前我们应该冷静思考,认真探讨总结中国盆景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使中国盆景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1979年9月,建设部城建司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首届全国盆景展,13个省市、54家单位参展共展出盆景1 1 00盆。1 985年9月,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了中国第一届盆景评比展,21个省市、77家单位参展共展出盆景1600盆。两次展览都盛况空前,揭开了中国盆景大发展的序幕。会上精品荟萃,名家云集,《八骏图》、《丛林狮吼》、《刘松年笔意》、《秋思》、《向天涯》、《秦汉遗韵》、《凤舞》等一批经典之作问世。大家欢聚一堂,互相交流切磋翁景技艺。以后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盆景展,各省市也举办一些小型、多样的活动,持之以恒,大大推动中国盆景事业的发展。  

1979年建设部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首届全国盆景展

 

  1979年4月,由财政部下拨经费,建设部下达《中国盆景艺术研究》课题,组织邀请各城盆景专家对盆景定义、分类、历史、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后又多次举行翁景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为形成中国盆景的理论系统奠定了基础。    自1984隼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以来,各地盆景组织也纷纷成立,确保了各项盆景交流活动有序地开展。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盆景已经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通过出国表演、参观考察以及举办国际盆景活动,广采博取,提高我国盆景创作养护水平。  

 

  近几十年来大批私家盆景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的公家盆景园也焕发青春,成为盆景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盆景杂志报刊大力宣传报导,专家大师纷纷出版盆景专著,使盆景技艺广泛传播。总之经过中国盆景界多年的努力,中国盆景特色已经形成。

 

  一、崇尚自然  儒、道、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三大基本组成,它对中国文入画、山水诗、传统的山水园林以及盆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带入一个注重自然和谐、气韵生动的崭新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天人合一。如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管子则说:“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传统园林力求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传统的绘画理论也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等,这些原则在盆景创作中也充分体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在进行《中国盆景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时曾进入了误区——把传统盆景视作是如扬州“云片式”,苏州“六台三托一顶”,成都”对拐”、“方拐”、“三弯九倒拐”等规则式的盆景,其实,这些盆景矫揉造作、不符合自然规律,不能代表中国盆景特色。经过仔细分析与考证,我们发现,从古自今历代绘画中的以及大量的史料所记载描述的盆景绝大部分都是自然式的。因此,中国盆景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绝不能主观想象随心所欲。

 

  二、体现中国的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讲究“境”,美在于“境”,有“境”始有美。“境”生于象外,是对“象”的超越。西方美学一般认为美在于形象,喜欢去反映自然之美,去刻画外在的形式美;中国美学却认为真正的美不完全在于形象,而在于形象之外的境界。所以中国人更为喜欢去靠近自然、融入自然,感悟内在的神韵美。“形象”与“境界”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前者为有,后者则似有若无,而正是在这似有若无之中包含着幽微难言的无穷意蕴。所以“境”这个范畴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这种特殊的审美追求。

 

    因此,中国盆景必须不以创作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形象为最终目的,而同时要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的意境,使盆景成为创作者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统一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中国美学讲究“境”,但同时也讲究“神”、“气”、“韵”、“味”,力求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相对于盆景来说,所谓气韵生动即盆景的形力求主次、虚实、动静、枯荣……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使其比例恰当,整体均街。此外,中国盆景还讲究线条的曲折变化,但又必须和谐顺畅,如行云流水。 

 

   中国盆景受禅宗思想影响,提倡简洁空灵,空为高深莫测,灵为变化多端,幻化无穷,不可捉摸。这种思想表现在“素仁格”盆景更为明显,这种指导思想同样可运用到其它风格的盆景创作中去。简洁空灵我认为一定要把握好“度”,如过了“度”则会走向反面。有的枝叶少到气息奄奄毫无生机,有的枝干没有任何曲折变化,美态尽失都不足取。 

 

   最近许多盆景爱好者都在探索中国盆景创新之路,精神可嘉,值得学习。如果创新之作既符合自然之理又符合中国美学原则,肯定会像《秋思》、《八骏图》那样受到肯定和追捧,否则只会成为匆匆过客。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日本、欧美及我国台湾都似殊途同归,所创作的盆景正向中国盆景特色接近。2013年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上,三位日本年轻人表演的盆景都开始注重层次变化。2013年台湾“华风”展获最高奖的盆景也有线条和空间变化,打破了台湾传统盆景树冠丰厚圆满、缺少变化的倾向。    此外,中国盆景树种丰富形式多样,目前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等形式已经被国外盆景爱好老所接受。

 

    中国盆景特色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盆景的潮流,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最近我接触到一些国外盆景大师.他们对我国盆景越做越大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庭院里放几盆大盆景无可厚非,但将超大型的盆景评为盆景展览全场总冠军,以经济价格来论高下就不妥了。日本盆景专家小林国雄先生就公开说道:“中国盆景近年来呈现越做越大的趋势,盆景是自然景观微缩的体现,故日本盆景要求在一米以内,注重‘形小相大’。”所以,我认为盆景越做越大不能成为中国盆景的特色。 

 

   美国最大的盆景园主布鲁塞尔.马丁很形象地说:“我感觉中国盆景很独特,大多数日本盆栽像大自然中一棵规整的树,而中国盆景表达得更有韵味,像梦境中的一棵树。”最近赵庆泉大师将经过三十年不懈的努力创作成形的一批文人盆景在《花木盆景》杂志中刊登了,这些盆景自然清新有韵味有美感并能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产生像梦境一样的象外之境,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盆景的特色。 

 

   以上是我对中国盆景特色的一些看法,现整理成文,请批评指正。

 
标签: 北京盆景
>更多关于北京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4.638 second(s), 652 queries, Memory 3.74 M